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TissueCultureandPlantletRegenerationofHelianthustuberosusWANGLi-Lin,CHENLi-Ming,LINWen-Li(DepartmentofBiology,HangzhouTeachersCollege,Hangzhou310036)1植物名称菊芋(Helianthustuberosus)。2材料类别茎尖。3培养条件茎尖生长、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培养基:(1)MS+6-BA2.0mg·L-1(单位下同)+NAA02;(2)MS+6-BA2.0+NAA0.1。生根培养基:1/2MS+NAA0.2。每种培养基中均附加3%蔗糖、0.7%青岛产琼脂,pH调整到5.8左右。培养温度25±2℃,光照14h·d-1,光照度8001x左右。4生长与分化情…  相似文献   

3.
耐寒抗旱治沙之星菊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是菊科向日葵属中能形成地下块茎的栽培植物,又称洋生姜、洋姜、鬼子姜等。地下块茎含丰富菊糖,系果糖多聚物。茎直立,高2—3米。叶长卵形,先端尖,互生。茎扁圆形,有不规则突起。头状花序,花黄色适宜观赏。块茎无周皮。按块茎皮色分红皮和白皮两个品种。菊芋耐寒耐旱,块茎在-25—-40℃的冻土层内能安全越冬。阳历3月地温开始回升,冬眠的块茎,由冰冻状态恢复过来。地温达到10℃时开始发芽,4月初露出地面,长出叶片开始生长,期间早霜对其毫无影响和损害。正常情况下,8月末9月初菊芋茎高2米左右开始开花。花为纯黄…  相似文献   

4.
5.
6.
7.
以菊芋带芽点的薯盘及带节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生长调节物质,研究菊芋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技术环节,最终筛选出最优技术参数组合,建立菊芋再生体系。试验结果表明:茎段外植体是理想的快速繁殖材料,正接(形态学下端向下)是最佳的接种方式。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1.0mg·L-16-BA+0.2mg·L-1IBA,诱导率为95%;继代增殖最适宜培养基为MS+2.0mg·L-16-BA;壮苗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0.1mg·L-16-BA;生根适宜培养基为MS+0.2mg·L-1NAA,生根率达100%;移栽成活率达95%,大田种植成活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肥料互作对菊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南芋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田间试验,对氮(N)、磷(P)及其交互作用对菊芋块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P对菊芋块茎产量、干物质含量,总糖、还原糖和菊糖含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N、P交互作用对菊芋块茎产量、干物质和还原糖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块茎总糖和菊糖有极显著影响(P<0.01);当磷肥为135 kg·hm-2时,与氮肥存在交互效应;当氮肥低于180 kg·hm-2时,为正交互效应,表现出协同促进作用,氮肥高于180 kg·hm-2时,为负交互效应,表现出拮抗作用;当氮肥为180 kg·hm-2、磷肥为135 kg·hm-2时,氮磷正交互效应增强,氮磷表现出协同促进作用,菊芋块茎产量最高,且菊芋块茎的干物质含量、总糖、还原糖和菊糖含量达到最高值,即菊芋块茎能达到最高产量和最优品质.综上,在山东莱州地区菊芋大田种植的基础施肥量宜为纯氮为180 kg·hm-2、P2O5为135 kg·hm-2.  相似文献   

9.
吲哚乙酸和共基腺嘌呤对菊芋再生新皮组织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发酵菊芋汁生产果糖糖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来自不同地区的菊芋成分,干物质含量在23%~26%,菊粉多糖含量为17%~18%(鲜重)。制备菊芋汁中的主要固形物成分是菊粉多糖,游离的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很低,菊芋用于果糖或果糖糖浆生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通过摇瓶发酵试验确定了利用菊芋汁生产果糖糖浆的工艺,用自动模拟发酵罐进行了生产模拟实验。产品总糖含量为61%,其中果糖95%,葡萄糖5%,通过发酵法生产果糖糖浆总糖得率为90%。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李子树树的整个种植过程,从场地的选择、种子的选择到李子树树的病虫害的防治,对整个过程做了总结。提出了种李子收到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黄玉玲  隆小华  刘兆普  王琳  王博 《生态学杂志》2012,31(12):3187-3192
为获得菌株发酵菊芋生产燃料乙醇的最佳方案,首先选取实验室保存的重组菌株R32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其最高产菊粉酶活性为298.8 U· mL-1,此时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YPG培养基为酵母粉1% (w/v),蛋白胨2% (w/v),甘油0.5% (v/v);YPM培养基为酵母粉1% (w/v),蛋白胨2% (w/v),甲醇1%(v/v);培养基pH为自然初始pH.然后选取酿酒酵母S.c和克鲁维酵母Klu,比较是否在添加重组菌株R32粗酶液条件下,两株酵母菌分别进行单独发酵和混合发酵时的产乙醇能力,以获得最佳的发酵组合.结果表明,酿酒酵母S.c和克鲁维酵母Klu在未添加重组菌株R32粗酶液时,混合一步发酵获得的乙醇含量较高,发酵84 h时乙醇含量为11.37%.添加重组菌株R32粗酶液进行两步发酵时,2株酵母菌混合发酵72 h时,乙醇含量为11.43%.2种发酵组合的最高乙醇含量以及各个发酵参数基本相同,虽然一步法发酵时间延长,但节省成本,操作简单,更适宜工业生产应用.最后对其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培养条件为菊粉浓度225 g· L-1,脲素浓度40 g·L-1,接种量15%,pH为5时,酿酒酵母菌S.c和克鲁维酵母Klu混合一步发酵法的最高乙醇体积比达11.82%.  相似文献   

13.
一步法发酵菊芋生产乙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YX01具有菊粉酶生产能力且乙醇发酵性能良好的特点,直接发酵菊粉生成乙醇.在摇瓶中考察了该菌株最适发酵温度,进而在2.5L发酵罐中考察了通气量和底物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发酵温度为35℃;在通气量为50 mL/min和100 mL/min时菌体生长加快,发酵时间缩短,但在不通气条件下糖醇转化率明显提高;在菊粉浓度235 g/L时,发酵终点乙醇浓度达到92.2 g/L,乙醇对糖的得率为0.436,为理论值的85.5%.在此基础上,使用近海滩涂种植海水灌溉收获的菊芋为底物,以批式补料方式直接发酵菊芋干粉浓度为280 g/L的底物,发酵终点乙醇浓度为84.0 g/L,乙醇对糖的得率为0.405,为理论值的80.0%.这些研究工作,为以菊芋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技术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盐分和水分胁迫对菊芋幼苗离子吸收及叶片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采用砂培试验,用不同浓度的NaCl和等渗PEG6000(聚乙二醇6000,渗透势约为-0.44MPa)处理生长20d的菊芋幼苗,3d后分别测定其根、茎、叶中的Na^ 、K^ 、Cl^-含量以及叶片SOD、POD活性。结果表明,在NaCl和PEG胁迫下,根、茎、叶的Na^ 、Cl^-含量不断升高,而K^ 含量保持稳定。其中,茎中Na^ 含量高于根和叶。NaCl胁迫下,根、茎、叶的SX、Na值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递增,茎中SK、Na值小于根和叶。随着NaCl胁迫强度的增加,菊芋幼苗叶片的SOD和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PEG处理下,SOD活性分别高于对照和等渗NaCl处理31.1%和27.1%;而POD活性却分别低于对照和等渗NaCl处理26.0%和36.1%。  相似文献   

15.
碱胁迫对菊芋幼苗生长及其光合作用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碱胁迫(0、12.5、25.0、37.5和50.0 mm o l.L-1N a2CO3)对2种菊芋(H elianthustuberosus L.)南芋8号(H t 1)和南芋1号(H t 2)幼苗生长及其光合作用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菊芋耐碱的极限浓度为50.0 mm o l.L-1;碱胁迫,尤其是高浓度(37.5 mm o l.L-1)的胁迫,显著降低菊芋幼苗总鲜重、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 s)、蒸腾速率(T r)、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叶绿素总量(Ch l a Ch l b)、类胡萝卜素(C aro)含量与叶片和根POD活性,而显著提高细胞间隙CO2浓度(C i)、叶片和根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 DA)含量。此外,H t 1叶绿素a/b(Ch l a/Ch l b)在碱胁迫下没有明显变化,而H t 2却明显降低。这些结果表明非气孔限制是碱胁迫下2种菊芋幼苗Pn降低的主要原因。菊芋品种H t 1幼苗耐碱能力大于菊芋品种H t 2,这可能与H t 1碱胁迫下维持了较高的Pn、G s、T r、WUE、Ch l a/Ch l b、C aro含量、SOD和POD活性和较低的M 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风沙地菊芋的主要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根系发达,抗旱性强,具有重要的防风固沙功能.为了揭示菊芋防风固沙机理及生长适应性,对科尔沁沙地生长的菊芋主要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菊芋的生长发育可分为出苗期、快速生长期和块茎膨大期3个时期;菊芋地上部器官生长与干物质积累8周之内增长缓慢,之后生长迅速,第18周块茎开始进入速生期,块茎干物质积累在第23周达到最大值,平均单株为298.15 g;菊芋的光合性能指标与干物质积累存在密切关系,其中菊芋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均在地上部分生长速生期第9周起开始呈对数式增长,到地下块茎膨大速生期第18周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55、401016m2·d-1·hm-2;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在地上干物质开始向块茎转移时最高,峰值为38.4.  相似文献   

17.
菊芋生长发育动态及光合性能指标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青芋1号’菊芋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对菊芋全生育周期的器官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分配动态以及光合性能指标变化进行了连续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地上部器官生长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均在第18周达到峰值,之后开始迅速转向块茎生长,块茎膨大速率在第18周和第2I周有2个高峰,块茎干物质积累则经过了块茎形成、块茎形成与膨大并行、块茎迅速膨大3个阶段,峰值出现在第21周;第18周干物质开始从地上部器官向块茎转移,此时总干物质量达到峰值,之前干物质主要暂时贮存在茎内。收获时,块茎干物质量达到15.76t·hm^-2,收获指数在0.65以上;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净同化率与叶绿素含量在植株快速生长期和地上部干物质开始向块茎转移前一段时期均有高峰出现。  相似文献   

18.
热碱预处理对菊芋茎秆组成和酶水解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卿  邱婧雯  李阳  沈飞 《生物工程学报》2015,31(10):1459-1467
为了深入了解菊芋茎秆用于生物能源转化的潜力,在对菊芋茎秆的全秆、韧皮以及髓芯的组成分析基础上,采用不同浓度的Na OH在121℃对菊芋茎秆进行预处理,并对预处理后的茎秆进行酶水解。结果表明:菊芋茎秆具有较高木质素含量(32.0%),且韧皮中木质素含量最高;茎秆中碳水化合物总含量与传统农作物秸秆相当,但纤维素含量相对较高(40.5%),半纤维含量相对较低(19.6%)。经不同浓度Na OH预处理后,相对于未处理茎秆,全秆、韧皮以及髓芯中木质素含量分别降低13.1%–13.4%、8.3%–13.5%和19.9%–27.2%,半纤维素含量分别降低了87.8%–96.9%、87.6%–95.0%和74.0%–90.2%。纤维素含量在全秆、韧皮和髓芯中相应增加了56.5%–60.2%、52.2%–55.4%和62.7%–73.2%。酶水解的结果显示,增加预处理过程中Na OH的浓度,全秆和韧皮的水解率可被提高2.3–2.6倍和10.3–18.5倍。虽然热Na OH预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善髓芯水解性能,但经过高浓度的Na OH(2.0 mol/L)预处理,髓芯的水解性能下降明显。由此可见,菊芋用于生物能源转化技术中,热碱法可较好地适用于菊芋秸秆预处理。提高碱浓度,有利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去除,并实现酶水解糖化产率的提高。但鉴于碱浓度过高会造成髓芯糖产率降低,热碱预处理菊芋秸秆工艺条件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9.
钙离子对菊芋海水胁迫的缓解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南芋2号为材料,设计1/2Hoagland(H)、1/2H 10mmol·L-1CaCl2、1/2H 30%海水、1/2H 30%海水 10mmol·L-1CaCl2、1/2H 30%海水 5mmol·L-1EGTA5个处理水平,研究了Ca2 对海水胁迫下菊芋鲜重以及菊芋叶片中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以探索Ca2 对缓解植物海水胁迫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外施10mmol·L-1Ca2 对菊芋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在1/2H 30%海水处理下,菊芋的正常生理代谢明显受到抑制;在1/2H 30%海水 10mmol·L-1CaCl2处理下,与1/2H处理相比菊芋生物产量、叶绿素含量和Pn显著增加,与1/2H 30%海水相比菊芋生物产量、叶绿素含量和Pn显著增加,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降低。由此证明外源Ca2 可有效缓解海水胁迫所致的氧化损伤,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加叶绿素含量,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促进干物质积累,从而使生物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姬松茸及其栽培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松茸 ( Agaricus blazei Murrill)属于蘑菇科蘑菇属 ,又称小松菇、巴西蘑菇。原产北美南部和南美北部(巴西、秘鲁等国 ) ,是海岸地带草场上发生的一种食用菇类。干菇中含粗蛋白 4 0 %~ 4 5%、糖质 38%~ 4 5%、矿物质 5%~ 7%、纤维质 6%~ 8%、粗脂肪 3%~ 4 % ,此外还含丰富的维生素 B1、B2 、烟酸和麦角甾醇等。人工栽培始于 1965年。1 形态特征子实体较粗壮 ,菌盖半球形至平展形 ,直径 5~12 cm,表面被覆淡褐色至栗褐色纤维状鳞片 ,盖缘有菌幕碎片。菌肉厚 ,白色 ,受伤后稍变橙黄色 ,菌褶离生 ,较密集 ,初乳白色 ,后肉色 ,最后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