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1例树的自发性皮脂腺癌。该树人工饲养了两年多,肿瘤始发于小腿、下唇及外阴两侧等部位。癌组织生长迅速,手术摘除后,伤口愈合较快,但又向多处皮肤组织转移。本病例具有病程不长,无明显的全身性反应,癌组织仅局限于皮肤组织并波及腹股沟淋巴结,未向内脏器官转移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gr-1和PTEN在皮肤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100例在我院经病理学诊断为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以及100例健康对照的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在皮肤鳞癌中Egr-1和PTE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gr-1和PTEN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织(P0.05);发生远处转移的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gr-1水平明显高于未转移者(P0.05)PTEN的表达显著低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Egr-1和PTE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中表达明显增高,并与癌组织远处转移密切相关,二者可能作为皮肤鳞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一例人工自繁树Qu,自发性鳞状细胞癌的发病过程主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该树Qu发病前健康状况良好,于2岁10个月左右发病。肿瘤出现于右侧腹股沟前方腹壁上,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癌组织生长迅速,质坚硬,其内血管异常丰富。手术时因出血过多而死亡。病理组织学诊断为自发性鳞状细胞癌癌细胞已转移至右腋窝淋巴结,但未见内脏器官转移。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一例人工自繁树,自发性鳞状细胞癌的发病过程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该树发病前健康状况良好,于2岁10个月左右发病。肿瘤出现于右侧腹股沟前方腹壁上,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癌组织生长迅速,质坚硬,其内血管异常丰富,手术时因出血过多而死亡。病理组织学诊断为自发性鳞状细胞癌,癌细胞已转移至右腋窝淋巴结,但未见内脏器官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RECK基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CSCC组织、17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14例正常皮肤组织中RECK及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①RECK在CSCC、癌旁不典型增生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率依次增高(30.0%、47.1%、8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蛋白在CSCC、癌旁不典型增生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率依次降低(82.5%、76.4%、2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RECK及MMP-9与CSCC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与CSCC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均>0.05)③RECK及MMP-9在CSC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75p<0.01)。结论:RECK和MMP-9与CSCC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RECK在CSCC中表达减少或缺失可能是通过上调MMP-9的表达从而促进CSCC的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个合适的乳腺癌动物模型将在研究人类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等方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7,12-二甲基苯并蒽(7,12-dimethylbenz anthracene,DMBA)在实验中能诱导大鼠产生乳腺肿瘤。树鼩的基因的结构与人类的相似程度比啮齿类动物要高,而且树鼩的自发性乳腺癌已经有被报道,因而树鼩很有可能是研究乳腺肿瘤更合适的动物模型。因此我们想用致癌剂DMBA诱导树鼩产生乳腺肿瘤而建立树鼩的乳腺肿瘤模型。方法:在这个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十只在分娩之后失去幼崽的雌树鼩,其中一半的树鼩在腰部双侧乳房的脂肪垫注射100 mg/kg的DMBA,其余的树鼩作为对照组没有作DMBA处理。对生成的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的形态特点分析以及免疫组化化学法测定Ki-67、雌激素受体、孕酮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钙粘蛋白、P120连环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诊断在DMBA处理的树鼩中,5分之1发展浸润性导管癌,其余发展成原位导管癌。结果还证明了诱导出来的乳腺肿瘤的形态学和病理学特征与人类的浸润性导管癌相似。结论:结果显示我们采用DMBA注射失去幼崽的雌树鼩的乳腺来诱导乳腺肿瘤是有效的,诱导出来的肿瘤组织学特征与人的乳腺癌相似,诱导的肿瘤组织表达目前人常用的乳腺癌相关分子生物学标记,并且表达情况与人的乳腺癌相似。这表明了DMBA诱导树鼩乳腺癌可以提供一个适合于研究人类乳腺癌发生、发展、转移和治疗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建立稳定的树鼩(Tupaiabelangeri)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可为有关此类细胞的实验和疾病树鼩细胞模型提供技术支持。取树鼩大腿内侧皮肤用组织块贴壁法和胶原酶Ⅰ消化法分离皮肤细胞,胰蛋白酶差别消化法纯化细胞;用MEM(10%FBS)完全培养基和含低血清生长添加物(LSGS)的培养基培养细胞;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法鉴定细胞,并测定细胞的生长、冻存和复苏特性。经树鼩皮肤细胞分离效果比较,胶原酶消化法比组织块贴壁法更适合用于树鼩原代皮肤细胞分离;对分离及冻存复苏后细胞生长状况观察比较发现,添加了LSGS的MEM培养基更利于细胞存活、生长;细胞形态观察、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检测鉴定所分离的细胞为树鼩皮肤成纤维细胞。成功建立了树鼩原代皮肤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并优化了该细胞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D,VEGF-D)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内的表达,探讨VEGF-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取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蜡块30例,免疫组化法观察VEGF-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内的表达情况。以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D2-40标记淋巴管,计数癌组织内淋巴管密度。结果VEGF-D蛋白主要表达于癌细胞胞浆内,VEGF-D在淋巴结转移组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内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内的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D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淋巴管密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VEGF-D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内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Beclin 1的表达及其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4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Beclin 1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侵袭及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HCC组织中Beclin 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X2=7.53,P〈0.01)。病理分级Ⅲ~Ⅳ、TNM分期Ⅲ~Ⅳ、存在静脉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肝癌组织中的Beclin 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病理分级Ⅰ~Ⅱ、TNM分期Ⅰ~Ⅱ、无静脉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肝癌组织(P〈0.01)。结论:HCC组织中存在Beclin 1表达缺失,可能与HCC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对HC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微管相关肿瘤抑制基因1(MTUS1)是一个新的肿瘤抑制基因,编码血管紧张素II AT受体结合蛋白(ATIPs). MTUS1基因表达下调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但MTUS1基因表达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作用尚不知晓.本文以接受根治性手术、经病理检查证实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新鲜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癌组织为材料,探索MTUS1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揭示,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MTUS1 基因表达的mRNA及蛋白质水平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MTUS1 蛋白质在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表达下调,并进一步得到免疫组织化学的验证.实验结果提示,MTUS1的表达量与肿瘤的侵润深度有明显的负相关性.结合临床资料,推断抑癌基因MTUS1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淋巴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C在口腔鳞癌的增殖、浸润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口腔鳞癌病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VEGF-C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其与病变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口腔鳞癌组织VEGF-C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u=7.747,P<0.01),其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r=0.564、0.706,P<0.05),与病变部位、大小、病理分级无关。结论:口腔鳞癌细胞分泌VEGF-C诱导癌周淋巴管增生扩张是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VEGF-C有望作为早期临床判断和预测颈淋巴结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TEN和HIF-1alpha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 年1 月~2016 年1 月我院留样的 90例肾细胞癌组织(肾癌组)、90例癌旁非癌组织(癌旁组),另选取30例非癌正常肾组织作为正常组,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 中PTEN 和HIF-1alph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肾细胞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PTEN 主要表达在细胞浆,HIF-1alpha主要表达在细胞核, PTEN、HIF-1-alpha在三组间的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TEN高表达阳性率与Robson 分期、Fuhrman 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 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0.05),HIF-1alpha高表达阳性率与Robson分期、病理分型、Fuhrman 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有 关(P<0.05);PTEN表达与肾细胞癌Robson 分期和Fuhrman 分级均呈负相关(r= -0.581 , -0.442 ,P<0.05);HIF-1-alpha表达与肾细胞癌 Robson分期和Fuhrman 分级均呈正相关(r= 0.597 ,0.489, P<0.05);PTEN与HIF-1-alpha表达呈负相关(r=-0.435,P<0.05)。结论:PTEN 和HIF-1alpha的表达与肾细胞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具有明显关联性,可作为提示肾细胞癌的进展的 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TEN和HIF-1α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留样的90例肾细胞癌组织(肾癌组)、90例癌旁非癌组织(癌旁组),另选取30例非癌正常肾组织作为正常组,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PTEN和HIF-1α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肾细胞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PTEN主要表达在细胞浆,HIF-1α主要表达在细胞核,PTEN、HIF-1α在三组间的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TEN高表达阳性率与Robson分期、Fuhmian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0.05),HIF-1α高表达阳性率与Robson分期、病理分型、Fuhmian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0.05);PTEN表达与肾细胞癌Robson分期和Fuhrman分级均呈负相关(r=-0.581,-0.442,P0.05);HIF-1α表达与肾细胞癌Robson分期和Fuhrman分级均呈正相关(r=0.597,0.489,P0.05);PTEN与HIF-1α表达呈负相关(r=-0.435,P0.05)。结论:PTEN和HIF-1α的表达与肾细胞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具有明显关联性,可作为提示肾细胞癌的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iR-19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9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中miR-191的表达显著上调。组织分化程度低或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癌组织中miR-191表达明显高于组织分化程度高或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P0.05),癌组织高表达miR-191的NSCLC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癌组织低表达miR-191的NSCLC患者(P0.05)。结论:miR-19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上调,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生存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p38MAPK)的表达关系,以及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C和p38MAPK蛋白的表达,并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13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及12例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的新鲜组织中VEGF—C和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VEGF—C和p38MAPK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0%和61.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VEGF-C和p38MAPK蛋白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5,P=0.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VEGF-C和p38MAPK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r=0.383,P=0.001),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TNM分期(P=0.019,P=0.010)有关;VEGF-C和p38MAPK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块的大小(P=0.203,P=0.086)和患者的年龄(P=0.0.266,P=0.087)无明显关系。Western blot也证实,VEGF-C和p38MAPK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VEGF-C和p38MAPK的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波形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手术切除的NSCLC癌组织标本150例及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5 cm)79例,提取两组的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波形蛋白m 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波形蛋白的蛋白表达,分析波形蛋白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波形蛋白m RNA在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NSCLC癌组织中波形蛋白m RNA表达水平的上调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P0.05)相关。结论:波形蛋白在NSCLC患者中表达异常升高,与NSCLC的发生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D)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对16例癌周正常组织和56例甲状腺癌组织切片染色,观察癌周正常组织和甲状腺癌组织VEGF-D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甲状腺癌中VEGF-D阳性表达主要见于细胞的胞膜上和胞质中.VEGF-D阳性表达在癌周正常组织和甲状腺癌分别为18.7%和71.4%,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2)在甲状腺癌中VEGF-D在淋巴结非转移组表达阳性率为60.0%,而转移组表达为83.8%,明显高于非转移组,两者问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VEGF-D阳性表达在非转移组50%,淋巴结转移组85.1%,明显高于非转移组,说明VEGF-D在淋巴结转移组比非淋巴结转移组表达显著,VEGF-D的阳性表达与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1)在癌周甲状腺组织VEGF-D阳性反应较弱,在甲状腺癌组织VEGF-D阳性反应较强,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在甲状腺癌中,尤其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其癌组织中VEGF-D的表达强度增加,与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相比,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D的表达较强,可作为肿瘤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OX2、Slug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者表达与肿瘤出芽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8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SOX2、Slug的表达及计算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例HE切片中肿瘤出芽的数量。分析SOX2、Slug的表达在ESCC侵袭和转移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OX2、Slug的表达率分别为53.93%和68.5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SOX2和Slug表达率(31.46%和31.46%);癌组织中肿瘤出芽率为39.32%。SOX2高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高临床分期有关,Slug高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高临床分期有关。肿瘤出芽发生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高临床分期有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OX2表达与Slug表达呈显著正相关,Slug表达与肿瘤出芽明显呈正相关。结论SOX2的高表达可能通过上调Slug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的出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PRL-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L-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血管形成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WesternBlot方法检测15例新鲜乳腺癌组织及5例癌旁乳腺组织中PRL-3的表达情况,并应用χ2检验和t检验等方法分析PRL-3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RL-3表达定位于乳腺癌组织和癌旁乳腺组织的细胞质,间质无着色。癌组织与癌旁乳腺组织的阳性率为分别为69·4%和35%,癌组织中PRL-3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统计分析显示,PRL-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P=0·001)、淋巴结转移(P=0·008)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0和0·299;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肿瘤大小、ER、PR和C-erBb-2阳性率无明显关系。WesternBlot结果亦证实PRL-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较癌旁乳腺组织明显增高(P=0·044),且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40)。72例乳腺癌中,PRL-3蛋白阳性组MVD的均值高于PRL-3阴性组,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1)。结论PRL-3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乳腺癌的转移潜能,并可能通过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来促进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s 78,GRP78)在同一食管癌患者食管的鳞状细胞癌、不典型增生及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的表达,研究GRP78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取9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变组织,其病理切片中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鳞状细胞癌组织均存在,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检测GRP78在3种不同组织中表达的情况,分析GRP78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GRP78在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5.6%、47.8%,GRP78在正常食管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食管鳞癌组织3组中表达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RP78表达阴性者,年龄较阳性者大;GRP78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有明显相关性。结论:GRP78在食管正常细胞向恶性细胞转化的过程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检测GRP78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预防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