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研究香菇多糖(Lentinan,LNT)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ndritic cells,BMDCs)功能调节的机制,进一步阐明香菇多糖的免疫活性。本实验将BMDCs分成脂多糖(LPS)阳性对照组、LNT处理组和RPMI1640空白对照组,应用酸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吞噬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BMDCs表型和功能的各种指标。结果显示,LNT(50μg/mL)处理组BMDCs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BMDCs吞噬能力比RPMI1640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BMDCs表面MHCⅡ、CD40、CD83、CD80、CD86和DEC205的表达增加;BMDCs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增加。证明了适宜浓度的LNT可以促进BMDCs表型及功能的成熟。  相似文献   

2.
培养小鼠髓系DC2.4细胞,加入LPS(阳性对照组)或甘草甜素,用扫描电镜观察DC的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MHCII、CD86及CD40的表达、4-氨基安替比林(4-AAP)比色检测DC内酸性磷酸酶活性、ELISA方法检测DC培养上清中IL—12的浓度,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甘草甜素刺激后,DC表面树突状突起增多,表面分子MHCⅡ、CD86及CD40表达增加,酸性磷酸酶活性下降,培养上清中IL-12浓度升高,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能力也明显增强。结果表明,甘草甜素能够促进小鼠髓系DC2.4表型及功能的成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对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CD11c+m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磁珠分选技术获得BALB/c小鼠脾脏CD1 1c+ mDC和CD4+T淋巴细胞.在CD11c+mDC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BL(2.5~20 μg/mL)刺激,以不加MBL的细胞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12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0、CD86及HLA-DR的表达.用MTT法测定CD11c+mDC刺激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4和IFN-γ水平.结果 MBL显著增强CD11c+mDC表面分子CD40、CD80、CD86及HLA-DR的表达和IL-12的分泌,促进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抗原递呈能力,诱导CD4+T向TH1反应分化.结论 MBL能够有效刺激CD11c+mDC的活化,诱导CD4+T淋巴细胞向TH1反应分化.  相似文献   

4.
探讨丹参酸甲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表型及其部分免疫功能的影响,可为丹参酸甲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首先,分离培养小鼠骨髓细胞,并利用IL-4和GM-CSF诱生树突状细胞。随后,进行丹参酸甲体外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丹参酸甲对树突状细胞百分率、细胞表面分子(MHC-Ⅱ、CD80、CD86)表达水平及摄取能力的影响;采用ELISA检测各组DC与T细胞共培养后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经10μg/mL丹参酸甲处理后,树突状细胞的百分率、FITC-Dextran阳性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而其表面分子MHC-Ⅱ~(high)/MHC-Ⅱ~(low)比例、MHC-Ⅱ~(high)和MHC-Ⅱ~(low)平均荧光强度、CD80和CD86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此外,丹参酸甲可增强DC诱导的T细胞分泌IL-10的能力,同时抑制T细胞分泌INF-γ的能力。以上结果说明,丹参酸甲可诱导骨髓细胞向DC分化;并可通过增强DC对抗原的摄取吞噬能力,下调成熟DC的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减轻DC与T细胞相互作用介导的炎症反应。这为丹参酸甲在临床用于T细胞过度活化引发的免疫性疾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抗P-选择素凝集素-EGF功能域单抗(PsL-EGFmAb)和IL-10两种抗炎物质对体外培养人树突状细胞(DC)表型以及致炎细胞因子IL-12分泌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通过SCF、GM-CSF、TGF-β1、Flt-3L和TNF-α体外培养体系,从脐血CD34 造血干细胞中诱导扩增获得DC,并于成熟过程中分别用PsL-EGFmAb和IL-10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CD1a、CD11c、CD83、CD80、CD86和HLA-DR;采用RT-PCR检测IL-12p35、IL-12p40mRNA表达;以及ELISA法测定IL-12p70分泌的含量。结果显示,PsL-EGFmAb和IL-10对DC表面CD11c、CD83、CD80、CD86表达均有抑制作用,且PsL-EGFmAb可下调HLA-DR表达,同时两者也能抑制DC内IL-12p35、IL-12p40mRNA的转录和IL-12p70的分泌。研究结果表明,PsL-EGFmAb和IL-10对DC黏附共刺激分子表达和致炎细胞因子合成具有抑制作用,由此可能影响和调抑DC成熟及其递呈抗原功能。  相似文献   

6.
miRNA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主要作用于靶mRNA的3′-非翻译区,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miRNA可调控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免疫系统的内环境稳定,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发现的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细胞,是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证据显示,miRNA也参与了树突状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的调控,本文将综述miRNA与树突状细胞的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回输后荷黑色素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和细胞因子 的变化,进而探讨透明质酸诱导的树突状细胞增强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体外细胞因子联合诱导培养小鼠骨髓细胞获 得树突状细胞(DCs),免疫磁珠分选纯化获得CD11c+树突状细胞,经不同浓度透明质酸(HA)刺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p70 含量。建立小鼠皮下B16 黑色素瘤模型,肿瘤局部皮下回输HA 孵育DC后检测 肿瘤大小,应用ConA 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应用MTT 法检测脾淋巴细胞杀伤活性,ELISA 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分泌的 TNF-alpha和IFN-r的表达,以单纯DC回输、生理盐水注射以及正常小鼠(无瘤)组作为对照。结果:在10~100 ug/mL 范围内,HA 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DCs 分泌IL-12p70。HA 孵育DC处理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杀伤活性和细胞因 子TNF-alpha和IFN-r的表达明显高于单纯DC 组和生理盐水组(P < 0.05)。结论:透明质酸可促进小鼠骨髓DC 的成熟;透明质酸孵 育的DC 通过增强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疫苗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从人外周静脉血中分离单核细胞,人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人重组白细胞介素4(rhIL-4)、IL-2、和IFN-γ诱导扩增,CEA相关多肽致敏,促树突状细胞成熟以提高其抗原提呈能力.双相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树突状细胞的形态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细胞表型.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经皮下和静脉两种回输途径回输给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观察回输疫苗后一个月、三个月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变化.结果:双相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第7天的悬浮细胞大部分具有典型树突状细胞形态特征,细胞表面粗糙,有大量皱折和不规则突起.培养第7--15d增殖最明显,培养15d,树突状细胞纯度达85%以上.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中度表达CDla,高表达CD86,CD40,HLA-DR.病人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指标CD4、CD8、CD3、CD4/CD8、IgG、IgM明显提高,IeA略有提高,CEA有所下降.结论:树突状细胞疫苗给胃肠道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回输后一个月、三个月,患者细胞免疫CD4,CD8和体液免疫IgG,IgM具有显著提高,IgA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10.
本研究结合光镜免疫组化和组织化学方法,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对LAK细胞杀伤人肝癌H7402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1)DC不仅能与LAIC细胞形成花环,还能与LAK、H(7402)细胞相互接触形成细胞簇,常见呈明显坏死状态的H(7402)周围有DC和LAK细胞围绕;(2)与H(7402)+LAK细胞组相比,在H(7402)+LAK+DC组中,肿瘤细胞的坏死程度明显加重。提示人外周血DC在细胞免疫抗肿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基因组复制时,以病毒前基因组RNA作为模板合成子代病毒DNA,催化该过程的逆转录酶缺乏校对功能,所以HBV易出现变异。近年来,各国学者通过比较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和非HCC患者的HBV基因序列,发现HBV基本核心启动子区的A1762T/G1764A变异或T1753V变异、增强子Ⅰ区的G1053A或G1229A变异、前S蛋白的F141L变异、前s2区基因缺失变异和x基因的截短变异,分别是HCC的易患因素,而前c区常见的G1896A变异,与HCC的发生无关。增强子Ⅱ区的C1653T变异在c基因HBV感染中可能与发生HCC有关,而在A基因型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为深入了解乙肝病毒 (HBV)致癌机理 ,用套式PCR对广西 14例血清HBVDNA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1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及 10例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血清HBV核心基因启动子进行扩增 ,阳性者用Sanger氏双脱氧法做序列分析 ,发现肝癌组织 10例PCR阳性 ,阳性率 71.4 % ,所有PCR阳性标本的整合体均有乙肝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双突变序列 (nt 176 2A→T ,176 4G→A) ,并且在其周围各序列都有不同部位的点突变 ,标本C14核苷酸的缺失突变高达10个。乙肝患者 6例PCR阳性 ,其中 3例乙肝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发生双突变。无症状携带者中 4例PCR阳性 ,其中仅 1例发生双突变。结果提示乙肝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双突变在肝癌患者中较常见 ,肝炎患者次之 ,无症状携带者居最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16基因在由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整合引起的小鼠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HBsAg)及X基因(HBx)定位整合转基因小鼠及对照小鼠的肝脏组织为标本,利用North-ern印迹、Western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16在乙肝病毒基因定位整合转基因小鼠肝脏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结果:p16主要在小鼠胚胎期的肝脏中表达,在新生小鼠和成年小鼠的肝脏组织中几乎检测不到其表达;在HBsAg转基因小鼠和HBx转基因小鼠的肝脏肿瘤中,p16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p16基因在HBsAg或HBx诱导的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被重新激活,也许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microRNA-122(miR-122)是一种肝脏特异性微小RNA,与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复制和感染及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科研人员关于miR-122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在此,我们就miR-122与HCV复制和HCC的相关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HBV慢性感染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乙型肝炎病毒(HBV)中X基因编码的一种多功能蛋白(HBx),参与众多重要生物学过程的调控,并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 早期研究表明,HBx在HCC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功能,但其确切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近几年,HBx参与生物学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有了较快的进展. 有趣的是,研究发现,HBx在不同的细胞系以及HBV感染的不同阶段发挥促抑凋亡的双重作用,HBx还参与细胞自噬的调控. 此外,在HBx参与细胞增殖及肿瘤侵袭和转移等方面,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 本文将从HBx对肝细胞凋亡、自噬和增殖的调控及其对肝癌细胞转移和侵袭的调控等方面,对HBx参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调控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 B7-H1 的表达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测慢性乙型 肝炎患者肝功能、 HBV-DNA 水平, 将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高 ALT 组 ( A 组) 、 高病毒载量低 ALT 组 (B 组) 、低病毒载量组 (C 组) 及正常对照组 (D 组)。 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 HLA-DR、 CD80、 CD86、 CD83、 CD1a、 B7-H1 表达, 酶联免 疫吸附试验 (ELISA ) 检测 DC 培养上清液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 IL-12、 IL-10 水平。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的树突 状细胞膜表面分子 HLA-DR、 CD80、 CD86、 CD83、 CD1a 的表达均明显降低 (A、 B、 C 组与 D 组比较分别为 42.3± 4.9%、 46.7± 7.0 %、 52.5 ± 6.3 % vs 94.5± 3.5%; 34.5 ± 5.3%、 39.9 ± 6.4%、 45.6 ± 5.2 % vs 90.6± 6.5%; 38.2 ± 8.6%、 36.1 ± 5.4%、 42.5 ± 6.8 % vs 87.7 ± 5.1%; 28.3 ± 6.5%、 25.6 ± 3.4%、 33.5 ± 4.3% vs 82.6 ± 4.8%; 32.3 ± 5.8%、 29.3 ± 5.3%、 48.3 ± 4.9 % vs 68.2 ± 5.2 % P< 0.05), B7-H1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7.48± 21.4%、 21.83± 20.2%、 15.43± 10.32 % vs 4.23± 2.2 % P<0.05)。B7-H1 表达水平与 ALT 呈正相关, 与 IL-12 水平呈负相关。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低下, 其机制可能与树突状细胞高表达 B7-H1 有关。 B7-H1 高表达抑制了淋巴细胞的功能, 导致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比例,探讨其对DC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检测CHB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reg及DC表面因子CD80和HLA-DR的表达;在DC培养不同时间内加入不同比例CHB Treg细胞,观察D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细胞因子IL-10及TGF-β的表达变化。结果:CHB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DC细胞表面分子CD80和HLA-DR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Treg细胞处理后,DC细胞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随Treg细胞增加,IL-10及TGF-β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增加可能通过诱导IL-10和TGF-β的表达来抑制DC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