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硝酸盐利用缺陷型突变(nit突变)和抗杀菌剂突变两种遗传标记,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异核体后代的形态和致病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核型菌株与菌丝型菌株经菌丝融合形成异核体后,菌丝型菌株能恢复形成微菌核,其后代单孢菌落形成微菌核的数量明显低于菌核型亲本,且遗传性状不稳定;随着转代次数的增多,微菌核形成能力的丧失较菌核型亲本菌株快。异核体后代对棉苗的致病力变化较大,一般均低于致病力强的亲本菌株,或介于两个亲本致病力之间,或与亲本致病力相近。  相似文献   

2.
以硝酸盐利用缺陷型突变(nit突变)和抗杀菌剂突变两种遗传标记,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异核体后代的形态和致病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核型菌株与菌丝型菌株经菌丝融合形成异核体后,菌丝型菌株能恢复形成微菌核,其后代单孢菌落形成微菌核的数量明显低于菌核型亲本,且遗传性状不稳定;随着转代次数的增多,微菌核形成能力的丧失较菌核型亲本菌株快。异核体后代对棉苗的致病力变化较大,一般均低于致病力强的亲本菌株,或介于两个亲本致病力之间,或与亲本致病力相近。  相似文献   

3.
带有硝酸盐利用缺陷型遗传标记的大丽轮技菌Verticilliumdahliae黑色菌核型和白色菌丝型菌株在25℃下配对培养,形成野生型融合菌落带,对融合带的分生孢子后代进行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融合带中的异核体表现不稳定,分布不均匀。微菌核遗传因子可随亲本细胞质在异核体中的运动和交换而发生迁移。  相似文献   

4.
带有硝酸盐利用缺陷型遗传标记的大丽轮技菌Verticilliumdahliae黑色菌核型和白色菌丝型菌株在25℃下配对培养,形成野生型融合菌落带,对融合带的分生孢子后代进行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融合带中的异核体表现不稳定,分布不均匀。微菌核遗传因子可随亲本细胞质在异核体中的运动和交换而发生迁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明确高毒菌株VDG1特异片段SCF73与大丽轮枝菌致病力的关系.[方法]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和PCR鉴定,明确大丽轮枝菌高毒菌株VDG1相对于低毒菌株VDG2的特异片段SCF73 ;构建SCF73片段敲除质粒,导入农杆菌AGL-1,应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大丽轮枝菌VDG1,抗性筛选和PCR扩增鉴定SCF73敲除转化子 ;利用果胶、纤维素和淀粉培养基模拟分析ΔSCF73降解细胞壁组分的能力,采用定量蘸根接种法鉴定其对感病棉种军棉1号的致病力.[结果]确定了大丽轮枝菌VDG1的特异片段SCF73,长度为27.1 kb,预测编码5个基因,推测2个基因具有水解酶功能 ;筛选获得了3个ΔSCF73突变株 ;突变株利用细胞壁组分的能力与野生型菌株VDG1相比无显著差异 ;突变株对感病棉种军棉1号的致病力显著减弱.[结论]高毒力菌株VDG1特异片段SCF73在大丽轮枝菌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丽轮枝菌是一种土传性植物病原真菌,可侵染多种植物并引发黄萎病。目前,人们关于大丽轮枝菌的侵染和致病机制的了解还很不深入。本文通过敲除大丽轮枝菌编码丝氨酸/苏氨酸的蛋白激酶基因VdSCH9,阐明了其在大丽轮枝菌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作用。SCH9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与cAMP-PKA途径和TOR信号通路相关,对酵母的生长、压力响应和寿命等有重要作用。大丽轮枝菌VdSCH9敲除突变体的生长速率显著下降,菌落边缘菌丝更为稀疏,菌丝分枝减少,对棉花植株为害的平均病情指数为56.6,显著低于野生型和互补突变体的平均病情指数90.5和82.8,对茄子植株为害的平均病情指数为65.9,也显著低于野生型和互补突变体的平均病情指数91.1和89.8。另外,敲除突变体对于高渗透压、氧化还原压力、细胞膜和细胞壁完整性等压力条件的敏感性增强。因此,VdSCH9对于大丽轮枝菌的生长、压力响应及致病力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丽轮枝菌毒素的分离,提纯及生物测定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章元寿  王建新 《真菌学报》1989,8(2):140-147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加快捷地筛选大丽轮枝菌致病关键基因,利用聚乙二醇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构建病原菌随机插入突变体库,对部分阳性转化子的生长表型指标和致病力进行分析,筛选生长发育与致病缺陷突变体并进行靶标基因定位。结果表明,本研究共获得13 030多个阳性转化子,随机挑选5个转化子与V991野生型菌株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中一个突变体在PDA和不同碳源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产孢量以及致病力均显著降低。侧翼序列测序结果结合Blast比对分析表明,该缺陷突变体中的潮霉素抗性基因表达盒定位于大丽轮枝菌3号染色体1 528 782 bp处,属于内切葡聚糖酶1基因(VDAG_04017)。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大丽轮枝菌插入突变体库构建、突变体生长表型指标和致病力鉴定及靶标基因定位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手段,可初步鉴定病原菌致病相关基因,为从全基因组层面深入研究大丽轮枝菌致病机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丽轮枝菌毒素致萎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相似文献   

10.
大丽轮枝菌分泌糖蛋白的分离及其致萎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伴刀豆球蛋白(ConA) 亲和层析、Sephadex G_150 凝胶层析、双向电泳、SDS梯度电泳等手段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分泌的糖蛋白复合物进行分离,对其中一约26 kD 的组分进行了N 端氨基酸序列分析。以棉花( Gossypium barbadense L.)叶片为材料,进行了糖蛋白致萎性实验。结果表明,沸水浴或ConA 处理的蛋白致萎性消失,Zeatin 使糖蛋白致萎性减弱。该糖蛋白能够诱导海岛棉培养细胞中棉酚等倍半萜的合成,棉酚的积累随着糖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到一定程度后下降,此时较高浓度的大丽轮枝菌分泌糖蛋白引起植物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1.
田黎  王克荣 《菌物系统》1998,17(2):137-142
初步研究了大丽轮枝菌硝酸盐利用缺陷型和抗杀菌剂突变体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大丽轮枝菌对三环唑的抗性不能稳定遗传,抗性菌株经低温或室温保顾一个月及转代培养后无丧失抗性,5株抗多菌灵的突变体,有一株在第二代单胞后代培养时丧失抗性,1株在单孢后代中发生分离;  相似文献   

12.
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萌发条件及致死温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菌核是大丽轮枝菌在土壤中的主要存活结构和初侵染源,在土壤中可存活14年之久,其数量及存活状况直接影响着大丽轮枝菌型黄萎病的发生为害程度。以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XJ2008菌株为试材,研究了微菌核萌发的最佳条件、致死温度及土壤温度对微菌核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20℃、pH8.0是微菌核萌发的最佳条件。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具有很强的耐高温特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微菌核的萌发率呈下降趋势,在55℃及以上处理时其萌发率下降迅速,而在50℃及以下处理时其萌发率下降相对较慢,在55℃处理360min可使微菌核完全致死,而在40℃、45℃和50℃处理1,440min,仍然有少量的微菌核存活,但其萌发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土壤微菌核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对微菌核有很强的致死作用,40℃条件下处理4d后土壤中的微菌核已全部死亡。该研究结果为通过覆膜增温防治作物黄萎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丽轮枝菌的含钼协同因子基因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才宏  王克荣 《菌物系统》2000,19(3):404-406
  相似文献   

14.
测定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Kleb.)不同致病力类型的5个菌株毒素的成分,试验结果表明各菌株的毒素都含有蛋白质、多糖和脂类物质,并发现致病力强的菌株毒素所含的蛋白质和多糖的量高于致病力弱的菌株毒素,而脂类物质的量却低于弱菌株毒素。经过高温(100℃,10分钟)和蛋白酶(37℃,6小时)处理后的各菌株毒素则不能使棉花致萎,说明毒素中的蛋白质组分在毒素对棉花的致萎作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土传病原真菌大丽轮枝菌寄主范围广,引起的黄萎病危害程度重、防控难度大。对病菌重要致病蛋白的挖掘和功能研究有望为病害防治提供新思路。本研究通过前期蛋白质组测序鉴定到一个未知功能结构域DUF1620家族蛋白VDAG_07165在大丽轮枝菌对马铃薯根部初侵染阶段高表达。缺失VDAG_07165基因导致大丽轮枝菌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率和穿透力均显著降低,对马铃薯植株的致病力显著减弱。由此说明,假定蛋白VDAG_07165可在侵染早期通过调控大丽轮枝菌分生孢子的产生、萌发和穿透能力参与该菌对寄主的致病过程。本研究首次探明了DUF1620家族蛋白在土传病原真菌大丽轮枝菌分生孢子产生和侵染中的作用,为挖掘未知功能的新基因及其在真菌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轮枝菌形态的低温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峻埃.  HC 《真菌学报》1996,15(1):34-37
本文报道寄生在昆虫、锈菌、蜘蛛及植物上的7株轮枝菌和虫草菌的轮枝菌无性型的低温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保持完好而未变形的轮枝菌头状分生孢子球及分生孢子链,蜡蚧轮枝菌寄生在昆虫与锈菌上的形态具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微丝在真菌生长发育、胞质分裂等生命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通过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方法,将荧光mCherry标记微丝的表达载体pSULPH-Lifeact-mCherry转入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野生型V592,获得稳定的微丝荧光标记菌株V592/Lifeact-mCherry,并检测了其生物学表型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等过程中的微丝荧光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微丝荧光标记菌株的菌落形态、生长速率、产孢量、萌发率等表型与野生型没有显著差异;且可以观察到微丝荧光信号在分生孢子和菌丝的顶端及隔膜都有清晰定位,同时对该菌株隔膜形成过程微丝动态观察发现,微丝参与胞质分裂进程中肌动球蛋白收缩环CAR (Contractile actomyosin ring)的形成。微丝荧光标记菌株可用于微丝在真菌发育中的动力学研究,这为深入研究微丝在真菌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8.
将已在察氏液体培养基中培养3d的强毒性(V44)或弱毒性(V64)大丽轮枝菌接种到新鲜的相同培养基中,加入棉花黄萎病感病品种(S)或抗病品种(R)的悬浮培养细胞(或其细胞匀浆)。培养4d后收获真菌孢子,用于致萎力测定,收获菌丝体细胞壁用于制备真菌寡糖素(H,来自V44或L,来自V64),然后用该寡糖素诱导悬浮培养的棉花细胞(S或R),棉花细胞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结果表明;(1)所有寡糖素均诱导棉花细胞产生新的过氧化物酶;(2)感病品种豫棉6号的活组培细胞S(或其细胞匀浆)显著影响真菌,用生长过程中接触该活细胞(或其细胞匀浆)的真菌所制备的寡糖素再诱导该活细胞(即S→L(H)→S)时,棉花细胞在36h的POD同工酶谱与其对照,即L(H)→S比较,酶带增减变化显著,致萎力测定结果表明感病品种的活细胞提高了病原毒性和致病力;(3)耐病(豫棉8号)或抗病品种(中棉12号)的活组培细胞R(或其细胞匀浆)对真菌的影响不同于感病品种,R→L(H)→R在36h的POD同工酶谱与L(H)→R比。酶带没有增减变化。但是在H→R或H→S中于9h和24h出现的酶带在R→H→R或R→H→S中分别提前到6h和9h,致萎力测定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细胞对病原毒性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9.
用脂肪酶(37℃,6小时)水解不同致病力类型的5个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Kleb.)毒素中的脂肪组分。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水解后的5个菌株的毒素都不影响对棉花的致萎活性,说明毒素中的脂肪组分在对棉花的致萎作用中不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大丽轮枝菌的含钼协同因子基因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才宏  王克荣 《菌物学报》2000,19(3):404-406
含银协同因子在一些真菌中是硝酸还原酶和黄瞟吟脱氨酶1和11的辅助因子;在用KO03为诱变剂以获得n人突变体的试验中,nljB型突变体就是由于该辅酶的基因位点发生突变所致(luf,1981)。利用nitB突变体测定含铜协同因子的基因位点,在不同的真菌中得到的结果不同。Coye(197)测出的ASpeFgillusnidulansWint含钻协同因子有五个基因位点,Newton(1988)测定脚lorianodorumBerk的结果是四个。作者在做营养体亲和性分析时,观察到大丽轮技菌(Verticilliu。山hliaekleb.)的nitB突变体可以互补。但迄今为止,有关此菌的含银协同因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