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至今可以感染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动物只有黑猩猩和长臂猿,这严重阻碍了HIV-1的疫苗研究和治疗研究。因此,寻找新的可以感染HIV-1的动物模型成为十分迫切的课题。已知树qu对许多重要的医学病毒易感,为了探讨树qu是否可以感染HIV-1,利用不同辅助受体的5种HIV-1病毒株,体外感染云南野生成年树qu的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同时还用这些病毒感染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然后用RT-PCR、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进行检测。用RT-PCR方法未检测到感染上清中有病毒粒子的存在,用PCR法未能发现树qu的这些免疫细胞中有前病毒DNA,用流式细胞术也未能在这些感染HIV-1的树qu细胞的表面检测到特异抗原;而感染HIV-1的人免疫细胞均为阳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树qu的这些免疫细胞在体外未能感染上HIV-1,可能的原因是树qu的这些免疫细胞的HIV-1受体(CD4)和辅助受体(CCR5或CXCR4)与人的免疫细胞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2.
树鼩免疫细胞体外感染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至今可以感染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 1)的动物只有黑猩猩和长臂猿 ,这严重阻碍了HIV 1的疫苗研究和治疗研究。因此 ,寻找新的可以感染HIV 1的动物模型成为十分迫切的课题。已知树对许多重要的医学病毒易感 ,为了探讨树是否可以感染HIV 1,利用不同辅助受体的 5种HIV 1病毒株 ,体外感染云南野生成年树的淋巴细胞和单核 /巨噬细胞 ;同时还用这些病毒感染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然后用RT PCR、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进行检测。用RT PCR方法未检测到感染上清中有病毒粒子的存在 ,用PCR法未能发现树的这些免疫细胞中有前病毒DNA ,用流式细胞术也未能在这些感染HIV 1的树细胞的表面检测到特异抗原 ;而感染HIV 1的人免疫细胞均为阳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树的这些免疫细胞在体外未能感染上HIV 1,可能的原因是树的这些免疫细胞的HIV 1受体 (CD4)和辅助受体 (CCR5或CXCR4)与人的免疫细胞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3.
至今可以感染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动物只有黑猩猩和长臂猿,这严重阻碍了HIV-1的疫苗研究和治疗研究。因此,寻找新的可以感染HIV-1的动物模型成为十分迫切的课题。已知树Ju对许多重要的医学病毒易感,为了探讨树Ju是否可以感染HIV-1,利用不同辅助受体的5种HIV-1病毒株。体外感染云南野生成年树Ju的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同时还用这些病毒感染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然后用RT-PCR、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进行了检测,用RT-PCR方法未检测到感染上清中有病毒粒子的存在,用PCR法未能发现树Ju的这些免疫细胞中有前病毒DNA,用流式细胞术也未能在这些感染HIV-1的树Ju细胞的表面检测到特异抗原;而感染HIV-1的人免疫细胞均为阳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树Ju的这些免疫细胞在体外未能感染上HIV-1,可能的原因是树Ju的这些免疫细胞的HIV-1受体(CD4)和辅助受体(CCR5或CXCR4)与人的免疫细胞胞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4.
树鼩实验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3株基孔肯雅病毒人工感染成年树鼩,进行了病毒血症、抗体动态变化、内脏组织病理改变和病毒在宿主体内定位的研究。结果表明,感染树鼩能产生2~6天的病毒血症。血凝抑制(Hi)抗体第6天产生,第30~50天达高峰:中和(NT)抗体在第10天产生,第30~40天达高峰,二者相关性非常显著(P<0.01)。补体结合(CF)抗体第14天产生,第40~50天为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第8~12天能在其脑、肺、肝、脾和肾等组织查到病毒,经病理检查这些内脏组织呈炎性改变和出血倾向,表明该病毒能侵袭树鼩各主要脏器。试验认为树鼩对基孔肯雅病毒敏感。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查了树鼩对人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的敏感性。其结果报道如下: (一)动物感染HSV-Ⅱ后的死亡率:树鼩经HSV—Ⅱ感染后第3天开始死亡,5一7天死亡数达到高峰。腹腔感染组第7天死亡率达80.2%,第14天为100%;阴道感染的动物死亡率为76.8%,见表1。以兔肾细胞悬液经阴道填充和腹腔注射的对照动物无1例死亡。  相似文献   

6.
由于树鼩在进化上接近于灵长类动物,在生理、生化及解剖学等生物学特性方面与人类有着相似之处,树鼩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人员运用与其他动物相比具有多种优势的树鼩建立了一系列的疾病模型,如病毒类疾病、神经系统、肿瘤等,本文着重就树鼩在人类病毒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在我国,病毒性肝炎高度流行,其中又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危害较大。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感染与发病机制,进行药物与疫苗研究的必要工具。目前病毒性肝炎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主要集中于病毒在动物体内的感染特性及发病规律方面。本文仅就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尤其乙型、丙型肝炎树鼩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建模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实验动物树鼩和人类疾病的树鼩模型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模型在生物医学领域(如回答人体各种重大生物学问题、解析人类疾病机理和新药研发等方面)已经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转化医学存在的问题使得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实验动物重新得到重视;人类疾病的树鼩模型也再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综述了国内外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树鼩研究进展,包括树鼩基础生物学及动物模型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分析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了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Gag和Env蛋白是人Ⅰ型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type1,HIV1)的结构蛋白,是HIV1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主要抗原。本实验通过多次亚克隆,将env基因以正确的三联密码读框插入gag基因的下游,制备了HIV1gagenv嵌合基因,并将嵌合基因分别置于痘苗病毒p75启动子和牛痘病毒A型包涵体(ATI)启动子的下游,经过同源重组和红细胞吸附试验筛选,获得了2株重组痘苗病毒。免疫荧光试验和酶免疫试验证明,两株重组痘苗病毒均能正确地表达HIV1gagenv嵌合基因。动物实验表明,gagenv嵌合基因重组痘苗病毒可诱导小鼠产生抗HIV特异性抗体。这些结果为艾滋病颗粒化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建立树鼩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树鼩Tupaia belangeri随机分成3组,模型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D-gal)造成急性衰老后,对树鼩双侧海马内一次性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片段(Aβ1~42)和鹅膏蕈氨酸(IBO)的混合液,对照(生理盐水)组将所有药物替换为等剂量生理盐水,空白组不做处理。用Morris水迷宫对3组树鼩进行行为学测试,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和镀银染色法进行病理检测分析。结果 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提示,模型树鼩出现了明显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病理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脑海马区出现明显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纤维缠结。对照组和空白组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腹腔注射D-gal,双侧海马注射Aβ1~42和IBO混合液的方法可以造成树鼩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并出现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纤维缠结,是一种可行的树鼩AD模型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树鼩实验动物化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回顾了我国树鼩驯养繁殖和研究的发展历史,介绍了树鼩实验动物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状况,提出了今后的工作建议:加强实验树鼩标准化(包括地方和国家标准)的研究、近交系动物的研制、达到商业化树鼩的基础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工具的研制、人类重大疾病树鼩动物模型研究和建设国家实验树鼩种源基地等。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树鼩体内慢性感染模型的研究历程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瑗  苏建家  杨春  曹骥  欧超  梁亮  杨芳  王琦 《动物学研究》2011,32(1):104-108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和我国的重要健康问题,建立方便有效的HBV感染动物体内模型是开展HBV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要前提。该实验室地处乙型肝炎和肝癌高发流行的广西地区,自建立以来一直以肝癌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化学预防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树鼩体内感染HBV模型方面的研究并持续至今。该文对此研究历程作一概述,并重点介绍关于用新生树鼩慢性感染HBV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刘崇海  杨锡强  李瑗 《病毒学报》2006,22(5):345-349
探讨用灵长类动物树鼠句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动物模型的可行性。28只树鼠句随机分为7组,每组4只,鼻内滴入106PFU RSV,感染后每24h检测1组。另取7只树鼠句鼻内滴入100μl Hep-2细胞培养液,滴鼻后每24h检测1只作对照。无菌取树鼠句肺组织进行病毒分离、空斑形成实验检测病毒滴度、病理检查和RT-PCR检测肺组织内RSV mRNA表达。结果显示:树鼠句感染RSV后,无明显呼吸道感染症状;树鼠句肺组织匀浆接种于Hep-2细胞上,第3、4、5实验组出现细胞病变效应(CPE);树鼠句感染RSV后肺部病理改变在3~7d较为明显,主要为间质改变;在106PFU感染浓度下树鼠句肺组织内RSV处于低水平复制,复制的高峰期在3~5d,峰值在第4d。提示:树鼠句可以用来建立RSV感染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树鼩的许多生物学特性近似于人类,人们利用树鼩成功建立了多种人类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并在肿瘤、内分泌、神经、视觉等方面有相当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和研究。本文概述了树鼩在医学实验研究中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全球流行、危害严重,合适的小动物模型的缺乏严重阻碍了药物和疫苗的研发。该文介绍丙型肝炎危害与病毒复制特点,以HCV入胞受体为重点,通过比较现有丙型肝炎动物模型,从分子水平探讨树鼩作为丙型肝炎动物模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从云南新分离森林脑炎病毒(YH和T57)及东北株经脑内、皮下及腹腔感染成年中国云南树鼩,均发生病毒血症。持续时间为7—9天。抗体应答反应和病理改变程度成反比,病变轻的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分别于感染后的第5、7、13天出现,且血凝抑制抗体和中和抗体的升高呈正相关。经抗原定位研究发现,腹腔注射后48小时,各组织器官均能查到抗原,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其它组织内病毒抗原消失都很快,随病毒血症的消失而转阴,中枢神经系统携带抗原可持续27天,且病变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表现为充血、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呈套状浸润,局灶性出血,神经元变性,胶质细胞增生,轴索断裂等,说明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试验表明,成年中国云南树勉对森林脑炎病毒比较敏感,是森林脑炎病毒动物模型研究首选动物。  相似文献   

17.
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逆转录酶(RT)在抗病毒感染及AIDS治疗药物的设计中是一个重要的靶分子,并且可作为工具酶应用于逆转录PCR等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本研究将HIV-1RT基因经PCR扩增并修饰后克隆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BV220,所获重组子所表达的HIV-1RT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8%左右,且经[~3H]dTTP掺入法证实该重组HIV-1RT具有RT聚合酶活性。用Q-Sepharose层析柱对重组HIV-1RT蛋白进行了初步纯化,所获纯化样品的RT聚合酶比活性(1.7×10~4U/mg)比纯化前的裂解上清提高612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树鼩(Tupaia belangeri)作为一种新型的实验动物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研究组前期的研究结果显示,螺杆菌属(Helicobacter)是树鼩肠道微生物群落中相对丰度最高的一类细菌,但其具体的细菌种类和结构特征仍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将开展实验树鼩肠道中螺杆菌属细菌的分布种类和特征分析,为后续实验研究工作提供资料。通过系统采集72只树鼩的粪便样本,提取核酸后采用巢氏PCR法应用属特异性引物扩增螺杆菌属特异性片段,再分别采用7个种特异性引物对属特异性阳性样本扩增螺杆菌种特异性片段,包括肝螺杆菌(H.hepaticus)、家鼠螺杆菌(H.muridarum)、胆汁螺杆菌(H. bilis)、啮齿类螺杆菌(H. rodentium)、弯曲螺杆菌(Flexispira rappini)、鼩螺杆菌(H. suncus)和盲肠螺杆菌(H. typhlonius)。属特异性引物扩增阳性但种引物扩增阴性的样本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和BLAST比对分析,确认其最终所属的螺杆菌种类。结果显示,72份树鼩粪便样本中,属特异性引物扩增阳性有18份,总体阳性率为25.0%。其中,盲肠...  相似文献   

19.
树qu实验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林  米竹青 《病毒学报》1991,7(2):137-14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