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苦马豆属学名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国内外豆科研究文献的考证,讨论了苦马豆属(Sphaerophysa DC.)及其近缘属的区别,重新确认了国产苦马豆属和苦马豆的学名。  相似文献   

2.
甘肃棘豆草中苦马豆素的提取分离工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棘豆草为试验材料,通过工业酒精热回流提取、水提取和酸水提取3种工艺提取其中的总生物碱,总生物碱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后减压升华得到,并比较了3种工艺对甘肃棘豆中总生物碱得率和苦马豆素得率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工艺总生物碱平均得率和苦马豆素平均得率依次分别为7.91、6.79、6.22 mg/g和18.61、12.22、6.23μg/g,由此确定工业酒精热回流为提取苦马豆素的最佳提取分离工艺。  相似文献   

3.
以大白菜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在添加AgNO3 2.0mg/L的MS 6-BA 2.0mg/L NAA 0.5mg/L培养基上,不定芽的诱导率达86.5%;依次转移到增殖、壮苗和生根培养基上培养,炼苗后移栽,成活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4.
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苦马豆(Sphaerophysa salsula)进行测序和组装,获得完整的苦马豆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组装结果表明,苦马豆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23 327 bp,存在IR区丢失,不具有四分体结构;注释结果显示,苦马豆叶绿体基因组共编码108个基因,其中包含74个蛋白编码基因、4个rRNA基因和30个tRNA基因;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上共检测到99个SSR位点,包含75个单核苷酸、17个二核苷酸和7个三核苷酸重复单元;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苦马豆和骆驼刺为姊妹群,亲缘关系最近。这为今后苦马豆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和物种形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西北部分地区苦马豆根瘤菌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采集自甘肃、新疆、宁夏等地区的苦马豆根瘤,经分离、纯化获得48株未知菌株,并选取7株参比菌株,进行唯一碳、氮源利用、对抗生素及染料抗性、耐盐性、初始pH生长、生长温度范围及酶活性等共113项生理生化测定;采用数值分类方法对未知根瘤菌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碳氮源利用、抗生素敏感性、抗逆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该地区苦马豆根瘤菌具有较强的耐盐、耐碱能力,所有菌株均能在初始pH9~12的YMA培养基上生长,35%菌株可耐受6%的NaCl。从数值分类树状图可见,未知供试菌株在56%的相似水平上聚在一起,在72%的相似水平上分为5个表观群。群Ⅰ有39株菌,在74.6%相似水平聚合,中心菌株为CCNWGS0215;群Ⅱ有5株菌,在76%的相似水平聚合,中心菌株为CCNWGS0228;群Ⅳ有2株菌,在81.5%的相似水平聚合,群Ⅲ和群Ⅴ分别只有1株菌,它们与模式株分离,可能为潜在的新种。  相似文献   

6.
冬珊瑚(Solanum pseudo-capsicum)胚轴,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aethiopica)带芽种球,苦参(Sophora flavescens)嫩芽,意大利菊苣(Cichorium intybus)品种Palla Rossa Bella幼嫩叶片。  相似文献   

7.
将苦马豆和披针叶黄华种子在恒温25℃下吸胀,每24 h取出吸胀种子,16 d后未吸胀的种子为硬实种子(H),硬实种子用硫酸处理后恒温吸胀24 h,与非硬实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各项活力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每日内吸胀的种子数量随时间推移以一定比列下降,苦马豆非硬实种子第3天后吸胀率下降到1%,第13~16天突然上升后又下降到1%,披针叶黄华非硬实种子第3天后下降到1%,第9、10天突然上升后又下降到1%。两种豆类都显示出硬实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脱氢酶活性、呼吸速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高于非硬实种子,而电导率、浸出液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低于非硬实种子,缓慢吸胀的硬实种子活力指标高于快速吸胀的硬实种子,这表明硬实种子活力高于非硬实种子,硬实种子吸胀过程中存在吸胀损伤。而在非硬实种子中,根据以上活力指标判断,晚吸胀的种子比早吸胀的种子活力高。  相似文献   

8.
有球根海棠组织培养中发现,在较高温度(28℃左右)下几乎有外植体直接出芽,但生长缓缦;在较低温度(22℃左右)下绝大多数经愈伤组织出芽。因此,在较高温度诱导出芽后降低培养温度可提高组培效率。  相似文献   

9.
1植物名称蝴蝶豆(Centrosema pubescens Benth.),别名距瓣豆。2材料类别下胚轴。3培养条件(1)种子萌发培养基为MS;(2)诱导增殖培养基:MS 6-BA1.0mg·L-1(单位下同) ZT1.0 IAA0.1;(3)分化培养基:MS 6-BA1.0 NAA  相似文献   

10.
以非洲菊嫩叶切段作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与以花托作外植体相比,明显缩短愈伤组织诱导期.该方法尤其适合于种子繁殖(盆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12.
13.
慈姑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植物名称 华夏慈姑 (Sagittariatrifoliavar.sinensis)。2 材料类别 茎尖。3 培养条件 启动培养基为 :( 1 )MS 6 BA 4mg·L- 1 (单位下同 ) NAA 1。分化培养基为 :( 2 )MS 6 BA 2 ;( 3)MS 6 BA 4。培养基加蔗糖  相似文献   

14.
Embryo formation was induced in anther cultures of Anemone virginiana and some other species of the same genus. Activated charcoal was included in the culture medium which gave the higher percentage embryos. When the cytokinin 2ip was included (10?6M) embryo formation was also induced but at a lower percentage. This indicates that abscisic acid (ABA) can be involved in the normal inhibition of embryo formation in pollen.  相似文献   

15.
苔藓植物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苔藓植物组织培养起步较早 ,但其组织结构和生活习性与其他高等植物差别较大 ,常规的培养条件对其并不适合 ,因而获得成功的种类较少。苔藓植物组织培养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如从其愈伤组织中提取次生代谢物质或从其体内寻找抗逆性基因或药用成分等 ) ,深入研究其组织培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瓷玫瑰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植物名称瓷玫瑰(Phaeomeria magnifica). 2材料类别花芽、笋芽. 3培养条件(1)诱导培养基:MS 6-BA 2.0 mg·L-1(单位下同) N A A 0.01;(2)增殖培养基:MS 6-BA 3.0 NAA 0.01 Ad 2.0;(3)生根培养基:1/2MS NAA 0.01.以上培养基均附加蔗糖30 g·L-1、卡拉胶5.6 g·L-1,pH为5.8.培养温度为25℃,光照度1 000 lx,光照时间10 h·d·d-1.  相似文献   

17.
辽东楤木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植物名称 辽东木 (Araliaelat)。2 材料类别  4月末采自山上的野生辽东木的顶芽。3 培养条件 基本培养基 :MS 30 g·L- 1 蔗糖 0 .7%琼脂 ,pH 5 .8;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 2 ,4 D 0 .5mg·L- 1 (单位下同 ) ;愈伤组织继代的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 2 ,4 D 1 .0 6 BA 0 .5 ;分化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 2 ,4 D 1 .0 6 BA1 .0 ;苗生长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 1 %活性炭。在光照 2 0 0 0lx、1 2h·d- 1 ,2 5℃条件下培养。4 生长与分化情况4.1 愈伤组织诱导 在无菌条件下 ,将顶芽…  相似文献   

18.
雨堡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虹  云希和 《植物研究》1996,16(1):140-145
取雨堡当年生的枝条上饱满的未萌发的侧芽为外植体,培养于MS培养基上,其中附加各种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激素。在附加6—BA1.0mg/l的MS培养基上,诱导芽的效果最好;在附加6—BA1.0+NAA0.05+ZT0.1mg/l的MS培养基上,芽的增殖效果最佳;在附加KT0.3+NAA0.05+ZT0.1mg/l或6—BA0.3+NAA0.05+ZT0.1mg/l的MS培养基上,最有利于壮苗;在1/2MS培养基中,附加IBA0.5+NAA0.3ml/l或IAA0.5+NAA0.3mg/l的培养基中,生根效果最佳。试管苗高2—3cm,且具有4—8条短根时,开瓶煅炼3—5天,移入培养土中生长的效果好,种植在保温保湿环境中,试管苗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9.
以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带节茎段为外植体,研究生长调节剂浓度、培养基对茎段诱导芽的影响,再以叶下珠无菌芽为材料,开展丛生芽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适合叶下珠茎段诱导芽的培养基为1/2MS+6-BA 2.0 mg·L~(-1)+IBA 0.2 mg·L~(-1)+琼脂7.5 g·L~(-1)+蔗糖30 g·L~(-1)+活性炭0.5 g·L~(-1)(pH 5.8~6.0),诱导率达100%;适合叶下珠芽增殖的培养基为1/2MS+6-BA 1.0 mg·L~(-1)+IBA 0.2 mg·L~(-1)+琼脂7.5 g·L~(-1)+蔗糖30 g·L~(-1)(pH 5.8~6.0),平均增殖倍数为3.8;生根适宜培养基为1/2MS+IBA 0.5 mg·L~(-1)+琼脂7.5 g·L~(-1)+蔗糖20 g·L~(-1)(pH 5.8~6.0),生根率达100%;最佳炼苗时间为闭盖2 d后开盖3 d,移栽成活率8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