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广州市农作物系统与大气的CO2交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泛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广州市各种农作物系统与大气CO2交换.分析了各种农作物系统净生产力吸收CO2的能力和碳汇功能大小.结果表明:2005年广州市8种农作物系统作物净生产力吸收CO2 4 032 366t·a-1,其土壤CO2排放3981753t·a-1,吸收大于排放,对大气CO2而言,整个农作物系统是一个弱的碳汇;水稻、甘蔗、木薯和果用瓜4种连作或高杆作物系统每年作物净生产力吸收CO2量大于土壤CO2的排放量,系统具有较大的碳汇功能,花生、大豆、花卉和蔬菜4种矮杆作物系统每年作物净生产力吸收CO2量小于土壤CO2的排放量,系统起着碳源作用;果实或经济产量生长在地上部分的作物其单位面积吸收CO2能力比果实(块根)生长在地下的作物大;除花生在生育期间生物量吸收CO2量少于同期土壤排放以外,其余7种作物在生育期间生物量吸收CO2的量大于同期土壤排放,大多数农作物在生育期间具有碳汇功能,在撂荒期才体现碳源作用.  相似文献   
2.
二 将壳聚糖微粒化,用于香烟的过滤咀中,利用壳聚糖的吸附特性,测定其对烟气中的总粒相物及植物碱的吸附能力,比较其与醋酸纤维吸附能力的大小,得到令人欣喜。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蛇骨粉中活性钙在动物体内吸收和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可  舒普荣 《蛇志》2001,13(1):20-21
目的 探讨蛇骨粉中活性钙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和利用情况。方法 以蛇骨粉为钙源饲料喂养大鼠,以低钙、碳酸钙、全脂奶粉喂养大鼠作为对照;喂养大鼠28天,动物单笼饲养,自由饮水,自由进食,逐日记录饲料摄取量,每4天称重1次。实验结束前4天做代谢实验,收集粪尿。实验结束时断头取血,测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同时采双侧股骨,剔净肌腱,测股骨中Ca、P含量,计算钙存留。结果 蛇骨粉组股骨钙的存留率、活性钙在体内的吸收率和存留率与碳酸钙和全脂奶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以蛇骨作为活性钙来源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利用较好,能有效地补充钙质。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Cd具有高毒性, 对生物体危害较大。盘锦红海滩优势物种翅碱蓬能够吸收一定量的重金属, 因此可用于湿地滩涂污染的原位修复。通过水培的方法, 以翅碱蓬为研究对象, 测定不同浓度Cd胁迫下翅碱蓬的根长、苗高、鲜重、叶绿素含量、及根、茎、叶内Cd的含量, 探讨Cd对于翅碱蓬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对Cd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 低浓度Cd对翅碱蓬的根长和苗高起到促进作用, 而低浓度 Cd对翅碱蓬根长和苗高生长起到抑制; 无论低浓度还是高浓度, 对翅碱蓬鲜重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抑制强弱表现为20 μg·L-1浓度组>1 μg·L-1浓度组。不同Cd浓度下翅碱蓬叶绿素含量表现为“低促高抑”; 植物各个部位对于Cd的吸收为地下部分>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种X射线三维无损成像技术在古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不同的X射线三维无损成像技术针对不同保存类型和尺寸的化石标本在成像效果上各有利弊。本文以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磷酸盐化的动物胚胎化石为研究对象,将目前应用最广的两种X射线三维无损成像方法,即基于实验室X光源的吸收衬度显微断层成像技术和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相位衬度显微断层成像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两种技术的原理、效率、空间分辨率和图像衬度的对比,认为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相位衬度显微断层成像技术是目前对于均一矿化的微体化石最佳的三维无损成像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外源DNA在动物体内组织和细胞的代谢命运。外源DNA经核酸酶不完全降解后可以通过胃肠道被哺乳动物吸收,外源DNA片段能够被哺乳动物细胞吸收并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LPE)与全量血浆置换术(PE)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治疗的101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DPMAS+ LPE)治疗组51例和全量血浆置换术(PE)治疗组50例。对首次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的肝功能、凝血系列、血小板等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PMAS+LPE组与PE组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DPMAS+LPE组对胆红素清除效果优于PE组,两组TBIL下降率分别为36.5±17.1% vs 25.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PMAS+LPE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纤维蛋白原(FIB)、血浆白蛋白(ALB)较前有所降低(P<0.0001),PE组治疗后PT、PTA、APTT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纤维蛋白原(FIB)、血浆白蛋白(ALB)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PLT)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但两组PLT下降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与全量血浆置换术比较,不仅在清除血清胆红素方面更有优势,且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节约血浆用量,是治疗肝衰竭有效、安全的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