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养殖大菱鲆溃疡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2004年夏季山东海阳一带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暴发溃疡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表病灶部位出血、肌肉溃烂、眼球凸出等,解剖可见鳃丝贫血,肝脏充血,肾脏和胆囊肿大,肠壁充血并呈透明状,从出现发病症状起,大约一周后开始出现死亡。从病鱼体表溃疡部位及内脏分离出优势菌并命名为H1,经人工感染证实H1即为引起本次养殖大菱鲆体表溃疡症的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揭示该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呈短杆状,极生单鞭毛。综合该菌在形态、生理生化、API20NE与API20E自动鉴定结果、16S rDNA同源性等方面的特性,确认H1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该菌对呋喃妥因、菌必治等多种抗生素敏感。哈维氏弧菌是海水养殖鱼类的常见致病菌,但作为养殖大菱鲆的病原菌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苏州市不同年龄组玻璃体积血的常见病因,为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在2009年~2011年住我院的287例295眼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玻璃体积血患者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111例(38.7%),眼外伤60例(20.9%),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59例(20.6%),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32例(11.1%)。年龄<45岁的青年组中,眼外伤导致的玻璃体积血最多,为36例(48.6%),其次为DRP 26例(35.1%),视网膜血管炎(retinal vasculitis,RV)10例(13.5%)。45~59岁中年组中,DRP导致玻璃体积血最多,为61例(50.8%),其次为RVO 20例(16.7%)、眼外伤17例(14.2%)、RRD 16例(13.3%)。≥60岁老年组中,RVO导致玻璃体积血最多,为38例(40.9%),其次为DRP 24例(25.8%),RRD 15例(16.1%)。结论:DRP、眼外伤、RVO、RRD是引起玻璃体积血最常见的病因。青年患者的主要病因是眼外伤、DRP和RV,而中老年患者的主要病因是DRP及RVO。  相似文献   
3.
曾芸  李军  潘红平  张馨文  韦晓洁 《蛇志》2006,18(4):265-267
目的为查明发病蛇的病原以及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用营养琼脂、鲜血琼脂、SS培养基分离培养病原菌,并进行生化试验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从病原菌的培养特性、菌落形态和生化试验结果可以确定为普通变形杆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对阿奇霉素、恩诺沙星等抗菌药高度敏感。结论用高度敏感抗菌药治疗病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各血清型之间外毒素(Apx),外膜脂蛋白(OmlA),转铁蛋白B(TbpB)的基因差异,分别对各血清型进行PCR扩增,得到不同的特异性片段,可区分开生物Ⅰ型13个标准菌株血清型中的8个血清型。临床检测结果与血清学分型一致,将此分型系统用于临床送检的126份肺脏和42份扁桃体的病原学检测,可直接检测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此方法还可以将一些尚未定型的菌株进行归类,弥补了血清学方法的不足,为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病毒与白血病发生的关系,我们用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L6565MLV)悬液感染乳鼠,每周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及病理变化,并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检测小鼠体内病毒核酸的分布,结果发现:小鼠感染病毒后3-5周,其脾脏和淋巴结呈早期白血病的病理改变,至第10-12周小鼠发生淋巴细胞白血病,表现出耸毛、活动减少、腹膨胀等症状。病毒核酸于感染后第2周首先在小鼠胸腺、脾脏检测到,随时间延长,病毒核酸广泛分布在外周血、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多种脏器组织中。本实验表明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可诱发小鼠白血病,其机制可能与病毒促使淋巴细胞向白血病细胞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诱发小鼠白血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病毒与白血病发生的关系,我们用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L6565MLV)悬液感染乳鼠,每周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及病理变化,并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检测小鼠体内病毒核酸的分布.结果发现小鼠感染病毒后3~5周,其脾脏和淋巴结呈早期白血病的病理改变.至第10~12周小鼠发生淋巴细胞白血病,表现出耸毛、活动减少、腹膨胀等症状.病毒核酸于感染后第2周首先在小鼠胸腺、脾脏检测到,随时间延长,病毒核酸广泛分布在外周血、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多种脏器组织中.本实验表明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可诱发小鼠白血病,其机制可能与病毒促使淋巴细胞向白血病细胞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