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了研究ApCl基因的功能,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ApCl基因片段克隆入大肠埃希菌—酵母穿梭质拉pGAPZαA,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拉pGAPZαA-ApCl,电转化巴斯德单赤酵母GS115,Zeocin筛选出阳性克隆转化子.通过比较转化空载体pGAPZaA和重组载体pGAPZαA-ApCl的不同菌株分别在含有高盐和高山梨醇浓度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情况,发现毕赤酵母GS115在转化ApCl基因后其抗旱、抗盐能力显著提高(约3倍),进一步验证了ApCl基因对提高生物抗逆能力有显著作用,为将来分离该蛋白及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The effect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activities on the drought-resistance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under water stress have been studied using histochemical techniques. The result shows in the mycorrhizae that total hyphae and functional hyphae form the base for the active hyphae, and amounts follow the order total hyphae>functional hyphae>active hyphae. Active hypha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iomass accumulation of the hosts; the hyphae with phosphatase activity (ALP) have a positive and strong effect on H. rhamnoides growth and its drought-resistance, and the rise of ALP is relat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fresh weight of the host trees, and a reduction of wilting. The direct participation of ALP in the P nutrient exchange host trees can improve the nutrient and water conditions, and raise their drought-resistance. Received: 17 August 1998 / Accepted: 18 March 1999  相似文献   
3.
以热带喀斯特地区的直脉榕(Ficus orthoneura)和豆果榕(F.pisocarpa)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常绿和落叶树木枝条和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光合水分特征和耐旱性的差异,目的在于探讨不同生活型榕树适应干旱生境的策略.直脉榕和豆果榕的叶片都有两层栅栏组织、游离状的海绵组织和钟乳体等旱生结构,同时叶片角质层蒸腾速率(gmin)和气孔导度(gs)相对较低.但与落叶的豆果榕相比,常绿的直脉榕的枝条木质部失去50%传导率的水势(P50)和gmin更低,表现出更保守的水分利用策略.总体上,两种榕树都表现出了对喀斯特干旱生境的良好适应,但是它们的适应策略表现出一定的差别.豆果榕通过落叶度过旱期,而直脉榕在结构和功能上比豆果榕更耐旱.抗旱策略和水分利用策略的不同导致两种榕树的生态位分异,减少了彼此间的水分竞争,有利于它们在喀斯特生境中共存.  相似文献   
4.
不同大豆品种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选用10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大豆品种,在盆栽和大田条件下进行抗旱性研究.在正常供水与水分胁迫条件下,分别测定并分析了开花结荚期与品种抗旱性有关的多项生理生态指标.把大豆各性状的抗旱系数作为衡量各单项抗旱能力大小的指标,用主成分分析将各单项抗旱系数综合成几个新的、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再利用隶属函数求出综合指标的隶属值,可以较准确地评价各大豆品种(系)的抗旱性.通过该方法评选出两个高抗旱大豆品种晋大74号和晋大53号,评定结果符合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5.
模拟干旱诱导对藜抗旱力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以藜为研究材料,经过5年人工模拟干旱诱导,测定其耐旱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的改变以探讨提高植物抗旱的途径。结果表明,经模拟干旱诱导后藜叶片典型耐旱特征增加:叶片厚度和肉质度增加,比叶面积、饱和渗透势和蒸腾速率下降,渗透调节能力和持水力增强,临界饱和亏值增大,蒸腾效率提高。经干旱诱导形成耐旱特征后收获的种子种植于正常供水环境中长成的植株仍能保持其已形成的耐旱特征,在重度干旱胁迫下经过干旱诱导的植株各抗旱指标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证明藜是耐旱可变植物,可通过干旱诱导锻炼提高其抗旱性。  相似文献   
6.
植物抗旱基因及其在草坪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植物抗旱的生物学原理、渗透调节物质、清除活性氧、保护生物大分子及其膜结构的蛋白质、转录因子及其他酶类的基因工程等方面综述了目前抗旱基因研究的进展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抗旱性不同的两个小麦品种(‘晋麦33’和‘温麦8’)(Triticum aestivum cv. Jinmai 33 and Wenmai 8)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多胺含量和多胺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旱过程中,幼苗根、叶中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3种多胺含量和多胺氧化酶(PAO)活性先迅速升高,而后下降。与抗旱性弱的‘晋麦33’相比,抗旱性强的品种‘温麦8’幼苗根、叶中Spd、Spm 含量初期升高幅度大,之后下降速率减慢;PAO活性的变化与之相反,‘晋麦33’的PAO活性提高的幅度大于‘温麦8号’。多胺含量和PAO活性在小麦幼苗的根与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干旱初期,小麦根、叶中多胺迅速积累可能是干旱胁迫反应的一个信号,随后较高的Spd、Spm 水平有利于增强小麦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源地乌拉尔甘草发芽期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源地的6份乌拉尔甘草种子发芽期与抗旱性相关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差异,并通过隶属函数法、系统聚类分析结合反复干旱胁迫对不同来源的材料进行抗旱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来源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1号、2号甘草的抗旱性较强,其次为内蒙古东部赤峰的4号甘草以及来自新疆地区的5号和6号甘草,赤峰来源的3号材料的抗旱性最弱。从隶属函数以及聚类分析的结果来看,对于甘草种子发芽期抗旱性鉴定宜选用20%的PEG6000。  相似文献   
9.
施氮对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叶片光合与呼吸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对两个不同抗旱特性的冬小麦品种全生育期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和呼吸值及其对氮素水平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氮180 kg·hm-2处理旱地品种叶片气孔导度、总光合色素含量、光合速率较不施氮处理在全生育期分别提高了43.75%、18.54%和49.66%,水地品种分别提高了12.12%、20.88%和29.25%;而旱地品种总呼吸速率降低了4.8%,水地品种降低了4.5%.适量施氮,增强了小麦叶片的气体交换能力,提高了光合色素含量,并降低了呼吸速率,从而提高了小麦叶片光合碳同化能力.小麦品种间光合的差异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引起.旱地品种呼吸速率较低,吸收的光能较多地用于光合碳同化作用.不施氮处理叶片光合速率较高的生育时期其呼吸速率也高,而施氮处理叶片光合速率高的生育时期呼吸值较低.施氮增加了光能向光合碳同化方向的分配.施氮对提高冬小麦抗旱能力有积极作用,其机理在于氮素改善了叶片气体交换状况,提高了光合色素含量,并优化了叶片对光能吸收的分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