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正>东方草鸮(Tyto longimembris)隶属于鸮形目草鸮科,共有6个亚种的分化,我国分布的2个亚种为T.l.chinensis和T.l.pithecops。东方草鸮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和华南(chinensis)以及台湾(pithecops),国外分布于印度次大陆、东南亚、菲律宾、新几内亚岛和澳大利亚(del Hoyo et al.1999,郑光美2011)。在《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中,东方草鸮的分布区并不包括四川省。实际上,早在2000年时就曾有报道称在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发现草鸮的分布(胡锦矗2000),一直未能引起关注。有关东方草鸮繁殖生物学的资料,大多来自国外的  相似文献   
2.
四川围栏养殖林麝采食植物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都江堰人工养殖围栏内林麝采食的野生及栽种植物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围栏内共有林麝采食植物64种,隶属于31科,多属于农田野草、野菜,少数是栽种的饲草、树木.分析了林麝采食利用植物的特点及这些植物作为饲料在生产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同种竞争压力对小泡巨鼠贮藏油茶种子行为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2002年11~12月,在四川省都江堰地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利用人工修建的半自然状态围栏进行实验,研究了小泡巨鼠在有同种竞争存在条件下对油茶种子的埋藏行为。结果表明,小泡巨鼠在有竞争存在条件下,显增加了埋藏油茶种子的量。这一结果支持了“竞争的存在刺激鼠类埋藏”的假说。同时,研究结果表明,小泡巨鼠在有竞争存在条件下,显增加了对埋藏种子的搬运距离,每个贮藏点埋藏种子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同时埋藏的生境更多地偏向于遮蔽较好的微生境(草丛底层、灌丛下层)中。这些行为策略有可能有利于种子被埋藏植物的种群扩散。在讨论中,我们还通过比较鸟类和兽类在感觉器官上的差别,分析它们在有竞争存在条件下所采取的不同贮食策略。  相似文献   
4.
都江堰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平原向高山峡谷区的过渡地带,区内自然生态条件变化剧烈,在仅约50公里的水平范围内,海拔高度就从平坝地区的592米直升至境内最高峰光光山4582米,垂直高差达3990米;在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具有平原、丘陵、中低山直至高山的各种地貌。随着海拔梯度的变化,区内保存着7个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自下而上分别为:⑴中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⑵中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⑶山地常绿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⑷亚高山暗针叶林带;⑸亚高山、高山灌丛带;⑹亚高山、高山草甸带;…  相似文献   
5.
都江堰地区三种壳斗科植物的种子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于2000年9月~12月,在都江堰地区对原生林和次生林中3种优势壳斗科(Fagaceae)植物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基于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测定的种子虫蛀率、种子存活率、脊椎动物捕食率和种子发霉率的估计方法.结果表明①种子雨持续时间较长,3种壳斗科植物种子雨的高峰期在原生林和次生林中略有差异;②3种壳斗科植物的种子产量很低,种子雨散落的平均密度不大.在原生林,栓皮栎(Quercu.svariabilis)、抱树(Q serrata)和栲树(Castanopsis fargesu)种子下落的平均密度分别为2 3±3.85个/n2,6.5±17.43个/m2和1.9±5.21个/m2;而在次生林则分别为2.4±3 47个/m2,6.5±13.55个/m2和0 3±1.35个/m2;③土壤种子库中,栓皮栎在原生林中没有存留完好的种子,而在次生林的落叶层中存留有少量完好的种子(0 15±0.37个/m2); 树在原生林和次生林中都存留有少量完好的种子(分别为0.20±0.70个/m2和0.10±0.31个/m2)和少量萌发种子(分别为0.50±1.82个/m2和0.20±0 89个/m2);但在土壤中未发现有栲树的种子.绝大部分的种子存留在落叶层,而存留在0~2 cm和2~10 cm土层中的种子极少;④定量测定了发霉、虫蛀和脊椎动物捕食对2种壳斗科植物种子命运的影响,发现脊椎动物捕食是影响种子库的主要因子;虫蛀率虽增加种子的发霉率,但同时也减少脊椎动物捕食率;种子较大的栓皮栎种子的存活率低于种子较小的树种子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作为种子捕食者和种子扩散者, 啮齿动物对产坚果植物的自然更新有很大作用。然而, 对啮齿动物鉴别虫蛀种子的能力颇有争议。2001 年秋季在中国四川都江堰市实验林场, 以3 种比例(I1∶S = 1∶1 , I1∶S = 4∶1 和I1∶I2∶S = 1∶1∶1)供给啮齿动物4 种壳斗科种子: 栓皮栎( Quercus variabilis) 、枹树( Q. serrata) 、青冈( Cyclobalanopsis glauca) 和栲树( Castanopsis fargesii) 的3 种坚果型(即饱满种子(S) , 不含象虫的虫蛀种子(I1) 和含象虫的虫蛀种子( I2 ) 验证了啮齿动物能够准确地鉴别虫蛀种子这一假说。结果表明, 在3 种比例下4 种坚果的虫蛀种子的消失速率均慢于饱满种子。即使虫蛀种子的比例增加, 啮齿动物显著地搬走了更多的饱满种子(67%~92%) 。当虫蛀种子的比例增加时, 虫蛀种子就地消耗和拒绝的比例降低, 搬走比例增加。啮齿动物并不拒绝虫蛀种子, 这可能与它们的可利用性(如象虫可以作为蛋白质的补充) 和数量以及它们的觅食行为有关。结果证实啮齿动物能准确地鉴别虫蛀种子, 从而有区别地搬走并贮藏更多的饱满种子, 消耗一部分可以利用的虫蛀种子(包括其内的象虫) 。这样, 啮齿动物通过对饱满种子和虫蛀种子的鉴别和选择会影响不同种子的命运, 从而对这些坚果植物的自然更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2000年9月至2002年12月,以四川都江堰常绿阔叶林灌丛内的优势种——枹栎(Quercus serrat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昆虫、鼠类和真菌对枹栎橡子的捕食和搬运。结果表明:(I)取食橡子的鼠类的群落结构和数量在年间差异较小,这可能与三年间枹栎橡子的产量相对稳定有关;(2)枹栎橡子的虫蛀率在三年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范围在14.17%-32.49%之间;(3)鼠类的就地取食和搬运是影响种子库内橡子命运的主要因素;(4)橡子虫蛀率的变化影响鼠类的觅食活动。鼠类对饱满橡子和虫蛀橡子的选择性取食和搬运可能影响许多坚果植物(栎树)的自然更新过程[动物学报50(4):535-540,2004]。  相似文献   
8.
都江堰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群落与生境类型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于2000年10月底至11月初,对都江堰地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不同生境类型中小型哺乳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其捕获小型哺乳动物12种,其中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10种,食虫目(Insce-tivora)JuQin科(Soricidae)2种,总捕获率为10.67%,在所调查的7个生境中,以干扰较轻的次生林中小型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1.8438)和均匀度(0.9475)最高,灌丛、次生林1、原生林和弃耕地均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农田受人类的干扰最严重,物种单一,优势度(0.5703)明显;柳杉林中的多样性指数(1.3380)和均匀度(0.8313)均较低。但原生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1.4305)略低于次生林(1.8475和1.4610),灌丛(1.6398)和弃耕地(1.6566)。根据不同生境内群落相似性指数进行系统聚类,7个生境在相似性指数0.0952处全部聚合在一起,灌丛、原生林和次生林中主要分布有森林型小型哺乳动物,聚为一类,为森林群落型;柳杉林和农田以大足鼠(Rattus nitidus)为优势种,聚为一类,为农田群落型;弃耕地一方面由于群落多样性指数较高(1.6566),另一方面其农田型小型哺乳动物仍占较高比例(46.67%),所以在聚类图中另成一类,为农林交错型。结果表明,人类活动过度干扰的生境(如农田、柳杉林)多样性指数最低,适度干扰的生境(如次生林、灌丛、弃耕地)多样性指数最高,干扰较少的生境(如原生林)多样性指数略低。  相似文献   
9.
喜马拉雅长叶松[Pinus roxburghii(Pinus longifoli- a)],是一种分布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中国、尼泊尔、锡金到不丹的喜马拉雅山南坡的特有松树,生长在海拔1000~2000m,也能分布到500到2700m的高度,常形成大面积森林群落。在我国只分布在西藏吉隆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内切河谷,海拔1800~2300m地段,在海拔2100m的吉隆江村,生长良好。1988年由倪志诚收集,陈明洪播种于四川都江堰龙池的该树种,是迁入我国内地的首次成功的试验。  相似文献   
10.
都江堰地区位于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具有丰富的鸟类多样性, 但迄今仍缺乏全面的鸟类物种名录。本研究于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 在都江堰地区采用固定样线法开展了鸟类多样性调查, 结合历史文献共记录该地区鸟类17目61科311种。其中留鸟184种(59.2%), 夏候鸟68种(21.9%), 冬候鸟35种(11.3%), 旅鸟24种(7.7%); 繁殖鸟类252种(81.0%); 雀形目鸟类212种(68.2%); 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2.9%), 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50种(16.1%), 中国特有鸟类15种(4.8%)。研究发现,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及灌丛中的鸟类物种最多, 而常绿针叶林和竹林中的鸟类物种最少。都江堰地区鸟类群落丰富度的峰值出现在1,580-1,890 m海拔段, 在1,890-2,200 m海拔段最低, 呈现出单峰分布格局。作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旅游热点地区, 都江堰今后应避免发展大规模单一的人工经济林, 以更好地维系该地区丰富的鸟类多样性, 并加强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监测、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