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探讨了利用蚕茧近红外反射光谱识别雌雄茧、死笼茧的方法及可行性。采用6250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从波长680nm到1235nm对205颗鲜茧做了非破坏性扫描测试,用逐步判别方法从一、二阶导数光谱数据中抽取特征向量,以此特征向量建立Bayes判别函数,对375个检验样本进行识别,其符合率达95.7%,该方法明显优于以茧的重量和大小判别雌雄的方法。实验结果还表明,雌雄茧近红外反射光谱的差别,主要是由于蚕蛹性质不同所致,而与茧层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利用蚕茧近红外反向光谱识别雌雄茧、死笼茧的方法及可行性。采用6250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从波长680nm到1235nm对205颗鲜茧做了非破坏性扫描测试,用逐步判别方法从一、二阶导数光谱数据中抽取特征向量,以此特征向量建立Bayes差别函数,对375个检验样本进行识别,其符合率达95.7%,该方法明显优于以茧的重和大小差别雌雄的方法。实验结果还表明,雌雄茧近红外反射光谱的差别,主要是由于蚕肾  相似文献   
3.
《生物产业技术》2012,(4):46-50
蚕茧产量超过日本总产量4%的群马县,从1年前开始转基因蚕的实用化饲养。世界遗产登记和动物保护法的修订支持了转基因蚕的实用化养殖。日本国立医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提出了利用转基因蚕进行生物技术药物开发的7个课题。  相似文献   
4.
鉴定并比较野蚕茧与家蚕茧的化学成分对于理解家蚕的驯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高温高压结合甲醇-水提取的方法获得蚕茧中的化学成分,利用UHPLC-MS技术对野蚕、家蚕大造品种和皓月品种3种蚕茧丝中的小分子成分进行鉴定和比较分析。通过阳离子模式和阴离子模式的UHPLC-MS获得了野蚕、大造和皓月蚕茧丝的代谢指纹图谱,对鉴定到的高丰度化合物进行注释,发现其中包括了氨基酸、黄酮、生物碱、萜类、有机酸和木脂素等成分。PLS-DA的得分图表明,野蚕、家蚕大造品种和皓月品种的3种蚕茧的代谢组存在显著差异。发现脯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在大造茧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在野蚕和皓月茧中的含量,黄酮类植物次生代谢物在大造茧中的含量显著提高,包括槲皮素、异槲皮素、槲皮素-3-O-槐糖苷、槲皮素-3-O-L-鼠李糖苷、槲皮素-3-O-芸香糖苷和山奈酚;而神经碱、白桥楼碱、毛果芸香次碱、美洲豚草内酯、线叶泽兰素和中缅木莲素等生物碱、萜类和木脂素类的植物次生代谢物在野蚕茧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在家蚕茧中的含量。在紫外光的激发下观察黄酮的绿色荧光发现家蚕大造茧中的黄酮含量最高,家蚕皓月茧中的黄酮含量最低,而野蚕茧中的黄酮含量居中。生物碱和有机酸是良好的抗虫抗菌剂,它们在野蚕茧中的含量较高,能够提高野蚕茧的防护能力。黄酮类物质在家蚕大造茧中的含量较高,是导致家蚕大造茧呈黄绿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蚕茧近红外光谱识别中雌雄茧的判别效果,从四个方面探讨了从光谱数据中提取特征向量的方法。对中系品种、日系品种及其杂交种1323颗蚕茧的光谱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以减少错判率为目标选取特征向量,距离逐步判别方法优于Bayes逐步判别方法和Fisher逐步判别方法;手动选择特征值优于自动选择特征值;2群逐步判别优于3群逐步判别;2阶导数光谱优于1阶导数光谱。从而给出蚕茧光谱识别中的特征向量选取及雌雄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6.
广西桑蚕茧丝质量与性能指标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广西桑蚕茧的茧丝质量与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桑蚕茧外形略小,茧层丝胶含量、茧层易溶丝胶含量、丝胶溶解性以及茧丝纤度等主要指标均与江浙夏秋用桑蚕茧有明显差异.桑蚕茧的茧层丝胶含量、易溶丝胶含量随庄口、季节不同而有显著差异;春季桂南地区的蚕茧茧层丝胶含量高于桂西北地区,秋季刚好相反.茧层易溶丝胶含量在11.6%~14.4%之间,约占丝胶总含量的41%~45%,茧层易溶丝胶含量和解舒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茧层易溶丝胶含量越多,蚕茧解舒越好.庄口和季节是影响桑蚕茧层易溶丝胶含量高低与蚕茧解舒优劣的重要因素.广西桑蚕茧层丝胶对煮茧温度更敏感,茧丝纤度粗细变化开差大.因此,我们认为目前困扰广西桑蚕茧加工技术突破的原因之一是缫丝工艺技术,采用传统缫丝工艺技术难以正常发挥广西桑蚕茧的茧丝优势与特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