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蚕沙有机肥的养分特性及其肥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en XP  Xie YJ  Luo GE  Shi WY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7):1803-1809
将废弃蚕沙进行无害化处理和适度发酵开发出蚕沙有机肥,分析了其养分特点,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蚕沙有机肥的肥效.结果表明:发酵蚕沙有机肥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与堆肥前相比显著提高,分别比堆肥前提高了58.0%、84.4%和29.7%;添加微生物菌剂可有效缩短发酵时间,并能减少堆肥过程的碳、氮损失.施用发酵后蚕沙的小白菜和番茄种子的发芽指数均大于80%,对作物发芽没有抑制作用.施用发酵蚕沙有机肥不仅可提高小白菜产量、营养养分、Vc含量,减少硝酸盐积累量,还可提高土壤pH值,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酶活性,其效果优于发酵羊粪有机肥处理.  相似文献   
2.
广西蚕沙细菌组成多样性解析和VBNC菌群的发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析广西蚕沙中细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为蚕沙中菌种资源发掘和蚕沙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细菌群落组成特征,同时利用常规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基于复苏促进因子(Rpf)的MPN培养系统解析并筛选蚕沙中可培养和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的优势菌群,并经16SrRNA基因测序对筛选得到的菌株作初步分类鉴定。【结果】高通量测序表明,广西蚕沙样品中细菌归属于10个门、18个纲、27个目、57个科、96个属,其中4个属的丰度达1%以上,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共获得14个属的33株可培养细菌,其中4个属(Citrobacter、Weissella、Chitinophaga、Pseudoclavibacter)在高通量测序中未被检测到;而在MPN培养系统中,基于复苏促进因子的处理组细菌总数最大检出丰度提高了100倍,并从中共检出21株对Rpf敏感的VBNC菌株,其中6个属(Paenibacillus、Caulobacter、Roseomonas、Pantoea、Erwinia、Acinetobacter)为传统分离法中未能获得的菌属,2个属(Paenibacillus和Caulobacter)在高通量测序中未被检测到。【结论】蚕沙细菌多样性丰富,不同方法解析蚕沙细菌组成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而且通过添加Rpf首次发现了蚕沙中存在大量过去未被认知的VBNC状态细菌,其中从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推测有3个VBNC菌株为潜在新种。此研究结果为深入挖掘蚕沙中微生物资源提供了新的视角与途径,为蚕沙的综合处理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快腐蚕沙对水稻生境及安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快腐蚕沙水稻安全生长与营养生态利用,该研究采用自主研发的蚕沙生物专用促腐剂,对蚕沙废弃物进行田间堆肥快腐处理,将处理后的蚕沙有机肥作为水稻基肥和分蘖肥施用,研究蚕沙快腐有机肥对水稻生态环境及安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蚕沙生物促腐剂处理后的蚕沙废弃物堆体温度上升迅速,能将产生恶臭有机物降解或转化为抗氧化物。堆体温度显示,前10 d中有5 d温度保持在60℃以上,腐熟进程快,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杀灭蚕沙病源微生物。蚕沙快腐后安全检测显示,大肠杆菌呈下降趋势,快腐4~5 d后臭味消除。稻田施用后,水稻分蘖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比对照高30.9%,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48.9%,根系活力增加21.3%,根干物质增加26.5%。稻谷增产10.8%~22.9%,稻田土壤通透性增强。该研究结果表明快腐蚕沙能促进水稻的安全生长与营养健康利用,且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家蚕二分浓核病毒(Bm BDV)感染家蚕后不同时间段内释放到环境中的病毒量,为通过蚕沙快速检测病毒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选取家蚕二分浓核病毒基因组节段VD1上的ns1基因和VD2上的ns3基因中的一小部分片段,分别克隆到p MD18-T载体上,制备标准品质粒,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绘制ns1和ns3的标准曲线。通过检测Bm BDV感染5龄家蚕后不同时间蚕沙中的病毒量来衡量释放到环境中的病毒的变化动态。【结果】在病毒感染家蚕第3天,大量的病毒随蚕沙释放到环境中,每微克蚕沙中约含1.38×106个VD1,6.54×105个VD2;从感染后第5天开始,释放到环境中的病毒量呈指数型增加;第7-8天病毒的释放量到达一个平台期,此时每微克蚕沙中约有2.12×107个VD1,1.34×107个VD2。普通PCR结果也反应出了类似的病毒释放动态。【结论】根据Bm BDV感染家蚕后的释放动态,推测病毒的复制周期约60 h。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蚕沙中的Bm BDV,能简单、快速、准确地诊断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蚕沙发酵肥在发酵前后的微生物结构变化,阐明蚕沙发酵肥的微生物多样性。方法蚕沙发酵肥由基底土和蚕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发酵30d而来,因此实验共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为基底土组、蚕沙组、蚕沙发酵肥30d组和蚕沙发酵肥90d组。分别采集基底土、蚕沙以及发酵30d后的蚕沙发酵肥进行MiSeq高通量测序,比较蚕沙发酵肥与发酵前的基底土、蚕沙之间的细菌多样性变化,并采集发酵90d的蚕沙发酵肥进行测序,比较不同发酵时间对发酵肥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蚕沙发酵肥30d组的细菌多样性指数最高,蚕沙最低,说明蚕沙在与基底土混合发酵后细菌多样性水平升高。β多样性结果显示蚕沙发酵肥的稳定性好,且发酵肥与蚕沙的近缘关系较与土壤的更近。比较优势菌属发现,蚕沙发酵肥30d组有10种优势菌属,分别为Sphingobacterium、Parapedobacter、Ochrobactrum、Flavobacterium、Bordetella、Brucella、Rhizobium、Olivibacter、Devosia和Paracoccus;发酵肥90d组中的优势菌属有70%与30d组相同;蚕沙组中仅有5种优势菌属,分别为Parapedobacter、Bacillus、Pseudomonas、Flavobacterium和Sphingobacterium,其中Parapedobacter、Flavobacterium和Sphingobacterium也为发酵肥30d组的优势菌属;基底土的优势菌属大部分为酸杆菌门,分别为Gp1、Gp2、Gp3、Bradyrhizobium、Rhizomicrobium和Rhodoplanes,它们在经发酵后含量大大下降。蚕沙发酵肥中的大部分优势菌属均为具有生防作用的生防菌,其中部分优势菌属也存在于施用了发酵肥的连作白菊根际土中。结论蚕沙与基底土混和发酵制成蚕沙发酵肥后细菌多样性发生显著变化,生防菌种类显著增加,同时蚕沙发酵肥中的这些生防菌来源于蚕沙并非基底土。蚕沙发酵肥缓解连作障碍的机制之一可能是由于蚕沙发酵肥中存在的大量生防菌。  相似文献   
6.
出口叶绿素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每年出口糊状叶绿素产品约四百吨,为国家创汇达一百五十多万美元.但是许多叶绿素厂生产的产品很难达到出口产品质量要求.我们从一九八七年开始对糊状叶绿素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进行了反复研究,吸收了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经过实验,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将出口糊状叶绿素生产的技术要点,介绍给读者,以便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