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3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24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人体单臂间歇运动对发汗调定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系在微小气候相对恒定条件下,对10名健康男青年每人进行四项实验。实验 Ⅰ 为测定双侧腿足浸入43℃水中,诱发左前臂屈侧显现定量汗点时的口腔温度(舌下)阈值,作为发汗调定点参考值(ToSSP);实验 Ⅱ 为 Ⅰ 附加右臂间歇轻负荷运动(77W)时测定 ToSSP,部分对象还记录了皮肤电反应;实验 Ⅲ、Ⅳ 为 Ⅰ、Ⅱ 均附加4.5m/s 气流(22—25℃)直吹头面部,再分别测定 ToSSP。实验 Ⅰ 与 Ⅱ 同体对照22人次,Ⅲ 与 Ⅳ 同体对照24人次。结果表明,实验 Ⅱ、Ⅳ 的 ToSSP 均值及其潜伏期均值分别较 Ⅰ、Ⅲ 者降低(P<0.01)或缩短(P<0.001);Ⅰ、Ⅱ间的 ToSSP 均值差、潜伏期均值差,分别与 Ⅲ、Ⅳ 之间者无显著差异(P>0.2);Ⅱ、Ⅳ 的ToSSP 均值各与其实验开始前的口温均值亦无明显差异(P>0.5)。此结果支持运动时体温调定点下降的论点,并提示在研究体温调定点活动时,以 ToSSP 为指标较用发汗速率为优越,因 ToSSP 不为许多干扰因素所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晶  黄仲荪 《生理学报》1990,42(6):540-546
本实验在67只家兔身上分别观察了电解损毁孤束核(NTS)前后刺激腹迷走神经和内脏大神经中枢端对血压的影响,以及刺激这两种神经中枢端对 NTS 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来自腹迷走神经和内脏大神经的感觉冲动不仅都可以投射至 NTS,而且这两种传入冲动在 NTS 还存在着会聚现象。一种传入神经的阈下刺激(背景刺激)可以削弱另一传入神经的血压效应,一种传入神经的(背景刺激)可以抑制另一种神经元引起的 NTS 神经元电活动。本文对这两种传入冲动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可能机制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青年昼间发汗调定点正常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加热腿足诱发前臂屈侧初始发汗的口腔温度阈值,作为发汗调定点的参考值(ToSSP),检测健康青年93人夏冬两季昼间ToSSP134次。结果表明,季节、性别、民族、于室温24℃左右变异达30%的相对湿度对ToSSP均无显著影响。提示ToSSP为一间接反映体温调定点较发汗率为稳定的指标。ToSSP的频数分布属于正态,均值为37.34℃,95%正常值范围为36.97~37.71℃。经于本工作前,后年份检测的两组结果以及与正常体温夜间最低时相组和发热患者组的ToSSP相验证,证明此正常值范围可靠。检测ToSSP的潜伏期夏季均值为19′57″冬季为18′22″(P<0.05)。检测ToSSP时口温变化分别与皮肤温、心率变化紧密相关,因而心率,皮肤温可作为监测ToSSP的辅佐指标。  相似文献   
4.
1.前言 蛋白质是由20种L-α-氨基酸通过肽键接连起来的多肽链组成的。不同的蛋白质,其氨基酸的组成数目、种类、顺序也不一样。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也称一级结构)是由每种蛋白质的基因(DNA)的核苷酸序列决定的。生物机体产生的蛋白质是生物个体维持其生命、进行繁殖不可缺少的物质。  相似文献   
5.
应用电解损毁和脑室内注射药物的方法研究了刺激家兔腹部迷走神经外周端所致降压效应的中枢机制。结果表明:1.电刺激延脑闩部尾侧1.5—2mm、中线旁开0.25mm、深1—2mm 处主要引起降压反应。2.电解损毁该部位可以使刺激腹部迷走神经外周端所引起的降压效应显著减弱(n=20,P<0.001),但对刺激减压神经所致降压反应无影响。3.在延脑闩部水平电解损毁减压神经纤维在孤束核的主要投射区可以使刺激减压神经所致降压反应显著减弱,而对刺激腹部迷走神经外周端所致降压反应无影响。4.第四脑室注射5,6-双羟色胺的动物较之注射人工脑脊液的动物颈、胸髓5-羟色胺含量明显降低、动物动脉压增高、心率明显增快、刺激减压神经所致降压反应未见减弱,而刺激腹部迷走神经外周端所致降压反应却明显减小。因此,我们认为家兔腹部迷走神经外周端所致降压效应依赖于延脑闩下部的中缝隐核及连合核等结构,而与减压神经的投射部位无关。延脑中缝核至脊髓的下行性5-HT能神经纤维抑制脊髓交感节前神经元的活动,是这个降压效应的中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1964年1月,我院内科收治一名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人。在入院后的第1、2、3日中各作血培养1次,前两次均分离出单核李斯忒氏菌纯培养。病人不幸于入院后第7日死亡。该菌在血琼脂上37℃24小时为昏暗灰色菌落,呈β溶血,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芽胞、荚膜及异染颗粒;  相似文献   
7.
 E.coli RNA聚合酶ββ'亚单位编码的基因rpoBC与核糖核蛋白基因rplJL共同构成rpoBC操纵子。rpl-rpo间区转录终止信号~tL7的转录产物RNA有两组富含C-G的反向对称结构及一串寡聚U;反向对称区可形成1:2和3:4茎环或单一5:6茎环。 用M13mp11噬菌体插入~tL7的112bp片段重组M13mp11-490,在此基础上用定点突变技术建立~tL7的七核苷酸缺失突变体,从而破坏1:2茎环,建成M13mp11-85。 分别把原型~tL7及缺失型~tL7~v克隆到表达质粒pHR24中,构建成pHR37(P_ftsQ~tL7-galk)及pHR24-9(p_ftsQ-~tL7~v-galk)。测定galk基因产物半乳糖激酶活性,推算转录的终止效率。结果表明:~tL7终止效率为50%,~tL7~v为20%。说明仅有3:4茎环及寡聚U,即具终止作用; 1:2茎环通过某种方式加强3:4茎环从而提高终止效率。  相似文献   
8.
鉴于超声已在临床医学中取得了日益普遍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超声的生物效应及其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整体水平上对动物和人体的影响,并提供了动物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人脊髓创伤后神经元病变的神经丝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神经丝(NF)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15例人体尸检材料中研究了脊髓创伤后生存2h~9W的脊髓神经元胞体和轴突的病理学改变。结果表明:脊髓创伤后2h,神经丝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即可显示NF阳性反应产物在轴突内聚集。创伤后第4天,病变的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内神经丝反应异常地增强。以上结果表明:神经丝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常规显示轴突的染色方法能更早更清晰地显示脊髓内轴突的病变,并进一步证实了创伤后细胞骨架紊乱在神经元的病理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1993年以来,我们用自制的DFY—Ⅰ型多功能超声定量诊断仪,测定组织结构超声图像的分贝(dB)、灰阶(GS)值。本文检测分析123例正常心脏,肝脏、肾脏、胎盘及胎儿骨骼测值,在超声定量诊断上迈出了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