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外周血染色体脆性部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小牛血清、低叶酸、pH 值较高的培养基,对50例白血病患儿进行rJL色休脆性浑位分析。发 现染色体畸变率及脆性部位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表达之脆性部位与痛断裂点及;zEt基因座位 密切相关。本文就脆性部位与白血病类型关系进行了讨沱。  相似文献   
2.
我们测定了鼠肝线粒体呼吸链不同偶联部位的质子系活性并通过荧光能量共振转移 法分析了鼠肝线粒体膜与脂质体(二油酰磷脂乙醇胺/心磷脂=8/2)的膜融合程度。根据测量呼吸链第一段及第二段偶联部位的H+/偶联部位的化学计量比值,观察到线粒体呼吸链质子泵的质子(H+)泵活性及 H+泵出量与膜融合程度呈现线性的定量相关性。这些实验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我们提出的质子泵诱导膜融合的理论模型(刘树森等,1987、1989)。  相似文献   
3.
水分胁迫对小麦光系统Ⅱ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分胁迫可降低小麦叶绿体的室温荧光产量和Mg2+ 在两个光系统间的调节能力、叶片的可变荧光产量、可变荧光猝灭速率以及荧光上升互补面积,表明光系统Ⅱ受到了伤害。光系统Ⅱ氧化侧的人工电子供体DPC能部分恢复受到抑制的叶绿体可变荧光,说明水分胁迫对光系统Ⅱ的损伤部位不仅位于氧化侧,也可能在反应中心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对脆性位点分子生生物学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脆性X综合征智力低候选基因FMR-1已被克隆,其5'端外显子是由一段不稳定的微随体序列n组成,该n重复序列拷贝数的遗传是不稳定的,其扩增长度的变化与脆性与点的表达,CpG岛的甲基化,FMR-1基因的功能,临床表型具有相关性,分子遗传学上把 这种独特的遗传形式称为“动态突变”。这一发现,为脆性X综合征及其它与动态突变有关的遗传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413个病例546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分析,讨论了DSA装置在造影中曝光方式、曝光条件及矩降的选择问题,认为曝光方式应视不同的造影部位而定,以SIPI(超脉冲)方式较为理想。曝光条件以病人的身高、体重作为参考因素,预置管电流,从而使管电压控制在65-75KV之间。而矩阵的选择,由于涉及到采像速度,应以造影部位的生理运动快慢而定。  相似文献   
6.
白蜡虫一龄在女贞叶上取食时,口针尖抵达维管束中的韧皮部。口针在叶内部分长0.10-0.31mm。口针可直穿细胞而过,未见细胞有明显的伤害反应。二龄在枝条上取食时,口针尖在具功能筛管中取食,被取食 的筛管未见严重的伤害反应。口针在树皮内的长变为0.32-0.75mm。口针大多贯通细胞,偶尔在细胞间隙中通过。插在树皮中的口针外有蛋白质组成的口针鞘包围。口针鞘可有分枝。口针鞘 较多的部位薄壁组织细胞有明  相似文献   
7.
25~30℃和30 μmol m~(-2)s~(-1)光下培养的黄瓜幼苗,在黑暗下经 1~7℃处理24h或5℃处理24~72h,光合电子传递活性受不同程度的抑制;其抑制部位主要在PSⅡ氧化侧;随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抑制部位可发展至PSⅡ及之后的电子递体上,但尚未影响PSⅠ的活性。160μmol m~(-2)s~(-1)的光强加重低温对电子传递活性的抑制,光强越高,则加重的程度越高;抑制部位从PSⅡ氧化侧发展至PSⅡ反应中心以及PSⅠ。  相似文献   
8.
研究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与抗炎作用,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CCK-8法测定木芙蓉叶不同极性部位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木芙蓉叶不同极性部位浓度为25~200μg/mL,对HaCaT细胞和RAW 264.7细胞无毒性。利用H2O2诱导HaCaT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发现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能最显著降低细胞内ROS含量(P<0.001);采用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能抑制TNF-α、IL-6、iNOS、COX-2炎症因子的表达,从细胞水平发现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UPLC-Q-Orbitrap HRMS)对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的分析,鉴定出28个化学成分:10个黄酮类、9个有机酸类、2个香豆素类、2个酚类、2个核苷类及3个其他类成分,黄酮类成分和有机酸类成分是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其主要的活性物质基础,为进一步研究木芙蓉叶的药效物质基础以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胃底腺息肉与胃增生性息肉的临床、内镜下等特点。方法:回顾性搜集胃镜检出的经病理证实的胃底腺息肉和胃增生性息肉393例纳入分析,按年龄、性别、发生部位、大小、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状态、是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93例增生性息肉与胃底腺息肉中,男178例,女215例,男女比例为1:1.2,年龄28~89岁。随着年龄的增高,胃息肉发生率越高,但各年龄段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的增生性息肉与胃底腺性息肉大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胃息肉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息肉H.pylori感染率较胃底腺性息肉高(P<0.05),而胃底腺息肉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率较胃增生性息肉高(P<0.05)。结论:增生性息肉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胃底腺息肉与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有关。对胃底腺息肉与胃增生性息肉的临床、内镜特点的分析有助于胃镜检查对胃息肉性质的初步判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刘华  靳永亮  张纪越  朱伶俐  盛天露  刘峰 《广西植物》2020,40(12):1699-1705
毛梗豨莶草(Siegesbeckia glabresce)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具有显著的抑制细胞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的活性。为明确毛梗豨莶草的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谱(二氯甲烷:甲醇20:1~0:1)、反相ODS柱色谱(30%~100% 甲醇)、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对毛梗豨莶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和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毛梗豨莶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3,7-二甲氧基槲皮素(1)、芹菜素(2)、奥卡宁(3)、okanin-4''-O-β-D-6″-trans-p-coumaroylglucoside(4)、1H-Indole-3-carbaldehyde(5)、对羟基苯甲醛(6)、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7)、3,4-divanillyltetrahydrofuran(8)、buddlenol D(9)。除化合物1和化合物6外,其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豨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