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3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2171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475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349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3.
新年寄语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伴随着新年的轻快脚步,历史准时翻开了它崭新的篇章。值此2012年新春之际,我谨代表《植物生理学报》,向本刊的读者、作者、审稿专家、编委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本刊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问候、衷心的感谢和美好的祝愿!感谢大家对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改进现有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荧光PCR法并开发出新的试剂盒,将其与直接测序法和ARMS法进行对比,验证该试剂盒用于临床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手术确诊的141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采用盲法分别使用直接测序法、ARMS法和新试剂盒检测EGFR突变,比较新试剂盒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不一致时采用三种方法分别重复检验一次。结果:三种方法检测成功率均为100%,新试剂盒与直接测序法测得结果完全一致的比率达75.9%(107/141),在直接测序法测得的96例突变阳性中,92例在新试剂盒检测中得到验证(95.8%)。而直接测序法显示突变阴性的45例中,新试剂盒检测发现了23例突变阳性,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x2=40.745,P0.05)。与直接测序法进行比较,新试剂盒检测EGFR突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8%、48.9%,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84.6%,检测准确度为80.9%。以ARMS检测法为金标准,新试剂盒测得结果完全一致的比率达84.4%(119/141),两者的一致性比较好(K=0.749,P0.0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1%、86.4%。结论:改进后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试剂盒在技术上较好地控制了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该检测方法较直接测序法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与现有的ARMS法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日前,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制成功的小型SPECT/CT系统,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设备的先进水平,通过了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6.
《昆虫知识》2010,(1):15-15
一项新研究发现,蝗虫并不是靠“感觉”走路,而是依靠“视觉”精确定位自己的每一步,这表明人类可能低估了蝗虫的视觉导向系统。此前研究表明,昆虫大多靠触角等器官凭“感觉”行走或飞行,依靠视觉引导行走对于脑部较小的昆虫来说似乎过于高级。  相似文献   
7.
动态     
第三届北京生命科学领域 联合年会在京召开 1月15日,由北京生理科学会、北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北京免疫学会、北京遗传学会、北京神经学会、北京实验动物学学会、北京环境诱变剂学会、北京微生物学会、北京生物工程学会及中华医学会北京消化分会等10个学会共同发起召开的第三届北京生命科学领域联合年会在中关村生物医药园举行。  相似文献   
8.
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是一种新型的微生物增产菌剂,经全国各地广泛试验与示范,已表现出了明显的增产效果。为证实其在我市春季生产上的增产效应,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0年引进该菌剂并开展了其对春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增产效应的研究,同时,对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猕猴桃科的花粉形态及其系统位置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作者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少数种类用透射电镜)对猕猴桃科Actinidia- ceae(按照Cronquist 1981和Dahlgren 1983的概念)的猕猴桃属Actinidia(15种)、藤山柳 属Clematoclethra(5种)和水东哥属Saurauia(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并与山茶科 Theaceae(7属9种)和山柳科Clethraceae(1属1种)的花粉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花粉的 资料,并综合分析有关的外部形态、胚胎和化学方面的特征,讨论了猕猴桃科的范围,以及这个 科的系统位置。  相似文献   
10.
从北京地区16个水稻品种的根际分离筛选出两株固氮酶活性较高的菌株D-12和D-25。对这两个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和固氮酶活性的测定。根据形态特征和理化特性的测定,菌株D-12属于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菌株D-25类似于克雷伯氏菌但又有区别,因此暂放在胁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两个菌株均在厌氧条件下固氮酶活性最高。在Hill's无氮蔗糖培养基中30℃条件下,其固氮酶活性的高峰出现在第16至第18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