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新型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细胞质雄性不育系(Eru CMS)为不育源,通过远缘杂交结合回交的方法,并运用组织培养、单株选择、异地加代种植的手段成功地将该不育基因转育到了红菜薹上。经检测所得的红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L.var.utilis Tsen et Lee.)不育系苗期遇低温叶片不黄化,不育性稳定,蜜腺正常,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2.
红菜薹春化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菜薹是一种不经春化处理就可开花的天然早花突变体.根据已报道的拟南芥和芸薹属植物春化相关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通过PCR和RT-PCR方法从红菜薹中克隆得到了4个春化相关的关键基因片段:BrFRI、BrFLC、BrVIN3、BrSOC1,获得BrFRI起始密码子附近的关键序列,其中BrVIN3基因序列为首次报道,含有PHD区关键区域.Northern和半定量RT-PCR表达分析表明:BrFRI的表达不受春化作用的影响,BrFLC受春化作用的抑制,BrVIN3和BrSOC1受春化作用的诱导.  相似文献   
3.
红菜薹雄性不育系花药败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系统研究了红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L.var.utilis TsenetLee.)波里马胞质雄性不育系(Polima CMS)、红菜薹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Ogura CMS)及相应保持系花药发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特征。观察结果表明:红菜薹Polima CMS花药发育受阻于孢原细胞阶段,不形成花粉,属无花粉型,此不育系花药不形成绒毡层和中层;而红菜薹Ogura CMS花药败育发生于小孢子母细胞期或四分体时期,表现为绒毡层细胞异常,挤压四分体,导致四分体和绒毡层同时解体而败育。  相似文献   
4.
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5个红菜薹(Brassica compestris ssp.chinensis var.pupurea Hort.)基因型为试材,探讨了基因型和活性炭对产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胚量最高的是基因型8902,达到42个/皿,最少的为零;加适量活性炭可以使产胚量提高近3倍。同时,对胚状体进一步再生成苗因素也进行了研究:在培养基中添加1.2%的琼脂浓度再生率最高,达到50.1%;4℃下处理10d可使再生成苗率从45%提高到65%;随胚状体年龄的延长,其再生成株率明显降低,最适的胚龄是20-24d;而培养基B5和MS对小孢子再生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红菜薹6个品种的氨基酸种类、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红菜薹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各品种间各类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相对于茎干而言,红菜薹的薹叶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不同的采收温度对各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6.
冬性植物红菜薹在不同温度处理下花青素积累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芸薹属植物红菜薹(Brassica rapa)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它的花茎和叶柄表皮中均积累有花青素。为了解红菜薹中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机制,进行了花青素含量的测定和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柄表皮中的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叶片(去主脉)的花青素含量。同时,叶柄表皮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叶柄(去表皮)和叶片(去主脉)的表达水平,这表明红菜薹中花青素的合成调控发生在转录水平。BrMYBA1仅在叶柄表皮中表达,但BrbHLH1和BrWD40在叶片和叶柄表皮中均能检测到表达。因此,BrMYBA1的转录激活可能与红菜薹的花青素合成相关。连续低温处理时,红菜薹叶柄表皮中的花青素含量逐渐增加,而该组织中花青素合成的结构基因表达水平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一种新型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EruCMS)(Brassicanapus2n=4x=38)与红菜薹(B.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L.var.utilis Tsen et Lee.2n=2x=20)进行远缘杂交,并以红菜薹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红菜薹的杂种一代及其回交后代进行植物学性状及品质性状调查测定。结果表明,供体亲本和受体亲本在回交转育过程中发生明显的核置换,其杂交及回交后代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出现波动,并且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多,世代越高的材料越相似于轮回亲本红菜薹,而世代越低材料遗传变异范围更大。  相似文献   
8.
红菜薹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子房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甘蓝型油菜和红菜薹种间杂种进行胚胎挽救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MS+(1.0~2.0)mg·L^-1 6-BA+0.05mg·L^-1 NAA+0.5%活性炭+30g·L^-1蔗糖+7.5g·L^-1琼脂培养基对甘蓝型油菜和红菜薹杂交子房培养效果较为理想;相对于培养基和激素,活性炭对子房培养的影响更加显著。通过对取材时间的研究发现,取授粉后18d子房培养的结籽率最高,15d的次之。而通过对杂种萌发率的研究则表明,授粉后15d的子房培养获得的杂种萌发率最高,为57.03%,18d的最差,仅为38.4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