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建立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梯度应激损伤模型,为细胞应激水平的评估和细胞应激损伤调控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和对象。方法: 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皮质酮(0~1 000 μmol/L)在经过不同干预时间(8~48 h)后PC12细胞活力,观察皮质酮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最佳干预条件的细胞模型。分光光度法和微量法检测细胞模型的关键应激指标(MDA、SOD、NADH、LDH),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皮质酮浓度在200 μmol/L以下且干预时间为12 h时,细胞活力在半数失活率以下,可减少各组由于细胞活力下降而产生的混杂因素。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皮质酮浓度依赖性地升高模型组的MDA、NADH和LDH水平,降低SOD水平(P<0.01),符合梯度应激模型的构建要求。结论: 成功建立了PC12细胞梯度应激损伤模型,在干预时间为12 h的情况下,干预浓度为0 μmol/L、25 μmol/L、50 μmol/L、100 μmol/L、150 μmol/L、200 μmol/L,使得细胞模型应激损伤程度梯度增加,可作为开展细胞应激损伤评估及调控实验的基础和对象。  相似文献   
2.
3.
为探讨自然条件下母体密度应激对根田鼠F1代性器官指数的影响,通过在围栏内建立不同密度的母体种群获得相应的F1代个体,以此建立了不同密度的子代种群,并测定了母体种群建群者的血浆皮质酮含量,将建立子代种群后剩余的F1代个体带回实验室饲养.实验结束后,测定了全部F1代个体的性器官指数及皮质酮含量.结果表明,高密度母体种群建群者的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低密度母体种群建群者;出生于高密度母体种群的F1代个体处于高密度子代种群,其性器官指数显著低于出生于低密度母体种群且处于低密度子代种群的F1代个体,而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后者;出生于高密度母体种群的F1代个体处于低密度子代种群,其性器官指数及皮质酮含量与出生于低密度母体种群且处于低密度子代种群的F1代个体间无显著差异.此外,实验室饲养条件下,出生于高密度和低密度母体种群的F1代个体间的睾丸指数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说明,在根田鼠种群中,单一的母体密度应激对子代的性器官指数无影响,但生前应激子代在性成熟后,当再次遭遇密度应激时,其性器官指数显著降低,母体密度应激和当前环境对种群的未来繁殖能力具有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天敌应激下脑不对称性对小鼠HPA轴活性及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通过伸爪取食法将Balb/c小鼠分为左利、右利、双利组,分别暴露在鼠类天敌——猫急性应激(45 min,1次)、慢性应激(45 min/次,每天1次,连续14天)刺激后,分别用EIA法、硝酸还原酶法、ELISA法测定了血浆皮质酮、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IL-1β水平. a.血浆皮质酮水平:急性应激下,右利、双利组小鼠血浆皮质酮升高,右利组更为显著,左利组呈下降趋势,右利、双利组显著高于左利组及相应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应激下,右利、双利组显著高于相应正常对照组,左利、双利组也显著高于急性应激下相应组(P<0.05).b.NO水平:急性应激下,左利组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NO无显著变化,右利、双利组呈升高趋势,右利显著高于左利(P<0.05);慢性应激中,三组NO水平均显著高于相应正常对照组(P<0.05).c.IL-1β水平:急性应激下,左利组IL-1β水平显著低于相应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应激下,左利、双利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利组则显著高于相应正常对照组(P<0.05).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小鼠在暴露于天敌——猫应激下,脑不对称可影响HPA轴活性及巨噬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新生大鼠肾上腺皮质对高原低氧的应签及模拟高原低氧对其功能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不同日龄大鼠于5km及7km海拔24h,7d,14d龄大鼠肾上腺皮质无明显应答反应。21d及28d龄大鼠肾上腺皮质酮水平随海拔增高而增加,血浆皮质酮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鼠慢性多重应激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多重应激模型,为研究应激性疾病提供实验模型.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和对照组(n=10).模型组采用脉冲随机变动的噪声、夜间光照、足底电击以及强迫游泳和束缚的复合刺激为应激源,对大鼠实施刺激,观察行为变化,检测心率、血压、体重增长速率、食物利用率,测定血清ACTH和皮质酮并进行分析.结果:慢性多重应激大鼠由实验之初的兴奋状态逐渐进入抑制状态,血压心率上升,体重增长缓慢,食物利用率降低,血清ACTH和皮质酮增高.结论:慢性多重应激大鼠一般行为、基本生理体征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发生改变,应激反应处于持续亢奋状态,该模型是较稳定较理想的应激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锌水平对体外应激海马神经元金属硫蛋白(MTs)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新生1dWis-tar大鼠海马组织进行体外神经元培养,无血清培养24h后,分别向培养液中加入皮质酮、Zn2+特异鳌合剂TPEN,使二者的最终浓度均为1×10-5mol/L,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ZnSO4溶液,使Zn2+的最终浓度分别为1×10-5mol/L、1×10-4mol/L和2×10-4mol/L,作用24h后检测培养液中IL-6和NO含量,以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MTs含量,以RT-PCR检测细胞MT-1mRNA和MT-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海马神经元培养液中加入TPEN后,MTs的表达出现明显降低,皮质酮刺激也未见其表达升高。在补锌组,MTs的含量均明显增加,其中以10-4mol/LZn2+组的表达量最高。海马神经元MT-1mRNA和MT-3mRNA的表达水平在皮质酮应激组和补锌组均出现明显升高。另外,锌缺乏和皮质酮刺激可使海马神经元培养上清中的IL-6和NO水平均出现明显升高。结论:不同锌水平对应激海马神经元金属硫蛋白及其亚型mRNA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缺锌可降低金属硫蛋白的表达,而补锌可增加金属硫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乙酰胆碱(ACh)受体在皮质酮(CORT)对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前交感神经元快速效应中的作用,探讨糖皮质激素在交感心血管活动调节中的非基因组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细胞外记录和微电泳等方法观察CORT对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大鼠RVLM前交感神经元的作用,观察分别给予ACh受体拮抗剂阿托品(ATR)、筒箭毒(d-TC)或六烃季铵(C6)后CORT对RVLM前交感神经元的影响。结果:在RVLM共记录到33个前交感神经元,CORT能导致25(76%)个前交感神经元快速兴奋,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余8个前交感神经元没有反应;其中被CORT兴奋的10个单位微电泳ART后神经元的放电明显下降,但对CORT导致的兴奋作用没有明显的影响。分别向7和6个被CORT兴奋的前交感神经元微电泳d-TC和C6后,单位放电没有变化,同时对CORT导致的兴奋作用无影响。结论:CORT对RVLM前交感神经元具有快速的兴奋作用,这种作用可能并不通过ACh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皮质酮快速抑制高钾诱导PC12细胞内钙升高的机制。方法:使用荧光影像系统,实时检测细胞内钙变化。结果:①在预处理PC12细胞5min后,皮质酮可呈量-效关系抑制高钾诱导的PC12细胞内钙升高。②牛血清白蛋白耦联的皮质酮(B-BSA)可模拟皮质酮快速抑制高钾诱导PC12细胞内钙升高的作用,并呈现量-效关系。③糖皮质激素的细胞内受体拮抗剂RU38486对皮质酮快速抑制效应无明显拮抗作用。④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预处理细胞3h后,皮质酮对高钾诱导PC12内钙升高仍有较强抑制作用。结论:①皮质酮的作用点位于细胞膜上。②皮质酮的快速作用不直接依赖细胞内蛋白合成和不依赖细胞内糖皮质激素受体。③皮质酮对高钾诱导PC12内钙升高的快速抑制作用属非基因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外径4mm,内径2.50mm的硅胶管制成长25mm,管内填入DOCA100mg,管壁钻有10一14个直径约300μm微孔的药管,埋入雄性SD大鼠(140±9g)右下腹皮下,摘除一侧肾脏,术后喂1%盐水。埋管后3周即可形成高血压,埋管后8周大鼠的收缩压达23.3±0.37kPa。而DOCA皮下注射组大鼠(10mg/周)术后5周形成高血压,术后13周大鼠的收缩压达23.3±0.66kPa。两组升压曲线回归系数(1.295和0.692)之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对照鼠的收缩压一直保持在正常水平(16±0.16kPa)。与DOCA皮下注射法相比,皮下埋管法具有两个显著优点:(1)升压速率较快,升压幅度较大;(2)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