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1篇 |
免费 | 355篇 |
国内免费 | 140篇 |
专业分类
121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50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拷贝数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拷贝数是影响目的基因表达水平和遗传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检测成为转基因研究的关键.利用高通量、快速、灵敏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实时PCR法,检测了转大麦烟酰胺合成酶基因(NASl)水稻中外源基因拷贝数.以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PS)作为水稻的内源参照基因.通过梯度稀释法.分别获得了NAS1和SPS基因的Ct值与起始模板数的相关性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76和0.99571,相关性高.通过目的基因NAS1和水稻内源参照基因SPS起始模板数的比较,获得了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的拷贝数。在8株转基因株系中,1株为假阳性,1株拷贝数为1,3株拷贝数为2,其余3株拷贝数分别为3、4和7.而阴性对照拷贝数为0.这种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以满足转基因育种工作中对后代优良株系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测定池栽条件下灰潮土、水稻土、砂姜黑土上种植的强筋小麦‘郑麦9023’籽粒灌浆过程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5个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活性变化的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上种植的小麦籽粒中AGPP、UGPP、SSS、GBSS、SBE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花后18d,AGPP、UGPP、SSS和SBE活性达到峰值,而GBSS则在花后24d达到峰值。AGPP、SSS、SBE活性峰值表现为灰潮土〉水稻土〉砂姜黑土,UGPP峰值表现为灰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GBSS峰值则表现为水稻土〉灰潮土〉砂姜黑土。 相似文献
3.
来源于黏细菌Myxococcus sp.V11的海藻糖合酶(trehalose synthase,EC 2.4.1.245) TreS Ⅱ可通过转糖苷作用将麦芽糖转化成为海藻糖,在酶法生产海藻糖上显示出一定的应用潜力,但TreS Ⅱ对热敏感,在60℃保温3h,酶活性丧失,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目的:拟探索TreS Ⅱ影响热... 相似文献
4.
肖敬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2,18(6):17-21
遗传密码子的设定表现出令人困惑的多态性特点 :不同氨基酸拥有的密码子的数目 ,除 5个外 ,从 1个到 6个都有 .这种特点显示出密码子无论在翻译行为还是进化轨迹上 ,都存在诸多的异质性 .因此 ,简并性一词的收敛含义 ,并不能表征这种多态性的进化内涵 .没有同义密码子的AUG(Met)和UGG (Trp)并无简并现象 .其余的密码子则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 ,4个同义密码子为 1组 ,具有相同的第 1、2位碱基 ,并遵循“3中读 2”的读出规则 .同组的 4个同义密码子 ,不过是来自同一个双字母原始密码子 (XYN)的孑遗物 ,从这个意义上讲 ,也不宜视为简并现象 ;另一类则主要是 ,2个同义密码子为一组 ,并遵循“3中读 3”读出规则 .它们是由编码 2个氨基酸的双义原始密码子 ,第 3位的未定碱基N进一步设定形成 .至于有 6个同义密码子的 ,特别令人困感不解的组别 ,实际上是 4 + 2个 ,这启示它们可能源于上述两大类 .遗传密码子多态性的起源 ,可能始于最初阶段 ,氨基酸同某类寡核苷酸的起始二联体的相互作用 ,而完成于所有的双义原始密码子的第 3位碱基的分化 .这种进化轨迹被传统的简并性一词所模糊 ,并导致鉴定各有关理论可信性的坚实依据和令不同观点取得共识的基础被掩盖起来 .这可能就是在遗传密码子起源领域里 ,长期存在着众 相似文献
5.
利用RNA干扰技术靶向构建角鲨烯合成酶基因ERG9特异性真核表达载体。将针对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Linder)ERG9不同部位所设计的3对siRNA序列通过重组技术克隆到质粒mU6 pro中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mU6 ERG9 siRNA1、2、3,转化DH5α菌株扩增,提取质粒通过限制性酶切和测序分析对重组表达载体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3个表达载体的设计基因插入正确,成功构建了ERG9特异性真核表达载体mU6 ERG9 siRNA,重组体的成功构建为在裂殖酵母细胞中靶向RNA干扰角鲨烯的合成从而提高辅酶Q10合成途径的代谢通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7.
为了探讨氟虫脲可能的作用靶标及毒性机制, 本研究以重要农业害虫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和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 (Thunberg)为材料, 采用简并引物扩增中华稻蝗几丁质合成酶1基因(OcCHS1)的部分cDNA序列; 以氟虫脲浸渍法处理2龄中期中华稻蝗及1, 2和3龄东亚飞蝗若虫为处理组, 丙酮处理为对照组, 使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氟虫脲对蝗虫几丁质合成酶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获得的OcCHS1部分cDNA序列, 其长度为312 bp, 编码104个氨基酸, GenBank登录号为HM214491, 与东亚飞蝗几丁质合成酶1基因(LmCHS1)在氨基酸水平上相似度达95%。RT-PCR结果显示, 处理组几丁质合成酶1扩增带均强于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处理组中华稻蝗2龄中期若虫OcCHS1 mRNA表达提高了1.02倍, 东亚飞蝗1, 2, 3龄若虫LmCHS1 mRNA表达分别提高了34%, 82%和89%, 差异显著(P<0.05)。分析基因表达提高的原因是几丁质合成受阻后基因表达水平的一种代偿性增加, 由此推测几丁质合成酶可能是氟虫脲作用的靶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The %E.coli% trehase synthalose gene(%otsA%) was transferred into %Nicotiana tabacum%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but the method for detecting low concentration of trehalose in transgenic plant was not available.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 with evaporative light|scatting detector (ELSD) using water:methyl cyanide(1∶2^6 v/v) as mobile phase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work. An ODS column Zorbax RX|SIL was employed. The trehalose detection limits of ELSD was 5mg/L. From the linear… 相似文献
9.
光呼吸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抑制剂对水稻冠层NH3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对两个不同氮效率基因型水稻品种扬稻6号和武育粳3号采用光呼吸抑制剂异烟肼(INH)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抑制剂蛋氨酸亚砜亚胺(MSO)处理,研究其对水稻光合速率、光呼吸速率、GS酶活性及冠层的NH。挥发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1)MSO导致剑叶光合速率下降,光呼吸速率升高;INH导致光呼吸速率显著下降,同时一定程度上引起光合速率降低。(2)MSO处理显著降低了GS酶活性,相应地引起NH。挥发速率增加;INH在一定程度上导致NH。挥发速率降低。(3)扬稻6号NH。挥发速率比武育粳3号低的生理原因是光呼吸速率较低和GS酶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素在哺乳动物的雌性生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环氧合酶-2 (cyclooxygenase-2, COX-2)主要在子宫着床位点处胚胎周围的基质细胞中表达, 介导着床和蜕膜化过程.由COX-2和微粒体型前列腺素E合成酶-1途径来源的前列腺素E 2 (prostaglandin E2, PGE2)在胚胎着床和蜕膜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子宫中产生的前列腺素I 2 (prostaglandin I2, PGI2)通过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δ(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δ,PPARδ)在胚胎着床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质膜上的前列腺素转运蛋白(prostaglandin transporter, PGT)通过转运新合成的前列腺素, 来满足胚胎着床和蜕膜化过程中对前列腺素的需求, 并维持前列腺素的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