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梅鹿辄是酿造葡糖酒的一种优良品种,梅鹿辄干红葡萄酒是一种较为珍贵的葡萄酒类型。在对其进行酿造和制作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正确的酿造方式和发酵材料,才能够保证葡萄酒的质量。本文主要是对梅鹿辄干红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果梗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分析梅鹿辄干红葡萄酒的酿酒工艺优劣,以提高梅鹿辄干红葡萄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3.
寄生蜂对稻飞虱控害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昆虫学报》2014,(6):1025-1032
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近年来在亚洲地区连续大爆发,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给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到世界粮食生产安全,寄生蜂作为稻飞虱的重要天敌,对其发生起着有效的自然控制作用。本文归纳整理了稻飞虱主要的寄生蜂种类及其优势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并重点总结了寄生蜂优势种群的寄生选择、种群消长影响因素以及它们的保护利用等,并对寄生蜂研究、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总结,旨在为稻飞虱的有效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2018年7月和2019年7月,沿荒漠植物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天然分布地带,在内蒙古、宁夏、甘肃选取4个典型样地,采集油蒿根围土样和根样,研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aze,AM)真菌地理分布以及土壤因子的生态功能。共分离鉴定6属32种AM真菌。在低海拔地区(1 000~1 300 m)和高海拔地区(1 600~1 900 m),球囊霉属(Glomus)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为优势属;在中海拔地区(1 300~1 600 m),球囊霉属和斗管囊霉属(Funneliformis)为亚优势属;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在3个海拔地区均为偶见属,近明囊霉属(Claroideoglomus)在低海拔地区为偶见属,在高、中海拔地区为伴生属;缩管柄囊霉属(Septoglomus)在3个海拔地区均为伴生属。油蒿根围AM真菌定殖分布表现出空间分布特征:从东到西随海拔高度增加,菌丝、泡囊、总定殖率和定殖强度总体呈渐增趋势,最大定殖率为70%,最小定殖率为13.3%。主成分分析表明,氨氮、湿度、脲酶和速效磷是影响AM真菌分布的主要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拔与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脲酶、速效磷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有机碳显著正相关(P0.05),与总提取球囊霉素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梁广文  钟平生  曾玲 《昆虫知识》2005,42(5):510-514
应用害虫生态控制理论和方法,以抗性品种、施用有机肥、种植对天敌具有助迁或保护作用的植物为基础,将稻田放鸭、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Kunth)乙醇提取物、现代苦楝油(MeliaazedarachL.)等各项生态措施,科学、合理地组配成褐稻虱Nilaparvatalugens(Stl)种群生态控制系统,研究其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稻田放鸭对褐稻虱若虫具有60.92%的控制效果,现代苦楝油200倍对褐稻虱种群的作用优于薇甘菊乙醇提取物1gDW·100mL-1,不同生态措施组合对褐稻虱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显著,但其联合作用效果与组合组分不成正比例增长。所组建的生态措施组合可将褐稻虱种群数量降至经济阈值以下,完全可达到持续控制褐稻虱种群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稻鸭共生对稻田水生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凑贵  汪金平  邓环 《生态学报》2005,25(10):2644-2649
通过稻田共生的田间试验,利用水生动物取样的方法,对稻鸭共生中稻田水生动物的种类及数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水生动物的种类数与水的动静有关,放鸭越多,种类数越少,水源区最少,为15种;且稻田水生动物种类出现频次的分布符合C.R aunk iaer频度定律。各类水生动物的数目和生物量均按水源区、对照区、少鸭区、多鸭区的顺序下降。用M arga lef多样性指数公式计算各处理的多样性指数,以对照稻田的多样性指数2.15为最高,水源区和放鸭的稻田均不高,放鸭越多,多样性指数越低。  相似文献   
7.
茁芽短梗霉原生质体激光诱变及高产菌株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普鲁兰(pullulan)产生菌-茁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原生质体的激光诱变,以得到普鲁兰高产菌株。方法: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茁芽短梗霉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并确定了其最佳条件为:菌体以1%的甘氨酸预处理;在0.1mol/L pH 6.0柠檬酸一柠檬酸钠缓冲液,含0.7mol/L NaCl的高渗稳定液中;经蜗牛酶0.2%、纤维素酶0.1%、溶菌酶0.2%的混合酶酶解15min。采用He-Ne激光诱变茁芽短梗霉原生质体筛选得到普鲁兰高产菌株J208,其蔗糖转化率达到53.3%,是原始菌株的10.6倍。结论:用激光诱变茁芽短梗霉原生质体是获得普鲁兰高产菌株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短梗霉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梗霉多糖是一种微生物发酵产物,具有极好的成膜性,无色、无味,且不透气,易生物降解,对人体和环境无毒无害,受到国际上广泛关注,是一种极具研究潜力和经济价值的新型生物环保材料。该文综合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发酵底物(包括碳源、氮源、二价离子等)、发酵条件(包括pH、温度、通气量、接种量、种龄等)、多糖性质、应用研究(包括传统应用和最新应用成果)等方面进行阐述,为短梗霉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稻小秆蝇触角感受器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志军  王世贵 《生物学杂志》2005,22(4):14-15,F0004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稻小秆蝇触角感受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稻小秆蝇触角上共存在5种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刚毛型感受器、柱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蒲姆氏鬃。对各种触角感受器的形态、分布特点进行了描述,并对其功能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用扫描电镜对原产中国的3种野生稻和2个栽培稻品种的叶片表面亚显微结构,尤其是气孔列数、气孔频度、气孔器乳突、大瘤状乳突、小栓细胞乳突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气孔频度的变化趋势是沿着疣粒野生稻-药用野生稻-栽培稻IR36-簿通野生稻-栽培稻珍汕97逐渐增大,其变化幅度在635-1737个/mm^2之间;气孔器乳突除疣粒野生稻为6个外,其余通常为4个;疣粒野生稻既无大瘤状乳突亦无木栓细胞乳突.药用野生稻无木栓细胞乳突。这些性状不仅具什种的特异性,而且与亲缘关系远近有关,可以作为稻属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