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1.
程东亚  李旭东  杨江州 《生态学报》2020,40(4):1161-1174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反映植被生长的重要指标,探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对生态保护、退耕还林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0—2015年贵州沅江流域典型年份NDVI,采用重心分析、标准差椭圆、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从干旱视角探究流域NDVI变化和降水敏感性。得出以下结论:(1)2000—2015年贵州沅江流域NDVI总体处于上升趋势,植被正在改善,期间西部植被改善最为明显,退耕还林还草取得较好成果。(2)2000—2015年贵州沅江流域干旱年与正常年NDVI空间变化趋势不一致,干旱程度对植被影响具有区域差异。(3)贵州沅江流域NDVI与降水呈负相关,空间敏感性自西向东递增,降水对流域西部喀斯特山区NDVI影响更明显。(4)2000—2015年贵州沅江流域NDVI时段变化与降水主要为负相关,降水越多NDVI时段变化敏感性越弱,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应重点放在负敏感区。研究结果可为退耕还林还草和干旱灾害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旱望云     
《生命世界》2009,(7):12-13
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灾害之一,尤其是在我国,不期而遇的旱灾经常会给农业生产,尤其是北方农业区带来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我国是世界上千旱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旱灾发生概率大、范围广、历时长。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我国发生较大旱灾有1056次,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历史上发生的特大旱灾,往往造成赤地干里、民不聊生,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减灾工作,通过组织实施大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国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大大提高,不仅为解决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提供了保障,也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巍 《生命世界》2010,(6):46-49
<正>节水是我们每个人耳熟能详的环保观念,今年春,西南地区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再次唤醒了人们的节水意识。在大多数人的认识里,节水就是珍惜每一滴水、节约使用每一滴水。其实,节水的概念远不止于此。日常生活中,像关紧水龙头、循环利用废水等行为节约的只是你看  相似文献   
5.
大旱望云     
《植物杂志》2009,(7):12-13
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灾害之一,尤其是在我国,不期而遇的旱灾经常会给农业生产,尤其是北方农业区带来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信阳市发生的干旱主要有伏旱、秋旱和冬旱3种类型,且夏季发生干旱的频率远高于其它季节。干旱的成因除季风环流、地形地貌、地下水资源因素外,还有水利排灌设施不健全、农业生产结构与作物布局不合理、工业生产规模扩张等社会经济因素。本文在利用Pa法分级统计旱灾发生频次、总结旱灾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旱灾风险定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变暖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区域及全球性灾害风险增大,中国更是几乎每年都会遭受旱灾,因此,开展旱灾风险评估及影响因素研究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灾害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前的旱灾风险评估在评估方法以及评估指标选取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导致风险评估结果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这在划定我国的高旱灾风险区域时可能会造成问题。基于旱灾风险的定义,合理假设"历史上旱灾损失高的地区遭受高旱灾损失的概率越大",引入历史旱灾损失资料对旱灾风险进行校正,构建了新的旱灾风险评估模型,揭示了中国旱灾风险的区域分异规律,并量化了各个影响因子的贡献水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存在5个显著的旱灾高风险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东部以及西北地区西部的小部分区域。影响因子分析进一步表明,高暴露度和高脆弱性是导致地区出现高旱灾风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乌日娜  张兴东  曹永强  王妍 《生态学报》2022,42(16):6731-6744
以辽宁省气象数据、空间数据和田间管理数据集为基础,首先,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形成理论,从危险性、脆弱性、暴露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四因子入手,选择10个副指标,构建辽宁省玉米旱灾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组合加权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确定其权重及区域化。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建立辽宁省玉米旱灾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并进行了辽宁省玉米旱灾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及综合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自1960年以来,研究区干旱频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2010年以后有明显增加态势。其中1970-1979年间干旱发生频率较低,2010-2019年间干旱频率最高。不管是月尺度、季节尺度、生长季尺度还是年际尺度,辽宁省西北部干旱频率普遍较高,而东南部干旱频率较低。干旱强度呈现从辽宁省中部地区向东西地区两个方向递减的趋势,高值出现在辽宁省中部的阜新、锦州、铁岭、辽阳、盘锦、鞍山、营口和大连等地。干旱历时从辽宁省东部向西部区域递减的趋势,其中高值出现在铁岭北部、盘锦、鞍山、营口和丹东南部等地,低值分布在朝阳西南部、葫芦岛西北部、本溪西部和丹东等地。(2)从4个因子角度来说,辽宁省朝阳西部和葫芦岛西北部玉米旱灾危险性指数较低以外其他区域玉米旱灾危险性指数均较高。然而,辽宁省西北玉米主产区玉米旱灾脆弱性指数和暴露性指数均较高,且防灾减灾能力较低。当4个因子加权综合评价时,辽宁省西北部玉米旱灾综合风险呈现较高的现象。研究结果可为保障辽宁省粮食安全及制定防灾减灾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2010年3月下旬的一天,我穿行在云南哀牢山的原始森林里。哀牢山是中国西南地区最为重要的原始森林区之一,总面积7万多公顷,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当时正值中国西南地区遭遇世纪大旱期间,严重的旱情使得6420多万同胞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近500万公顷,其中110多万公顷良田颗粒无收,2000万同胞无水可  相似文献   
10.
申广荣  田国良 《生态学报》2000,20(2):224-228
研究黄淮海平原旱灾监测中作物缺水指数模型实现的方法,特蝇是以与遥感图象相同的分辨率来计算作物缺水指数采取的对气象数据,以及在GIS的支持下,对矢量格式的地形图及遥感图象的不同处理,以实现图象、图形、数据的一体化。从而得到所需的研究区旱情分布图等不同形式的结果。实时监测表明:本文法精度高,可靠性强,基本上达到了准确、实时监测干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