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Myc和TP53在食管癌组织和远端无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Myc和TP53在新疆食管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的特点。方法:经Trizol一步法提取88例新疆地区食管癌组织及其远端无癌组织标本总RNA,m RNA逆转录为c DNA,经聚合酶链式反应生成产物,运用光密度值即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88例新疆地区食管癌组织、远端无癌组织中Myc和TP53的m RNA表达情况及二者阳性表达率,并分析Myc和TP5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 Myc的m RNA相对表达量在食管癌组织中高于远端无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TP53的m RNA相对表达量在远端无癌组织中高于癌组织(P0.05);2 Myc的阳性表达率在88例食管癌组织中高于远端无癌组织(P0.05);TP53的阳性表达率在远端无癌组织中高于癌组织(P0.05);3Myc的表达与分化程度(P0.01)、TNM分期(P0.01)、淋巴结转移(P0.05)、侵犯深度(P0.05)和族别(P0.05)有关,与性别无关;TP53的表达与侵犯程度(P0.01)有关,与性别、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族别均无关;4 88例食管癌组织中,Myc和TP53的表达呈现负相关(r=-0.501,P0.0 1)。结论:Myc在新疆地区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上调,TP53则表达减弱。说明Myc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而TP53则可能保护正常组织不发生癌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来源的50株白念珠菌的基因型及其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米卡芬净、伊曲康唑、氟康唑和咪康唑的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PCR法扩增白念珠菌rDNA 25S的Ⅰ类内含子包含区,根据扩增产物的大小判断基因型(A型为450 bp,B型为840 bp,C型为450 bp和840 bp)。采用CLSI M27-A液基微量稀释法测定50株白念珠菌对上述6种抗真菌药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50株菌分为3种基因型:A型30株,B型和C型各10株。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米卡芬净和咪康唑的MIC值较低,MIC范围依次为0.25~0.5μg/mL,0.125~0.5μg/mL,≤0.03μg/mL,0.25~8μg/mL;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MIC值较高,MIC范围分别为0.25~8μg/mL,0.5~64μg/mL。B型和C型对5-氟胞嘧啶的MIC值均为0.125μg/mL,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84%、70%。不同族别来源的菌株基因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基因型菌株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疆地区白念珠菌分A,B,C三种基因型。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icroRNA-21表达水平对新疆地区食管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其中哈萨克族患者50例,汉族患者50例,采用RT-PCR以及RT-qPCR的方法对患者血清microRNA-2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microRNA-21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ⅡB+Ⅲ期、低分化癌组织中的miRNA-21相对表达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I+ⅡA期以及高分化癌组织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21在不同民族、性别、年龄分组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icroRNA-21表达水平对新疆地区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在有淋巴转移、ⅡB+Ⅲ期以及低分化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民族、性别以及年龄对microRNA-21水平的影响较小,因此microRNA-21检测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疆植被生产力与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丹利  季劲钧  马柱国 《生态学报》2007,27(9):3582-3592
利用美国探路者卫星遥感资料AVHRR LAI和全球生态模式CASA给出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资料(NPP)对新疆地区1982~2000年的植被时空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区的LAI和NPP的空间分布严格受水分的制约,与气温呈负相关,表现出干旱内陆地区植被受降水控制的地带特征。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整个新疆出现了变暖的趋势,降水基本也呈现增加的趋势,在42°N以北地区暖湿转型尤其明显,与这种气候型相对应,植被出现了明显的增加趋势,NPP最大增幅可达45gCm-2a-1。但植被对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响应不一样,降水主要是影响植被峰值的起落,而植被在总体演变趋势上却主要受气温控制,3个分区1984~2000年的气温明显上升,而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植被受气温控制出现了显著的上升趋势(P<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新疆地区妇女HPV基因型的流行和分布进行调查。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至2017年疑似HPV感染的23 818例门诊女性HPV首次检测结果,检测方法采用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试剂盒(PCR+膜杂交法)。结果新疆地区妇女HPV感染总阳性率为36.17%,HPV单一型感染率为30.29%,HPV多重感染率为5.88%。该地区排名前5位的HPV基因型:HPV6(22.68%)、HPV16(19.95%)、HPV58(3.28%)、HPV52(2.57%)、HPV53(2.46%)。研究还发现汉族妇女HPV感染阳性率为34.63%,其中单一型感染为28.55%,多重感染为6.08%;维吾尔族妇女人群中HPV感染阳性率为40.29%,单一型感染为34.91%,多重感染为5.38%;其他民族中HPV感染阳性率为36.65%,单一型感染为30.96%,多重感染为5.69%。结论新疆地区妇女HPV感染情况日趋严重,迫切需要在该地区开展HPV疫苗接种及筛选工作。  相似文献   
6.
三江平原泥炭中营养元素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冬季采样、现场分层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三江平原河床.河漫滩型泥炭地和谷底洼地型泥炭地中常量营养元素N、P、Mg、Ca、Fe和微量营养元素Cu、Zn、Mn、B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总N在泥炭表层富集,总P在草根层富集,其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Zn、Mn、B、Mg、Fe表现出草根层富集和淤泥质亚粘土潜育层急剧积累,Ca元素含量在剖面各层次中分布较均匀.某些营养元素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与分析近3年新疆地区三级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及耐药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新疆地区三级医院进行住院诊治的患者1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与检测多重耐药菌感染及耐药情况,分析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影响因素。结果:在1100例患者中,判断为多重耐药菌感染20例,感染率为1.8%,且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这20例患者中检出病原菌20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6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4株。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对呋喃妥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有比较高的敏感性,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比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年龄外,外置导管天数、住院时间、糖尿病、使用抗生素种类2种、合并慢性肺部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动静脉置管、使用呼吸机为导致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影响因素(P0.05)。结论:2016年至2018年新疆地区三级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逐年增加,以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外置导管天数、住院时间、糖尿病、使用抗生素种类2种、合并慢性肺部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动静脉置管、使用呼吸机为导致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有效减少接触性感染、控制感染的因素,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以阻止院内多重耐药菌的散播。  相似文献   
8.
新疆地区盐湖的中度嗜盐菌的数值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来自新疆地区盐湖的 2 9株中度嗜盐菌与 9株相关的参比菌株进行了数值分类。这些菌株是革兰氏阴性菌 ,能在 0~ 2 5 %NaCl中生长。结果表明 ,所有菌株在 76 %的相似性水平上分为 2个表观群。群I为新分离的菌株共 2 5株 ,群II为 9株参比菌株和 4株新分离的菌株。在 86 %的相似性水平上 ,供试菌株分为 3个亚群。亚群 1由 1 0株新分离的菌株组成 ,亚群 2由 8株新分离的菌株组成 ,亚群 3由 1株新分离的菌株和 5株参比菌株组成。大部分新分离的菌株聚在独立的亚群中 ,说明分离  相似文献   
9.
新疆地区盐湖的中度嗜盐菌16S rDNA全序列及DNA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通过数值分类和16S rDNA PCR-RFLP分析,对分离自新疆地区的中度嗜盐革兰氏阴性菌进行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类群。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中心株AI-3的16S rDNA全序列分析,并与中度嗜盐菌已知种和相关种进行比较,得到系统发育树状图。在此树状图中,大多数参比菌株聚在一起,其16S rDNA全序列的同源性在96%以上,而AI-3与参比菌株的16S rDNA全序列相比,其相似性低于75%。但是,AI-3与Alcanivorax borkumensis^[1]的16S rDNA全序列的相似性为96%,与Halobacillus litoralis的16S rDNA全序列的相似性为99%,三者构成一个独立的发育分支。这说明在系统发育上,AI-3与参比菌株属于不同的分支,是一个新的类群。在新类群内,菌株之间的DNA同源性大于70%,而中心株AI-3与标准菌株伸长盐单胞菌(Halomonas elongata)的DNA同源性为44%,表明新分离的菌株可能构成一个新种群。  相似文献   
10.
1982—2015年新疆地区植被生长对气温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2-2015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植被类型和气象数据,采用滑动偏相关分析、线性趋势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揭示了新疆地区生长季植被对气温响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在整个生长季,新疆地区植被活动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强度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季节尺度上,这种响应关系的变化趋势在夏、秋两季较为明显,春季植被活动对气温变化响应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在整个生长季,不同类型植被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呈现减弱态势;在春季,草地和森林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呈现显著增强趋势,而灌丛和荒漠对气温变化的响应趋势正好相反;在夏季,4种植被(草地、灌丛、荒漠、森林)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均呈现显著降低趋势;在秋季,4种植被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特征.新疆地区生长季气温对植被的影响力减弱具有区域的普遍性特征,这可能与研究区降雨和太阳辐射活动变化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