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1.
重楼排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报春花科植物重楼排草(L.Paridiformis Frach)的全株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应用各种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希克拉敏A-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3β-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α-羟基-13β,28-环氧-齐墩果烷(2)、异鼠李素-3-O-[β-D-吡喃鼠李糖基-(1→)β-D-吡喃阿拉伯糖苷](3)、槲皮素-3-O-[β-D-吡喃鼠李基-(1→4)-β-D-吡喃阿拉伯糖苷](4)、β-香树素(5)、β-香树素乙酸酯(6)、三十二烷醇(7)。其中1、2、3、4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山豆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利用多种柱层析方法,从山豆根中分得5个化合物。经过理化及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L-广高丽槐素(1)、红车轴草苷(2)、槲皮素(3)、芦丁(4)和异鼠李素-3-芸香糖甙(5)。其中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关键词:山豆根;L-高丽槐素;红车轴草苷;槲皮素;芦丁;异鼠李素-3-芸香糖甙  相似文献   
3.
唐古特白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ler)系蒺藜科白刺属植物,民间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感冒等症,其化学成分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报道从唐古特白刺种子中分得6个黄酮类化合物:异鼠李素-7-O-α-L-鼠李糖甙、山奈素-7-O-α-L-鼠李糖甙、异鼠李素-7-O-β-D-葡萄糖甙、槲皮素-7-O-α-L-鼠李糖甙、异鼠李糖、槲皮素。前4个化合物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它们的存在对我国白刺属植物分类将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水烛香蒲花粉和茎叶中黄酮类成分,以及不同生长期、不同部位中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和异鼠李素含量。该文采用UPLC-Q-TOF-MS进行定性分析,结合HPLC法对水烛香蒲不同部位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分析评价,色谱条件为PRAZIS C_(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05%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结果表明:(1)花粉及茎叶中共解析出42个化合物,其中8个化合物在不同部位中有差异。(2)同一生长环境的水烛香蒲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较大。(3)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及异鼠李素在香蒲的发育生长过程中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茎叶内的这两种成分含量下降明显;在花粉中,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含量急剧上升,一周内达到峰值;茎叶中香蒲新苷含量较低,在大多数样品中未检出。该研究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并对水烛香蒲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对花粉及茎叶中化合物差异进行了分析,为蒲黄的合理采收及香蒲植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星宿菜(Lysimachia fortunei Maxim.)的化学成分,利用溶剂萃取和色谱分离手段,从星宿菜全草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与文献数据对照,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异鼠李素-3-O-(6-香豆酸酯)-β-D-葡萄糖苷(2)、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3)、金丝桃苷(4)和山奈酚-3-O-[6-(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酯)]-β-D-葡萄糖苷(5),其中化合物2和5为首次从珍珠菜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6.
3个三角梅品种中类黄酮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色素和属于类黄酮的花青素在自然界排斥分布,然而我们在甜菜色素代谢类型植物三角梅中发现积累多种类黄酮。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现象,本研究对3种白花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Bougainvillea glabra‘Alba’,and Bougainvillea‘White Stripe’)中的5种类黄酮(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杨梅素和芹菜素)采用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只有3种类黄酮: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被检测出。3个材料中,被探测出来的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Bougainvillea glabra‘Alba’,1 749 μg·g-1,Bougainvillea‘White Stripe’ 1 241 μg·g-1以及B.sp1 312 μg·g-1。被探测出来的3种黄酮中,槲皮素含量最高852~1 114 μg·g-1,异鼠李素161~628 μg·g-1,而山奈酚之被检测出微量。本研究对于定性定量可食用的三角梅中的类黄酮组成是十分有意义的。甜菜色素和类黄酮在三角梅中的积累关系以及可能的功能本研究也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槲皮素类化合物是众多黄酮类中活性最高的化合物之一,在医药方面有很强的药效功效。本研究选取两种槲皮素类黄酮化合物异鼠李素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作为目标化合物,运用Gaussian 09软件密度泛函(DFT)方法从分子总能量、OH解离焓(BDE)的理论表征、前线分子轨道及其轨道能级、原子的净电荷布居等方面研究异鼠李素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异鼠李素活性大于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两类分子4'位的酚羟基失去氢之后对抗氧化活性的整体影响是最大的,酚羟基在这个位置上就具有较明显的高活性特征,分子中引入的糖苷不参与前线分子轨道的形成,不具有消除自由基活性的作用,但它对于分子本身的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可以改变分子在机体反应时的溶解度和吸收度。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槲皮素类黄酮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以及抗氧化剂的结构改良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药用黄精与食用黄精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次生代谢产物差异,并对差异成分中改善胰岛素抵抗(IR)的潜在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进行预测分析及验证。采用UHPLC-ESI-MS/MS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药用与食用黄精次生代谢产物;将差异代谢物相对含量变化前十且上调的化合物进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网络药理分析,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选取HepG2细胞,运用高糖培养基和高浓度胰岛素联合诱导胰岛素抵抗模型进行细胞实验验证。结果从药用与食用黄精样品中共鉴定出319个成分,其中差异成分106个。PCA及HC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药用与食用黄精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网络药理分析表明,异鼠李素、野漆树苷、异野漆树苷等5个上调化合物与IR疾病靶点相重合,交集靶点59个,主要涉及PI3K-Akt、mTOR、VEGF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验证表明异鼠李素、野漆树苷、异野漆树苷与核心靶点PI3K、AKT1、VEGFA、mTOR、AMPK对接良好,其结合能均≤-20.9 kJ/mol。细胞实验验证发现,异鼠李素可以显著提高HepG2细胞IR模型葡萄糖消耗量(P<0.01),使PI3K、AKT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VEGF、mTO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研究结果对了解药用与食用黄精次生代谢产物差异、完善黄精品质评价方法以及改善IR潜在活性成分的筛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半卧狗娃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半卧狗娃花(Heteropappus semiprost Griers)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及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为:3′,4′,5,7-四羟基黄酮(1),3′-甲氧基槲皮素(2),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甙(3),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甙(4),异鼠李亭-3-O-β-D-吡喃半乳糖甙(5),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甙(6),异鼠李亭-3-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甙(7),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异鼠李素对缺血性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采用ChEMBL、SwissTargetPrediction、DrugBank、STITCH及BindingDB数据库检索异鼠李素药理学靶点,应用DisGeNET、GenCLiP及CTD数据库检索缺血性神经损伤的疾病靶点,取交集作为异鼠李素对缺血性神经损伤的治疗靶点,并进行表型分析。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构建蛋白互作网络,使用Network analyser进行拓扑分析,同时应用MODE构建功能模块,并基于ClueGo对功能模块进行分析。之后应用DAVID数据库对治疗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利用Discovery Studio评价异鼠李素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活性,最后建立OGD/R损伤PC12细胞模型,采用MTT和LDH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法对AKT1、IL6和MMP2的表达进行检测。异鼠李素通过50个缺血性神经损伤相关靶点,调控细胞凋亡、转录、蛋白质磷酸化、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多条途径发挥抗缺血性神经损伤的作用。初步阐释异鼠李素治疗缺血性神经损伤的作用,涉及多靶点、多通路,为进一步探究其药理学活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