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崖沙燕繁殖期雄鸟的鸣叫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3月~2004年4月在南充市郊的嘉陵江边记录了崖沙燕(Riparia riparia)繁殖期雄鸟的呜叫。声谱分析结果表明,崖沙燕繁殖期有8种呜叫(恫吓叫声、屈服叫声、求救叫声、警报叫声以及4种鸣唱声)。通过对其行为的实时观察,确定了每种呜叫的生物学意义。4种叫声是整个繁殖期的主要呜叫,而4种鸣唱声则主要出现在开春以后的集群求偶与筑巢期间。虽其鸣唱声仅有两种类型的短音节,但通过组合可形成含有多达4个或6个音节的鸣唱声。鸣唱声的持续时间分别为3184、1030、1274、1232ms。鸣唱声中的间歇时间分别占持续时间的47%、39%、50%、48%。  相似文献   
2.
四川南充崖沙燕的洞巢生物学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20 0 3年 2~ 6月 ,通过观察法对崖沙燕福建亚种的洞巢进行了考察。崖沙燕巢多筑于水边沙质硬土悬壁的沙土与黄壤交错的沙土层 ,且主要选择在沙土顶部与黄壤交界的部位啄洞营巢 ,喜利用旧巢洞。巢洞呈椭圆形、坑道状 ,多单洞道 ,洞末端扩大成椭球形巢室 ,具巢的洞深 ( 64 3 8± 1 1 73 )cm(n =5 0 )。巢室内外温度差异大 ,而巢室内昼夜温度稳定。繁殖力高、体型大的个体占据中心区深洞繁殖 ,巢多呈半圆状。窝卵数 ( 3 89± 0 92 )枚 (n =3 6) ;多数巢内有一枚卵未孵出 ( 63 3 %) ,孵化率 83 0 4%。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水库蓄水对崖沙燕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至139m高程,在蓄水前(2000年)和蓄水后(2003~2006年)对长江主河道尾水点所在的丰都至忠县江段和上游河道区域,以及支流河道的巫山县大宁河139m水位尾水点的崖沙燕(Riparia riparia)种群分布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水库蓄水至139m之后崖沙燕的种群数量明显减少。影响崖沙燕种群数量的关键因素是丧失繁殖地。随着三峡大坝工程的全面竣工和运行,三峡库区的崖沙燕有可能将会成为少见物种。  相似文献   
4.
2014年3—8月,采用样方法对分布于河南省郑州市郊区的4处崖沙燕(Riparia riparia Linnaeus 1758)营巢地的13个生境因子进行了调查,测定了巢址样方和对照样方各160组数据,并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这些数据的显著水平进行了检验;最后采用逐步判别分析(stepwise discriminate analysis)方法确定影响崖沙燕巢址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并建立了标准化的典则判别函数。结果表明,1)崖沙燕洞巢的洞口横径(8.46±0.79)cm,纵径(8.30±0.79)cm,巢洞深(87.80±11.97)cm,巢室长径(11.25±1.33)cm,短径(10.43±1.33)cm,巢室高(9.99±1.33)cm;2)巢址样方与对照样方在植被均高、植被密度、坡位、坡度、崖高、崖长、崖龄及干扰度等8个方面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崖沙燕偏好选择的洞巢周围植被较高(97.24±8.42)cm,植被密度较大(64.34±7.15)株/m~2,坡度较大(83.78±0.35)°、上坡位(1.41±0.04)、崖较高处(7.54±0.13)m、崖壁较长(51.18±3.54)m、崖龄较短(2.41±0.05)月及人类干扰较低(1.94±0.06);3)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崖沙燕营巢地选择的主要生境因子是坡位、崖龄和干扰度,标准化的典则判别函数为y=0.753×坡位+0.681×崖龄+0.288×干扰度。建议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针对崖沙燕的巢址选择特性建立合理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