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专辑是第 7届国际化石藻类学术讨论会的产物。该次会议于 1 999年 1 0月 1 3 - 1 7日在南京召开。前 6届学术讨论会相继在德国爱尔兰根 (1 975 ) ,法国巴黎 (1 979) ,美国丹佛 (1 983 ) ,英国卡的夫(1 987) ,意大利卡普里 (1 991 )和土耳其安卡拉(1 995 )召开。本次会议除了学术报告会以外 ,还安排了会前会后地质旅行 ,会前旅行参观山东济南崮山中寒武统张夏组标准剖面的钙质微生物礁 ,会后参观广西桂林泥盆纪生物礁及藻类和微生物组合。本专辑收录了 1 2篇论文。虽然大部分论文著者都在会议上作了学术报告 ,但后来著者在本专辑中发表的论…  相似文献   
2.
叠层石的形态和它们与陆源沉积的关系反映了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在巴西中部地区,叠层石出现在中元古和新元古代的Paranoa群、Vazante群和Bambui群.根据沉积学和矿物学的研究分析,Paranoá群形成于被动边缘盆地,而另外两个群形成于前陆盆地.Vazante群沉积在形成巴西褶皱带的山脉附近,然而Bambui群的大部分都形成于克拉通地区.通常远离山脉褶皱带的Paranoá群和B2mbuí群内的叠层石建造的形态和规模的改变与环境的变化有关.在柱状生长方向的频繁变化和不规则的丰富陆源物质的夹层进入叠层石,表征活跃的构造背景,例如在Vazante,Paranoá群和Bambuí群的西部.  相似文献   
3.
奇云 《生命世界》2006,(7):60-63
在澳大利亚西部一处连绵10公里的狭长区域内,裸露着许多形状怪异、貌似岩石的土丘。这些土丘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的比人的指甲还要小,有的则比一个成人还要高,有的像装鸡蛋的纸盒,有的似海洋波浪。古怪土丘的学名为“叠层石”(stromatolite),距今大约有34亿年。  相似文献   
4.
中国叠层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中国前寒武纪地层分布广泛。在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学者对晚前寒武纪的叠层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描述了类型众多的叠层石属种,并把叠层石组合应用于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近年来,为了揭示叠层石的形态发生,中国学者正在探讨硅质叠层石的生物组构模式和叠层石微层理的成因,以及叠层石中微生物生长、运动和造席过程。  相似文献   
5.
叠层石的形态和它们与陆源沉积的关系反映了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在巴西中部地区 ,叠层石出现在中元古和新元古代的 Paranoa′群、Vazante群和 Bambui′群。根据沉积学和矿物学的研究分析 ,Paranoa′群形成于被动边缘盆地 ,而另外两个群形成于前陆盆地。Vazante群沉积在形成巴西褶皱带的山脉附近 ,然而 Bam bui′群的大部分都形成于克拉通地区。通常远离山脉褶皱带的 Paranoa′群和 Bambui′群内的叠层石建造的形态和规模的改变与环境的变化有关。在柱状生长方向的频繁变化和不规则的丰富陆源物质的夹层进入叠层石 ,表征活跃的构造背景 ,例如在Vazante,Paranoa′群和 Bam bui′群的西部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苏北新元古代九顶山组似锥叠层石标本的剖析,初步揭示构成似Conophyton叠层石的微生物席可以分为两类.这两类席被作者称为"开端微生物席(first microbial mat)”和"继承微生物席(succedent microbial mat)”.它们在整个叠层石发生和发育过程中起作不同作用.Conophyton叠层石的形态发生可能与开端微生物席的造型有着密切联系,这类微生物席在叠层石形成过程中起作生长"芽”或模具作用.继承微生物席仅仅起作叠层石的增高或增大的作用,它的发育经常受环境制约.  相似文献   
7.
淮南地区新元古代九里桥组叠层石成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地区新元古代九里桥组中段灰岩中发育有形态多变的叠层石礁体,具有与显生宙生物礁相似的相分异特征,基底、礁核、盖层、礁前、礁后、礁翼等不同微相可以明确区分,定殖期、拓殖期、泛殖期和衰亡期等不同造礁阶段的叠层石柱体变化特征明显。该组叠层石礁体自下而上分别为分散分布的小型丘状礁体、连绵分布的大型丘状礁体和分散分布的小型丘状礁体或透镜状礁体,该变化趋势指示了九里桥组沉积时期海平面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合该组沉积期沉积环境变化特征可将该组叠层石礁体划分为风暴环境型礁体、海进环境型礁体和海退环境型礁体三种类型。对九里桥组沉积学、古生物学等研究表明,该组沉积时期造叠层石生物与其它生物之间存在较强的生存竞争关系,但更能适应风暴沉积环境,叠层石在该组沉积晚期的消失很可能与以海平面变化为特征的沉积构造环境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广西阳朔中泥盆统罗氏藻(ROTHPLETZELLA)叠层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扬子区东南台缘下奥陶统特马道克阶仑山组上段多见厚层碳酸盐岩,其中的叠层石礁出露厚度23m,穹窿状叠层石密集生长序列厚度20m,往上部的3m叠层石变得稀少。微相特征显示叠层石的纹层多不清晰,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物、物理及化学营力的干扰现象,可识别数种成因。生物对藻席表面的啃食和内部的栖居钻孔可破坏纹层;高能水流时常带入的生屑、砂屑堆积能点断叠层石纹层的正常生长;部分叠层石中常见压溶缝合线和白云岩化。区域海退过程抑制了叠层石礁的连续生长。  相似文献   
10.
北京永定河谷庄户洼剖面中新元古界雾迷山组产出大量叠层石。本文对其形态进行分析测量,获得叠层石优势生长方向的雷达图,结合雾迷山组时期古板块方位、波痕构造所指示古水流方向及当时的构造应力方向等信息进行分析,对叠层石形态生长控制因素进行综合探讨。分析表明,因雾迷山组形成时期华北板块位于赤道附近,永定河谷庄户洼剖面雾迷山组叠层石形态不受阳光控制,控制其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古水流。另外,构造应力活跃所引起的古地震频发导致了软沉积物向深海滑塌也影响了叠层石的生长形态,硅质填充物在后期破坏了叠层石的形态。对叠层石形态生长控制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可帮助理解叠层石形态生长机理和古环境,具有重要的地球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