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采用混合型嵌体修复前牙切角缺损120例,经过20年随访,复查24例,28个修复体,19个完好,无松动,边缘密合,功能良好,唯唇面充填材料磨损、变色,影响美观。修复时间最长17年,最短3年,远期疗效良好。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对前牙切角缺损的适应证、洞型设计、牙体制备、蜡型制作及充填材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嗅鞘细胞复合PLGA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嗅鞘细胞(OECs)复合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切除右侧部分神经干造成10mm的神经缺损。OECs PLGA组用充满细胞外基质凝胶和OECs悬液(CM-DiI预标记)的PLGA导管桥接坐骨神经缺损;OECs 硅胶管组用含相同内容物的硅胶管桥接;PLGA组和硅胶管组则分别用充满细胞外基质凝胶和DMEM/F12培养基的PLGA导管和硅胶管桥接。术后每周进行感觉运动功能检测,8周时行腓肠肌湿重恢复率、乙酰胆碱脂酶(AChE)染色、电生理和组织形态学分析等检测,同时移植细胞的两组每周进行细胞示踪观察。结果:移植细胞沿神经纵轴分布;除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指标外,OECs PLGA组的各项再生功能指标均优于其它三组。结论:OECs复合PLGA导管能够促进再生神经的成熟和靶组织功能的恢复,二者联合移植是一种有效的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邱涛  张菁 《病毒学报》2001,17(2):140-143
草鱼出血病病毒基因组由11条dsRNA片段组成。最近在研究基因组时发现,在病毒基因组外存在的许多核酸成份,但在核苷酸数量上少于基因组成份,表现为较小分子量的RNA片段。在完整地克隆了这些片段的全长cDNA后,测定了其中两个克隆的序列组成,发现它们为病毒基因组经剪切后的部分片段,已经重新装配,而且都含有原基因组某一片段3′端和5′的保守区和倒转重复区,缺失中间部分。根据其特点来看,它们应为目前病毒学研究的重要材料-缺损性干扰颗粒的亚基因组成份。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病理解剖特点及手术技术。方法:本组6例均为SLL型,手术包括:室间隔缺损修补4例、肺动脉瓣切开1例、静脉室肺动脉外通道1例、房室瓣替换1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主要手术并发症为低心排4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及残余左房室瓣关闭不全1例。结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病理解剖有一定的特殊性,应按不同的合并畸型选择不同术式,正确处理室间隔缺损、肺动脉流出道狭窄及左房室瓣关闭不全是外科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秦蒙  国汉邦  许扬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0,18(3):191-195,I0002
目的研究白鲜皮水提物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损小鼠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早期病变形成的影响。方法将40只ApoE-/-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和白鲜皮高、中、低三剂量组(白鲜皮水提物3.2、1.6、0.8 g/kg)给药,计算各组主动脉弓粥样硬化病变的面积。体内检测血清中的脂质含量以及抗氧化指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变化。测定白鲜皮水提物对Cu2+介导的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氧化易感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白鲜皮各给药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面积均小于对照组,血清中MDA的含量降低,SOD、CAT活性增高,GST变化不明显,血清脂质含量组间没有显著差异。白鲜皮水提物明显延长Cu2+介导的人血清LDL氧化滞留时间和达峰时间。结论白鲜皮水提物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形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对抗脂蛋白的过氧化作用而实现。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绵羊羊膜上皮细胞在体内向骨组织的分化能力,实验在分离培养绵羊羊膜上皮细胞并对其进行干细胞特性的鉴定的基础上,制作新西兰大白兔桡骨13m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组对其进行注射绵羊羊膜上皮细胞实验。高剂量组:移植细胞5×107个;低剂量组:移植细胞5×106个;对照组:生理盐水。细胞移植后2、4、8周拍摄X光片观察骨缺损部位的缺损修复情况;相应时段取骨缺损部位新生骨进行组织学观察:分析骨小梁生成数量和骨的改建时期。实验结果显示,高剂量实验组在移入细胞第8周,骨缺损完全修复,且同期高剂量组新骨生成的数量和质量明显高于低剂量组,低剂量组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绵羊羊膜上皮细胞不仅可以在不同种动物间进行移植,而且对骨缺损有良好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负压大小下的封闭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治疗犬胸壁全层缺损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25只健康成年犬的右胸壁制作3cm×4cm大小的全层缺损,随机分为5组,所有胸壁缺损处安装一次性封闭式负压吸引器,手动抽吸负压排出胸膜腔气体产生负压,致伤24小时后复查CT观察气胸情况;然后按照压力表显示调节负压至60kpa,40kpa,20kpa,10kpa,0kpa吸引胸壁,比较五组1d,3d,5d的伤口液体引流量,胸膜闭合时间;5d时伤口取材做HE染色及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在60kpa和40kpa负压吸引下,1天引流液体量最多,分别为77.6±6.62 ml,77.8±4.97 ml;胸膜闭合最快,分别为3.2±1.30天,3.6±0.55天,但是60kpa组有一只犬血气分析显示为Ⅰ型呼吸衰竭;HE染色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组均有肉芽组织增生及血管新生,且40kpa和60kpa负压组肉芽组织和血管密度明显多于其他组,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封闭负压吸引器对胸壁全层缺损创面有明显治疗作用,并且在40kpa负压下治疗效果最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胸腹带蒂皮瓣对手外伤组织缺损修复的应用效果及对创面愈合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共收治的119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n=59,应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和观察组(n=60,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部创面面积、创面愈合程度以及组织愈合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Jamar握力、TAM和DASH评分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皮瓣危象率和血管吻合时间。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发现,观察组患者优的人数为21例、良为35例,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优的人数为16例,良为30例,优良率为77.9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部创面面积、组织愈合时间和DASH评分显著减少,创面愈合程度以及TAM与Jamar握力显著增加(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术后皮瓣危象率以及血管吻合时间发现,两组患者的术后皮瓣危象率、血管吻合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皮瓣成活率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均具有明显的修复效果,但是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创面愈合程度减少愈合时间,提升患者手部运动情况,提升术后皮瓣成活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国产封堵器治疗多孔型房缺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在X线及超声引导下对19例多孔型房缺植入国产房缺封堵器,术后常规进行心电图及经胸心脏超声随访半年。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房缺封堵,其中5例放置1枚国产普通型房缺封堵器,7例放置2枚国产普通型房缺封堵器,另7例则分别放置1枚细腰大边型房缺封堵器,术后即刻超声检查1例仍有少许分流,术后1月时随访分流消失,所有患者随访半年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国产房缺封堵器可安全应用于多孔型房缺患者的封堵治疗,在经验丰富的先心病介入治疗专科中心,封堵治疗可做为部分多孔型房缺患者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肖毅频  王冠宇  王强  张剑 《生物磁学》2011,(8):1443-1446
目的:观察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和脱细胞心包(pericardium,PC)修复大鼠腹壁缺损的效果,比较两种生物材料相容性。方法:SD大鼠40只,体重200~250g,手术造成3 cm×2 cm全层腹壁缺损,随机分为二组(n=20),分别采用相同面积的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和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ADM)补片进行修补。术后1、2、4和8周分批取出腹壁修复材料,行动物一般情况观察、腹腔内粘连情况评价、力学强度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动物都成活,两种材料术后8周均无疝瘘发生,缺损得到完整修复。术后各期SIS组的腹腔粘连评分明显低于PC组。术后4、8周,SIS组力学强度强于PC组,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观察两组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SIS组的组织再生和重塑、血管化优于PC组;术后炎症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SIS和PC均能修复大鼠腹壁全层缺损,SIS在生物相容性方面优于P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