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庙台槭(Acer miaotaiense Tsoong)属槭树科槭属,是我国植物学家钟补求先生1954年发现并命名的,模式产地在陕西省留坝县庙台子,故命名为庙台槭。该种为落叶乔木,高10~20(25)m;树皮深灰色,纵裂或片状剥落;幼枝红褐色或紫褐色,老枝灰色,深纵裂。叶对生,纸质,常3~5裂;轮廓近阔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4~)7~9cm,宽6~8cm;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  相似文献   
2.
菲菊头蝠(Rhinolophus pusillus),亦称小菊头蝠,英文名Least Horseshoe Bat,是目前已知体型最小的菊头蝠之一。头体长30.0~40.0mm,前臂长33.5~40.00mm。鞍状叶中间收缩,基部较宽,至顶尖渐窄呈圆形。连接叶三角形。顶叶短且呈戟状。毛色呈棕褐,毛基部灰白。据Simmons(2005)报道,菲菊头蝠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广泛分布于印度、尼泊尔、泰国、缅甸、老挝、中国南部、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的明打威群岛、爪哇岛、小巽他群岛及其附近的岛屿。柬埔寨是否有该种尚未得到证实。Csorba等人(2003)还记录越南有分布。目前,被承认的亚种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p=h~2+hk+k~2,T=pf~2,C=10T+2和C=10p(n-1)~2+2几个公式进行了新的推导和计算,并对其公式间的关系和每个参数的数学含义作了说明,进而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在正廿面体病毒衣壳中,当蛋白结构亚单位以“三聚体”的形式聚集在单位三角形(?)时,其亚单位的种类数应等于该病毒的三角形剖分数值。  相似文献   
5.
文鱼属文族常眼平头系列金鱼,是脱胎于金鲫鱼培育出来的双尾鳍金鱼的基本形态和典型代表,形成于明朝,历史悠久。文鱼体形为浑圆三角形或蛋形,体高约为体长的1/2,尾鳍发达,几乎全分开为二叶,背鳍高度为体高的1/3-1/2,胸腹鳍成对且圆滑短小,臀鳍不张扬。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种研究植物种群分布格局的新三角形插值法,与二维网函数插值法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它能提供后者所能提供的一切信息,如种群个体分布类型、斑块合计面积等,更为重要的是它克服了二维网函数插值法可插出负值的弊病,同时解决了模拟格局图的输出变形问题,计算结果更令人满意,极适合于天然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作物垄作的几何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几何数学的方法,建立了作物垄作种植中半椭圆形、抛物线形和三角形垄的数学模型,比较了不同垄形、垄宽和垄高在增加单位土地表面积和垄体体积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10月至2 0 0 2年9月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直接观察和在不同生境类型分层抽样进行网捕的方法研究了保护区内赤麂种群的数量、年龄结构、群体大小和组成等。结果显示,赤麂主要生活在落叶季雨林和有刺灌丛中,种群数量为716 13±4 7 6 2只,种群密度为5 4 5±3 6只/km2 。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呈倒三角形,成体最多,占6 2 5 0 % ,亚成体占2 8 85 % ,幼体最少,占9 6 2 %。成年个体的雌雄性比是1 32∶1 0 0 ,亚成体为1 5 0∶1 0 0 ,幼体是1 5 0∶1 0 0。群平均大小为1 32只,其中独居个体最多,占总观察次数的6 8 31% ;2只群次之,占31 15 % ;3只群最少,占0 5 5 % ;没有观察到3只以上的群  相似文献   
9.
寄生花(Sapria himalayana Griffith)隶属于大花草科(Rafflesiaceae)寄生花属.草本,寄生于植物的根部,生于由寄主根皮构成的杯状托上.叶鳞片状,肉质,覆瓦状排列,约10枚,外方的较小,宽三角形或近圆形,内方的较大,卵形.  相似文献   
10.
妙趣螳螂     
康宁  康鸣 《生命世界》2008,(10):108-109
螳螂,亦称刀螂,属无脊椎动物,是昆虫纲螳螂目的通称。其头部三角形,有一对复眼、细长触角和自由转动的颈项;前足腿呈现大刀状,呵以灵活捕捉猎物。目前地球上已知1000多种螳螂,遍布世界各地,国内业已发现120~150种。螳螂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可捕食多种害虫,其中,中华大刀螳、广斧螳等是中国农业和观赏植物害虫的莆要天敌;螳螂的卵鞘称为螵鞘,有较高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