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大仓鼠肥满度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李晓晨  王廷正 《兽类学报》1992,12(4):275-279
本文依公式K=100W/L~3计算了大仓鼠肥满度。统计结果表明,雌性肥满度大于雄性肥满度。肥满度随年龄增长而减小。不同作物类型样地中大仓鼠的肥满度变化不明显。不同季节肥满度有一定的变化,主要与繁殖和气候有关。肥满度与种群密度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Jolly-Seber法对大仓鼠和黑线仓鼠种群若干参数的估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知彬  朱靖  杨荷芳 《生态学报》1993,13(2):115-120
本文利用Jolly-Seber法估算了1986和1988年河北省饶阳县大仓鼠和黑线仓鼠的种群大小、存留率等参数。结果表明,大仓鼠的存留率比黑线仓鼠小,而且和密度负相关。大仓鼠和黑线仓鼠对铁丝活捕笼均不存在非等捕性。该方法对大仓鼠和黑线仓鼠种群参数估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The antiobiotics, diumycin, amphomycin, bacitracin, and showdomycin have been shown previously to block the synthesis of GlcNAc-P-P-dolichol and GlcNAc-GlcNAc-P-P-dolichol. In view of inconsistencies in the literature concerning the sites of inhibition, we have re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these drugs on the formation of these early intermediates of the dolichol pathway. Unexpectedly, when the individual products of the reactions were examined, instead of inhibition, showdomycin and bacitracin were found to stimulate the formation of GlcNAc-P-P-dolichol, and diumycin stimulated at low concentrations. Three derivatives of showdomycin were examined with similar results, showing stimulations of GlcNAc-P-P-dolichol formation of up to two-fold over controls. Amphomycin specifically inhibited GlcNAc-P-P-dolichol formation, an effect that was reversed by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dolichyl phosphate. In contrast, with the exception of amphomycin, each compound directly inhibited the formation of GlcNAc-GlcNAc-P-P-dolichol. Using chemically synthesized GlcNAc-P-P-dolichol as substrate, the kinetics of inhibition of GlcNAc-GlcNAc-P-P-dolichol formation by showdomycin, bacitracin and diumycin was examined. The apparent Ki values calculated from these studies indicated that showdomycin was the most active inhibitor.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action of these compounds on the GlcNAc-transferases of the dolichol pathway. © 1998 Rapid Science Ltd  相似文献   
4.
大仓鼠的核型与B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骨髓细胞染色体制片法,对分布于山东济南、泰山、东北长白山和陕西西安的大仓鼠的染色体组型、G-带、C-带和银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济南、西安和长白山的标本的二倍体数目和核型相似,2n=28,22t+4m+XY(st,m)。泰山标本的二倍体数目为2n=28~29,即在675%的中期相中多出了一条形态最小的端着丝粒染色体,这条染色体为B染色体,可能起源于X染色体。泰山标本的A染色体组与上述3地标本相同。4地标本的G-带、C-带和银染核型相似。除B染色体外,每个端着丝粒染色体都具有着丝粒异染色质,AgNORs较恒定地出现在Nos2,4,8,9,13染色体上。也就是说大仓鼠的B染色体为C-带阴性,不携带核仁组织者。这种B染色体C-带阴性的特征在赤狐、黑家鼠和大林姬鼠朝鲜亚种中亦有报道。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郊区人为鼠疫疫源地鼠类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郊区人为鼠疫疫源地1952~1996 年达乌尔黄鼠密度监测资料,建立了黄鼠密度的自回归模型Dt=0.1374+1.130 2Dt-1-0.4754Dt-2+0.8033Dt-3-0.4680Dt-4 , 对1997~2000 年的密度进行了预测。1952~1980 年, 人工捕黄鼠率极为显著地影响黄鼠密度(P<0.001)。在该地区, 1982~1996年共捕啮齿动物6种, 其中黄鼠和大仓鼠为野外优势种, 褐家鼠为室内优势种, 其余为常见种。大仓鼠、黑线仓鼠、黑线姬鼠均与夜行鼠总捕获率正相关(P<0.01),逐步回归模型为总捕获率=0.5219+1.1733 大仓鼠+10312 黑线仓鼠+ 1.1273小家鼠+ 0.9242 褐家鼠(P<0.0001)。黄鼠密度与捕获率不相关(P>0.10)。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发现雌二醇对雌性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胁腺的大小和分泌活动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利用生理手术, 形成3组不同内分泌状况的鼠: 卵巢切除(OF)、正常(IF)、和卵巢切除后又置入雌二醇硅胶管 (OEF) 的雌性大仓鼠; 经过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表明由OF、IF到OEF 鼠血液雌二醇的浓度显著增高(P <0.01), 胁腺的重量、长度、宽度和厚度也显著减小(P< 0.05或P <0.01); 利用气相色谱对胁腺分泌物的分析发现, 从OF、IF到OEF鼠的胁腺分泌物的种类逐渐减少 , 有些成分尽管在 3 组不同生理状况的鼠中都存在, 但含量依次明显减少。以上结果表明雌二醇不仅能够抑制胁腺大小的增长, 而且也抑制了胁腺的分泌活动,从而减少了胁腺分泌物或其中某些成分的分泌量。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大仓鼠种群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洁 《兽类学报》1987,7(3):224
1983-1985年,作者在北京农田区研究了大仓鼠的种群生态。获得标本1101号(♀497,604),解剖、观察、测量、记录雌雄生殖系统的变化及繁殖特征。对大仓鼠的雌雄性比、平均胎仔数、怀孕率等作了分析。结果:春季出生的雌鼠,两个月左右即达性成熟,并参加繁殖,在7月以后出生的雌鼠当年不参加繁殖。越冬鼠一年可繁殖2-3次。在数量较高的1983年,性比(/♀)为1.33,平均胎仔数为9.24;数量次高的1984年,性比为1.20,平均胎仔数为9.29;数量较低的1985年,性比为0.95,平均胎仔数为9.94。在数量较低的年份,大仓鼠种群的各项繁殖指标均优于数量较高的年份。  相似文献   
8.
大仓鼠年龄组及性别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 技术, 采用多态位点率、Shannon 信息多样性指数和Nei 遗传多样性指数作为种群遗传变异的指标, 研究了1998 和1999 年大仓鼠种群性别群体和年龄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主要的结论是: 性别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小, 年龄组群体间分化较大; 年龄组相距越大, 遗传分化也就越大; 幼年组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老龄组的遗传多样性; 1999 年秋季种群的年龄组遗传分化和差异要比1998 年四季种群更为明显。大仓鼠不同年龄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支持遗传结构由于受时空上的选择压力而产生变异和适应性观点。大仓鼠幼体的遗传多样性比成体和老体的较高, 这一结果倾向于支持Ford 的假说, 说明种群繁殖出的幼体遗传多样性高, 其中有遗传质量好的, 也有遗传质量差的,但在生存过程中, 随着选择压力的作用, 种群趋于适应, 与环境不相适应的类型遭到淘汰,低质的幼体由于自然选择压力的增加而从种群中消失, 致使成年和老年群体多态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安徽淮北农区三种鼠的种群数量动态与年龄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安徽省淮北农业区的黑线姬鼠、大仓鼠和黑线仓鼠的种群数量及与年龄组成变化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其各鼠的年龄组成在每年的不同时段内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各鼠主要繁殖群体的年龄组也是有区别的,如黑线姬鼠和黑线仓鼠主要是成年Ⅱ组,大仓鼠主要是成年Ⅰ组。如果种群中幼年组+亚成年组+成年Ⅰ组的比例高时,则当年数量就可能较高,如果种群中成年Ⅱ组和老年组的比例较高时,当年数量则低。  相似文献   
10.
安徽淮北农区大仓鼠和黑线仓鼠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朱盛侃  秦知恒 《兽类学报》1991,11(2):99-108
1982一1988年在安徽淮北农区的调查结果表明:大仓鼠种群数量的季节消长特点是,数量高的年份出现3个波峰(即前峰、中峰和后峰),平常年份有2个波峰(中峰和后峰),数量低的年份仅1个波峰(后峰)。波峰峰度大都是后峰最高。黑线仓鼠的波峰数除个别数量高的年份有2个(前峰和中峰)外,多数年份只有1个前峰。两种仓鼠的年间数量变幅皆较明显,推测两鼠各自从一个高峰期到另一个高峰期之间需经历7—8年左右时间。繁殖期,大仓鼠为7个月(4—10月),黑线仓鼠为10个月(2—11月);两者均有两个繁殖盛期,即春峰和秋峰经相关分析,大仓鼠的年数量与年怀孕率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而黑线仓鼠则为年怀孕率对次年数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