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two polysaccharides (CPA-1 and CPB-2) from Cordyceps cicadae against high fructose/high fat diet (HF/HFD) induced obesity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in rats. Rats were either fed with normal diet or HF/HFD and treated with CPA-1 and CPB-2 (100 and 300 mg/kg) for 11 weeks. Administration of CPA-1 and CPB-2 significantly and dose dependently reduced body and liver weight, insulin and glucose tolerance, serum insulin and glucose levels. Furthermore, serum and hepatic lipid profiles, liver function enzymes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TNF-α, IL-1β and IL-6) were markedly reduced. Additionally, CPA-1 and CPB-2 treatment alleviated hepatic oxidative stress by reducing lipid peroxidation level (MDA) and upregulating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catalase (CAT) activities as well as ameliorated histological alterations through the reduction of hepatic lipid accumul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polysaccharides from C. cicadae showed 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HF/HFD induced metabolic disturbances and may be considered as a dietary supplement for treating obesity.  相似文献   
2.
虫草子囊壳壁为拟薄壁组织,基部与子座菌丝相联,顶端有一孔口,其内无缘丝,中心腔内无侧丝,基部着生的子囊垂直平行排列。子囊顶端中央是乳状突起,围以隆起的环状膜质边缘。成熟时,其顶端乳状突起膨大,膜质边缘也随之翻卷,中央有一小孔。同一子囊壳内子囊顶端发育阶段不同,说明子囊的形成不同步。子囊内含有两条平行的具横隔的子囊孢子。虫草子囊顶端形态结构即不象虫草属模式种蛹虫草,也不象头状虫草,说明子囊顶端的形态结构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3.
康定虫草主要寄主斜脉蝠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志鸿 《昆虫学报》1992,35(3):317-321
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四川康定虫草的主要寄主斜脉蝠蛾翅面色斑多变异,可区分成“黑白斑”和“黄毛斑”两大色斑型.经交配试验和成虫形态特征(触角、口器、翅脉、前足、雌雄外生殖器和鳞片的超微结构等)的观察,证明为同一种,经鉴定是斜脉蝠蛾(Hepialus oblifurcus Chu et Wang)**.  相似文献   
4.
冬虫夏草模式标本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的模式标本进行了形态学和有关文献的研究,井与近邻的同种标本进行了比较;该模式现存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国标本馆,系1879年由M.J.Berkeley研究的标本。  相似文献   
5.
蝉花中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蝉花中的氨基酸、无机元素、甘露醇以及糖类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并跟与之有亲缘关系的名贵中药冬虫夏草进行比较,为蝉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及其遗传分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对来自青藏高原3个区域5个具有代表性地方的13个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 Sacc.)样本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19个随机引物获得的RAPD谱带清晰并呈现多态,单个引物获得的RAPD片段数在3~10个之间。该19个引物在每个样本中扩增的RAPD片段总数平均约为65个。基于遗传距离分析,受试的13个冬虫夏草样本中,来自同一地方的样本间遗传差异甚微,同一区域不同地方的样本间遗传差异较大,不同区域的样本间遗传差异最大。这说明冬虫夏草地理群体间存在着遗传分化。应用UPGMA和NJ方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来自5个地方的冬虫夏草实际上可以归并为显著不同的3个组,对应于样本来源的3个区域,提示RAPD标记在冬虫夏草群体中有显著的地区特异性。我们的结果还表明,冬虫夏草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差异度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因此,RAPD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可用于研究冬虫夏草的遗传多样性、起源以及系统演化等。  相似文献   
7.
蛹虫草是一种可利用大米、小麦等谷物培育的名贵药用真菌,其采收后的菌糠里仍富含许多生物活性物质。本研究立足于蛹虫草菌糠多糖,先分析其化学抗氧化活性,再以H2O2诱导氧化应激损伤的LO2细胞为模型,评价其对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而解析活性多糖的单糖组分。结果显示,菌糠多糖能够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O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EC50分别为0.26mg/mL、1.03mg/mL、0.57mg/mL,提示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在H2O2诱导氧化应激损伤的LO2细胞中,菌糠多糖能有效地保护细胞形态的完整性,并且随浓度梯度递增式地提高细胞存活率,当多糖浓度为5mg/mL时,细胞存活率可达91.83%;在分析其作用机制上,与模型组对比,菌糠多糖能通过调节细胞抗氧化酶SOD(提高4.91倍)和CAT(提高3.40倍)的表达来清除ROS含量(P<0.01),降低氧化损害;经检测,虫草菌糠活性多糖主要含有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木糖、半乳糖醛酸、鼠李糖和岩藻糖等单糖。研究结果表明蛹虫草MF27菌糠多糖具有保护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虫草菌糠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是我国传统的药用真菌,虫草素是蛹虫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癌、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生理功能。蛹虫草菌液体发酵是最有希望实现高效生产虫草素的途径,但现阶段生产强度低,亟需应用发酵工程及代谢工程手段提高虫草素产量。文中对液体发酵体系中培养基组分(碳/氮源、前体物质、金属离子等)和培养条件(pH、溶氧量、光照等)对虫草素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并对虫草素的分离纯化、生物合成基因簇及合成代谢途径进行了阐述,最后探讨了实现虫草素高效生产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微循环产孢过程中的分子机理,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循环产孢前后冬虫夏草菌的转录组进行研究。筛选获得差异表达基因6 902个。Gene Ontology(GO)功能聚类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分子功能、胞内运输、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等生物学通路。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参与了核糖体、嘧啶代谢、蛋白酶体、嘌呤代谢、甘氨酸代谢等过程。Mmc、Mcb、MaH1、MaPP5、MaAGA、Pyk等候选基因不同程度的参与了冬虫夏草菌微循环产孢过程,其中Mcb家族基因可能起到关键作用。通过qRT 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定量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冬虫夏草菌微循环产孢分子机制以及关键基因的调控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中药可治疗肺炎。新型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外部囊膜上的S蛋白是决定病毒毒力的关键因素及主要抗原。本研究利用SARS-CoV-2病毒的S蛋白和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肺炎模型,初步探索了蛹虫草菌粉对肺炎模型的促炎性因子、单核/巨噬细胞和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以及纤维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蛹虫草菌粉可降低SARS-CoV-2病毒的S蛋白组和LPS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6和IL-10的表达,并降低肺组织、肺泡灌洗液和外周血中巨噬细胞的比例,降低外周血和脾脏中MDSC的数量。进一步研究发现,蛹虫草还可降低SARS-CoV-2病毒的S蛋白组和LPS组小鼠肺组织羟基脯氨酸的表达和成纤维细胞的分布,进而减轻小鼠的肺纤维化水平。qRT-PCR实验发现蛹虫草菌粉处理不仅可以降低SARS-CoV-2病毒的S蛋白组小鼠肺组织中TGF-β R1水平,还降低SARS-CoV-2病毒的S蛋白组和LPS组肺组织中smad2的表达。因此认为蛹虫草菌粉可缓解SARS-CoV-2病毒的S蛋白和LPS诱导的肺部炎症和纤维化症状,且纤维化缓解作用可能与TGF-β R1/smad2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