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腐酸增强小麦抗旱能力的生理生化机制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叶面喷施黄腐酸可显著提高小麦幼苗的保水能力,表现为降低叶面蒸腾强度,增加气孔扩散阻力,提高幼苗的生物量,在干旱条件下尤为明显。喷施黄腐酸可使干旱条件下叶片内脯氨酸含量提高近一倍,并在水分充足时,也能使叶片脯氨酸含量增加78%。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黄腐酸能否直接刺激软骨细胞产生活性氧以及硒能否抑制由此产生的活性氧,采用二氯荧光互双酯作为软骨细胞产生过氧化氢的探讨,用流式细胞技术定量地检测了在FA作用下软骨细胞产生的过氧化氢,并同时检测了硒存在时的过氧化氢含量。发现FA不但能够刺激软骨细胞产生过氧化氢,并与FA浓度相关,随FA浓度增大,产生过氧化氢增移,当FA浓度为100mg/L时软骨细胞产生过氧化氢达到最大,之后再增大FA浓度,过氧化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Pamp.)Rehd.]2年生实生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于干旱处理前3d分别连续喷施黄腐酸(FA)、甜菜碱(GB)和复配(FA+GB),并以清水为对照(CK)进行预处理,比较分析不同预处理对干旱胁迫下平邑甜茶的生理及光合特性变化,探讨FA和GB对平邑甜茶的抗旱生理机制。结果显示:(1)与对照相比,FA、GB和FA+GB预处理均能够显著提高平邑甜茶叶片相对含水量,且FA的保水性效果最佳。(2)3种预处理均可显著促进干旱胁迫下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且FA+GB预处理后在干旱胁迫下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累积量显著高于单施FA或GB。(3)3种预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平邑甜茶幼苗的SOD、POD、CAT活性,并显著降低MDA的积累速度及其累积量,且以FA+GB预处理的MDA含量最低、抗氧化酶活性最高。(4)GB和FA+GB预处理下平邑甜茶的净光合速率、瞬时水分利用率显著高于CK和FA,且FA+GB处理下改善光合特性的效果最佳,GB次之。研究表明,单独喷施黄腐酸和甜菜碱及两者配施预处理均能够增加干旱胁迫下平邑甜茶的渗透调节物质和相对含水量,提高叶片的保水性,调节抗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细胞膜稳定性,改善光合性能,进而提高平邑甜茶的抗旱能力,且以复配喷施(FA+GB)预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生命科学研究》2014,(5):423-430
初步研究了褐煤精华液(brown coal distillate,BCD)溶液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BCD处理小麦种子烟农19和鲁原301,在无盐胁迫和125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培养小麦3 d后测定种子发芽率、胚芽鞘的相对伸长速率、质量、渗透调节能力、丙二醛含量及胚根质量。结果显示,BCD能促进小麦种子的发芽,增加胚芽鞘和胚根的质量,提高发芽种子在盐胁迫下的渗透调节能力,降低胚芽鞘中膜脂过氧化产物的增加量。由此推断,BCD可以缓解盐对小麦萌发阶段的伤害,促进小麦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5.
唐棣(Amelanchier alnifolia Nutt.)(步兆军等2005)试管苗的根较细(仅1mm左右),其生根状况直接影响以后的移栽成活率,因此建立高效的生根培养条件很重要。试管苗来自吉林国联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用吲哚丁酸(IBA)为生根诱导剂(江玲和周燮1999),进行不同浓度吲哚丁酸、黄腐酸(FA)和蔗糖水平下的生根实验。试管苗高3,4cm,每个实验组合接种5瓶,每瓶20株苗,接种后于27℃恒温培养室内培养20d后,统计结果。从表1可见:  相似文献   
6.
黄腐酸对冬小麦幼苗IAA、ABA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用酶联免疫(ELISA) 法测定了黄腐酸(FA) 处理后冬小麦幼苗吲哚乙酸(IAA) 、脱落酸(ABA) 的水平。结果表明,FA 能使IAA、ABA 水平增加,这与FA 能刺激植物生长、抑制气孔开启是一致的,而且FA 与这两种激素都没有协同作用。说明FA 既能直接对植物起作用,也能通过改变内源激素水平间接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别对具4~5张完全叶桶栽甘蔗品种ROC22#和园林6#叶面喷施黄腐酸,分别为正常供水0(CK1)、0(CK2)、200、400、800、1200mg/L黄腐酸,研究在不同胁迫程度下不同浓度黄腐酸对甘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黄腐酸处理后甘蔗叶片的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合量子产额(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数值在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都高于干旱对照CK2,品种和处理间参数的变化有差异;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值则与正常供水对照比较没有大的差异。黄腐酸处理后甘蔗叶片MDA含量随处理浓度增大而降低,且明显低于干旱对照CK2。从2个参试品种6个处理浓度综合分析,水分胁迫下喷施黄腐酸可提高ROC22#和园林6#甘蔗苗期的抗旱性,以200、400mg/L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黄腐酸的提取与其醒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制备黄腐酸(FA)并研究其醒酒作用及部分作用机制,对昆明小鼠预防性灌胃不同浓度的黄腐酸,观察小鼠的醉酒时间和醉酒小鼠的只数,并使用气相色谱仪(GC)测定小鼠血浆中乙醇的浓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3%、5%黄腐酸组中小鼠醉酒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海王金樽组相比,1%、3%、5%黄腐酸组中小鼠醉酒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且5%黄腐酸的醒酒防醉效果最佳。与模型组相比,30、90min时,1%、5%黄腐酸组中小鼠血浆中乙醇浓度明显降低(P0.05);60min时,乙醇浓度降低非常明显(P0.01)。与海王金樽组相比,60、90min时,1%、5%黄腐酸组中小鼠血浆中乙醇浓度明显降低(P0.05)。黄腐酸具有醒酒作用,这为开发黄腐酸成为一种新型的醒酒药物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水稻品种‘宁粳6号’为材料,通过外源使用黄腐酸(FA)与生长素抑制剂共同处理水稻,探究FA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及其与生长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50~800 mg·L^(-1) FA处理水稻幼苗6 d后,当FA浓度超过100 mg·L^(-1)时显著促进水稻种子根的伸长生长;FA浓度超过400 mg·L^(-1)时,与对照组相比水稻的平均侧根长和侧根密度显著增加。(2)与对照相比,低浓度FA处理对水稻幼苗根尖生长素的含量无显著影响,但400 mg·L^(-1) FA处理后显著提高了内源生长素的含量。(3)3μmol·L^(-1)生长素合成抑制剂4-联苯硼酸(BBo)、4-苯氧基苯基硼酸(PPBo)或30μmol·L^(-1)生长素信号转导抑制剂2-(对-氯苯氧)-异丁酸(PCIB)处理均可显著抑制水稻根和侧根的发生;1μmol·L^(-1)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三碘苯甲酸(TIBA)可显著抑制水稻种子根的伸长生长与侧根发生,但对侧根长度无显著作用。(4)FA与BBo或PPBo共同处理可显著抑制FA对水稻根系伸长生长与侧根发生的促进作用;TIBA和PCIB分别和FA共同处理水稻,可显著抑制FA对种子根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且PCIB可显著抑制FA对侧根发生的促进作用,但TIBA对此没有显著影响。研究发现,外源FA可能通过调控植物内源生长素的合成、极性运输或信号转导来调控水稻根的伸长生长和侧根的发育。  相似文献   
10.
黄腐酸(FA)可参与植物耐旱性的调控,但关于其对干旱胁迫下黄瓜光合作用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津优35'黄瓜为试材,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通过喷施不同浓度(0、100、300、500、700、900 mg·L-1)FA,研究其缓解黄瓜干旱胁迫的浓度效应及其对光合关键酶活性、叶绿体超微结构、叶绿素荧光参数、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室内试验中,与对照(0 mg·L-1)相比,不同浓度FA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面积,降低旱害指数、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随着FA浓度的增加其缓解效应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以700 mg·L-1 FA的作用效果最好。FA显著增加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的叶绿素含量、Rubisco和Rubisco活化酶(RCA)活性及基因表达、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单位面积吸收光能、捕获光能、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和PSⅠ活性,降低K点的上升,维持叶绿体超微结构。温室控水试验表明,FA可显著增加干旱胁迫下温室黄瓜的水分利用效率,促进干物质量的积累,增加果实中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单宁含量。综上,施用FA可在干旱条件下提高温室黄瓜产量,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