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系统与耗散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鸿 《生态学杂志》1989,8(4):51-54
1977年,比利时著名科学家伊·普里高津成功地提出耗散结构理论,荣获了诺贝尔奖。普里高津的理论告诉我们:“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各元素的作用具有非线性特点,正是这种非线性的相关机制,导致了大量离子的协同动作,突变而产生有序结构。”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研究系统怎样从混沌无序的动态向稳定有序的结构组织演化及其规律,故也称为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这一系统理论的奇葩,对于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这一理论使我们对生态  相似文献   
2.
汪达 《生态学杂志》1991,10(3):67-71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重要资源。我国人口逐年增长,而淡水资源数量有限。多变的自然降水及频繁的旱涝灾害,一直决定着我国农业收成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盛衰。  相似文献   
3.
4.
鱼类和大型底栖生物等礁栖生物是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信息是全面评价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必要基础数据。基于录像样带法,分析了2018年12月底海南省三亚市亚龙湾珊瑚礁区17个站位礁栖鱼类和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数量分布及相似性,揭示了其中的生态警示,并提出相应的监管建议,旨在保护和恢复亚龙湾的珊瑚礁。结果表明:亚龙湾西岸及东排、西排共发现鱼类8科21属35种,以雀鲷科、隆头鱼科为主,平均密度为0.20尾·m-2,金尾雀鲷、斑棘眶锯雀鲷和细鳞光鳃鱼为优势种;最近15年来,亚龙湾的鱼类资源持续衰退,目前已近于枯竭。另一方面,调查区的大型底栖生物以软珊瑚、大型底栖藻类、海百合和海胆为主,各类群的数量分布有所不同;造礁珊瑚的敌害生物小核果螺和长棘海星密度皆很低,目前尚不会对珊瑚礁构成威胁;整体而言,大型礁栖生物群落在亚龙湾西岸与东排、西排有较大的差异,间接反映出岛礁与岸礁环境存在差别,不过亚龙湾西岸湾口段的环境条件可能更接近岛礁;由于部分海区大型底栖藻类较多及可能存在的富营养化趋势,维持金尾雀鲷或其他植食性鱼类与藻类规模两者间的平衡,对恢复和保持亚龙湾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尤为重要;同时,管控来自青梅河等的陆源污染,也是控制亚龙湾大型海藻增殖的关键;相比于海参,海百合对大型底栖藻类的依赖程度较低。调查区造礁珊瑚覆盖率与礁栖生物数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可能与亚龙湾珊瑚礁退化严重及现存的种类以团块状造礁珊瑚为主,其构建的珊瑚礁生境空间异质性相对较低有关。为更好地保护亚龙湾的珊瑚礁,建议关注亚龙湾的水质,加强对捕鱼、潜水观光等旅游活动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应该立即实施长时间的渔业禁捕来恢复亚龙湾的渔业资源,并定期监控关键种群的数量变动。  相似文献   
5.
王诺 《人与生物圈》2013,(Z1):150-160
美丽中国是生态中国,也是美好中国,需要动植物、生态、地质等自然科学家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发现、展示和研究自然之美的生态文学作家和生态摄影家做出贡献。保护、修复与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更多生态文学家和研究者的共同参与。本期刊登的原创文章和第一手的图片就是这样的自然与文化跨学科综合考察的成果。作为第一个参与中  相似文献   
6.
猫儿山水源涵养林保护站的建站目的就是保护漓江的水。漓江水有两个特点:长流、清澈。后者保护区无法顾及,但对于前者却可以发挥主导作用,努力保证漓江水能够长年累月的奔流下去。但是,近几十年来,漓江源的水却越来越少。据资料记载,上百年前,猫儿山水源充足,溪流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7.
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有天敌,但这些动物不仅没有被天敌消灭,还与它们共存了下来,逐步形成了生态平衡。可见,这些聪明的动物们都有着各自的独门秘笈——一套属于自己的防卫策略。而在这些策略中,最直接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报警,即一个动物会将危险通过某种通讯行为告之另一个或另一群动物。那么,动物们会采取哪些方式报警呢?是不是只有“发出叫声”这一种方式呢?它们报警是为了提醒其他同伴注意,还是为了保护自已呢?种种问题隐藏在报臀行为的背后,等待人们云发掘。  相似文献   
8.
猫的启迪     
邵韵平 《植物杂志》2010,(9):112-112
俗话说:不管白猫黑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如今,人们养猫的意义不单纯是为了防鼠灭鼠,全球不少的人们把猫作为宠物朋友。例如,饲养波斯猫、中国猫,已经成为人们业余生活添乐增趣的一部分。人们的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之情,也体现了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利于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RTI)是妇产科常见的感染,WHO给予的定义是由正常存在于生殖道的微生物或外界微生物在医疗操作中或在性接触中进人生殖道引起的感染。生殖道感染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内源性、医源性感染和性传播感染(sexual transmited infections,STIs)。  相似文献   
10.
微生态调节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指导下,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动物、植物和人)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佳态的益生菌(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的制品。它既不同于目前广泛应用的化学药物,也不同于传统中草药,它是以全新的概念、治疗理论为指导的一类新的生物制剂。在作用方式上兼具能消除病因的治疗剂和疾病、症状阻抑剂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