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7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221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461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勇  凌旋  童昀 《生态学报》2021,41(19):7542-7554
以典型旅游城市三亚市为案例地,利用2006-2018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借助ENVI、ArcGIS平台定量识别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在1km×1km格网尺度下估算旅游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结合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及其与旅游地发展的时空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2006-2018年间,三亚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由6.73×109元降至5.76×109元,累计减少9.78×108元;(2)空间格局上,三亚市呈"南低北高"空间分异格局,2006-2018年增值区域连片分布于崖州区、天涯区、吉阳区南部区域,且呈逐年减少趋势,减值区域集聚于天涯区东北部、海棠区;(3)空间集聚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截面各年份均呈显著空间正相关且相关性先降后增。高高集聚区位于天涯区北部区域,低低集聚区分布于沿海、海湾地区;(4)旅游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化特征关联性较强。三亚市天涯区北部林地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略有下降但绝对数值稳定,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要来源;旅游发展较为迅速的三亚湾、崖州湾以及海棠湾,相对增值区域较多,但绝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显著,严重滞后于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2.
基于价值评估的黄山市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建  吴见  徐飞雄  吕俭 《生态学报》2021,41(2):665-679
评价与分析特定区域的生境质量及其时空变化对其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典型旅游城市黄山市为研究区,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模型、基于NPP与NDVI的生境质量指数评价、InVEST生境质量评价模型、空间分析等模型与方法对黄山市1987-2017年生境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987-2007年,黄山市生境质量总值持续下降,2017出现回升,但生境受到的威胁仍增加,生境最优区为北部太平湖区域,生境质量低值主要分布在各县区主城区;生境质量栅格等级变化以4等级转变为3等级为主。(2)1987-2017年,黄山市105个乡镇(街道)中有84个乡镇(街道)生境质量有所下降,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域;北部环太平湖区域的乡镇为生境质量"高高"型聚集区及热点区域,屯溪区、徽州区南部、歙县、休宁县主城区的各镇为生境质量"低低"型聚集区及冷点区域。(3)黄山市城市发展对生境质量影响较大,大体上距离城市中心点越近的圈层,生境质量越差;距离黄山市旅游中心点10-20、30-40、40-50 km的3个圈层形成生境质量低值点,为旅游与城区互助发展的结果;黄山市旅游与生境质量空间分布相关性较强,旅游设施、景区核密度越高,低等级生境质量占比越高。  相似文献   
3.
王成武  崔彪  汪宙峰  谢亮  陈雅靓 《生态学报》2022,42(9):3794-3805
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和濒危动植物而划分的特定区域,在涵养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川省有自然保护区166处,类型丰富多样,是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对象涵盖珍稀动植物,保护功能涉及物种、水源和生态环境,与国家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共同维系着中国西南地区,乃至青藏高原东缘的生态系统。因此,研究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1963-2018年间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①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以集聚为主,呈现集聚-随机-集聚的变化特征,且前期变化幅度大,后期变化幅度小,总体发展明显分为1963-1998年的单核形成与发展阶段和1998-2018年的双核阶段;②四川省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区域,其均衡度类型在时间上表现出由"差距悬殊"到"差距较大"的演变特征;③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重心活动范围相对较小,基本稳定在阿坝州南部。标准差椭圆的长短半轴和面积均变化强烈,总体呈现出大幅度的增长,空间分布由南-北向演变为东北-西南向;④自然保护区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双重影响,高密度区域分布在地势适中、气候温和、河流众多、土壤肥沃、人口稀少的阿坝州南部与东部地区。未来,四川省生态功能建设应该立足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的特点、分布状况,对自然保护区分布较少的川西北、川东北和川南部分地区进行优化布局,以加强这些地区的生态功能建设。同时,探索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模式,实现自然保护区与周边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易扬  胡昕利  史明昌  康宏樟  王彬  张辰  刘春江 《生态学报》2021,41(19):7796-7807
基于1999-2015年的MODIS 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应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重标极差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中游的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NDVI均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0.72增加到0.80)。从空间分布来看,NDVI低值区域(0.1-0.5)占1.40%,高值区域(>0.7)占87.15%;NDVI空间格局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低值区域表现为以三省省会城市为中心向外辐射。Hurst指数显示,研究区大部分区域(60.54%)的NDVI变化趋势具有不确定性,持续性改善区域(34.78%)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区,持续性退化区域(3.26%)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的较发达城市区域。在年际尺度上,研究区NDVI与各气象因子关系均不显著;月际尺度上,NDVI与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显著相关,降水和日照时数有明显的时滞性。区域内NDVI动态趋势以不确定性发展为主,城市群周边NDVI呈现持续退化的区域应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5.
吴清  冯嘉晓  陈刚  陈婷婷 《生态学报》2020,40(16):5560-5570
以德庆县金林水乡为例,采用参与式观察和空间统计法,选取2000、2008年和2018年3个时段分析旅游发展对山岳型乡村旅游地"三生"空间的影响,并探讨了金林水乡"三生"空间的发展瓶颈及优化路径。研究发现:(1)旅游开发前,金林水乡土地结构与用地功能单一且呈片状分布;村落呈现传统乡村风貌,基础设施不健全;空间形态变化稳定,扩张缓慢。(2)旅游开发后,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出现新型复合用地;土地功能利用复杂化,以服务旅游业为主;村庄景观风貌现代化,生活空间更加宜居。(3)旅游开发前后对比可得,土地平面占地规模化,空间用地以居民点为核心,呈圈层状向外围扩张;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互转化,乡村聚落重构特征较为显著;村落景观风貌的变化较大,呈现城镇化趋势。(4)金林水乡"三生"空间演化与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生产用地效率不高,生活用地质量较低,生态空间不断萎缩,在旅游产业发展上表现为旅游产品单一且缺乏创新,旅游服务功能不完善等。为此从生活空间的提质、生产空间增效、生态空间保护、旅游产业创新以及土地利用五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光质对一品红叶离体培养中形态发生及生化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德祥  冯文煦  张丕方  王凯基   《广西植物》1987,(4):339-345+360
本文讨论了将光质应用于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大规模细胞繁殖及形态发生调控的可行性,并测定了一些形态及生化指标作为这种调控的参数。 以一品红试管苗的叶片作为外植体,置于MS培养基中并分别培养于白(W)、红(R)、黄(Y)、蓝(B)、绿(G)色光及黑暗(D)下,一个月后进行测定。蓝光和黄光明显促进出苗。而愈伤组织形成的情况则正相反,红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黄光效果最差。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力及蛋白质、RNA、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与愈伤组织形成有较为一致的关系,但与分化不直接相关。 实验中还测定了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白光与蓝光均能促进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但蓝光中chl b/chl a的比率较高。此外,本文尚涉及暗处理中的晶质化现象(vitrification)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1480个颅骨中发现顶骨凹陷变薄的有16例。对其性别、年龄、颅形以及凹陷的形状、深度和骨质厚度作了观测,利用骨磨片和X线摄片对凹陷部分骨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种凹陷均见于老年人,多数为双侧性。凹陷是由外板内凹而成,不涉及周围组织。X线侧位片显示凹陷处有宽带状低密度阴影。骨组织磨片显示在骨改建过程中,出现未满围骨单位增多,骨陷窝闭塞,造成局部的骨萎缩。  相似文献   
8.
大豆光合日变化与内生节奏的关系(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光照、温度、温度和CO_2浓度都相对恒定的条件下,大豆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都显现出早晚低,中午高的周期性变化。这是由大豆内生节奏造成的,能为环境因素所调整,与光合作用的午休并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两个田间栽种的大豆品种在鼓粒期的光合速率有明显的午休,此时呼吸速率也出现午休。在全天中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在9:00~17:00时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大豆叶片的光合午休以及下午光合速率明显低于上午的现象不是呼吸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渤海南部半滑舌鳎的食性及摄食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窦硕增  杨纪明 《生态学报》1992,12(4):368-376
本文研究了渤海南部半滑鳎的食性及其摄食的季节性变化,胃食物分析结果表明,半滑舌鳎为底栖生物食性鱼类,以虾类,蟹类,双壳类及部分中下层小型鱼类为主要食物,兼食一些多毛类,头足类,腹足类,棘皮动物及海葵,半滑舌鳎终年摄食,其摄食强度的周年变化不大,半滑舌鳎常年捕食鲜明鼓虾,日本鼓虾,口虾蛄,隆线强蟹及泥古隆背蟹等。夏季加强捕食小刀蛏,凸壳肌蛤等双壳类,降春季外还捕食一些以虾虎鱼为主的中下层小型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