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云南西双版纳桑寄生植物传播与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肖来云  普正和 《生态学报》1994,14(2):128-135
在西双版纳地区寄生植物的种子是鸟类传播。传播的鸟类主要是啄花鸟科的纯色啄花鸟,红胸啄花鸟,朱背啄花鸟和黄肛啄花鸟等。寄生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一是鸟类蚕食除去外果皮的种子或外果皮果肉相互连着的种子,经消化道消化吸收大部分果肉或外果皮后,将种子排出体外,其次是鸟在觅食中遗漏种子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2.
(Morus alba L.)属科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黄褐色,韧皮纤维发达,树体富乳浆。本种适应性强,生长快,喜生于温暖、轻松沙质壤土,耐盐碱,除高寒地区外分布全国各地。我国是世界上栽养蚕最早的国家,早在殷商时代即有文字记载,对的利用历史悠久,但当时限于养蚕和药用。本文就的综合利用作一综述报导。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桑属小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描述中国海属一新种:拟海(Sonneratia paracaseolaris Ko, E. Y. Chen et W. Y.Chen).重新发表海属7种检索表,并将原隶属海组的海南海S.hainanensis Ko, E. Y.Chenet W.Y.Chen改隶无瓣海组,因其过去被认为是花瓣的部分实为退化雄蕊.  相似文献   
4.
无瓣海是广西从自治区外引进的外来红树林树种,采用定量化算法精确估算无瓣海地上生物量对红树林生态修复以及海洋蓝碳监测提供经验和方法。论文以广西茅尾海自然保护区无瓣海红树林为研究对象,以野外实测无瓣海红树林地上生物量数据和Sentinel-1/2卫星提取的后向散射数据、波段数据、植被指数数据和纹理指数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分析各遥感因子与实测红树林地上生物量之间的重要性关系,采用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对比了不同的变量组合对模型精度的影响,最后基于优选的变量组合反演了无瓣海红树林的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1)研究区无瓣海红树林实测树高范围为1.55—13.58m,平均值为8.37m,胸径范围为0.7—41cm,平均值为15.62cm;(2)通过XGBoost算法优选的21个特征变量组合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其模型在测试阶段R2=0.7237,RMSE=21.70Mg/hm2。XGBoost算法反演研究区无瓣海地上生物量介于19.14—138.46Mg/hm2之间,平均值为51.92Mg/hm...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螟Diaphania pyloalis幼虫不同饲养密度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测定了室内同一条件下5个幼虫密度(130, 650, 1 300, 1 950和2 600头/m2)下螟生长发育和繁殖指标,包括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化蛹率、成虫羽化率、蛹重、产卵期、单雌产卵量等。【结果】幼虫密度对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幼虫密度偏低或偏高都不利于螟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中以1 300和1 950头/m2 2种幼虫密度下的螟幼虫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状态均最佳且两密度下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1 300头/m2密度下,螟的幼虫历期、蛹历期和成虫历期分别为11.32, 6.33和5.31 d; 1 950头/m2密度下,螟的幼虫历期、蛹历期和成虫历期分别为11.50, 6.00和5.47 d。1 300头/m2幼虫密度下,螟化蛹率、成虫羽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分别为86.67%, 100%和86.67%, 1 950头/m2<...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健康树内生菌中分离获得对疫病病原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mori)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优化其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为其生防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从严格表面消毒的树根茎中分离内生菌,采用平板划线法纯化内生菌,用抑菌圈法筛选拮抗菌;根据菌株的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结果】从健康树中分离获得内生菌77株,其中,编号为SWg2的菌株对疫病病原菌具有强而稳定的抑制作用。菌株SWg2的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泛菌属(Pantoea sp.)相符,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它与成团泛菌(P.agglomerans)的亲缘关系接近。研究表明其最佳发酵配方和培养条件为:甘油(2.00%)、硝酸铵(2.00%)、KH2PO4(0.10%)和MgSO4·7H2O(0.15%),起始pH为7.5,装瓶量20 mL/100 mL,最适培养温度为28℃,转速为170 r/min,种子液接种量为4%,摇瓶培养5 d。【结论】经鉴定,对疫病病原具拮抗作用的树内生菌SWg2为成团泛菌(P.agglomerans),命名为成团泛菌SWg2。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后对疫病病原菌显示出更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苍溪49×6031人工杂交种子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碱和60Co-γ射线复合诱变,从诱变群体中选择出优良单株培育成优质、高产树新品种川7431,新品种经四川省品种区域性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表明:新品种川7431具有生长势旺、叶片大而厚、节间密、高产、优质、遗传性状稳定等特点。全年平均产叶量33034.25 kg/hm2,比对照湖32号增产20.26%。用该品种叶养蚕的试验成绩为:万蚕收茧量19.56 kg,万蚕茧层量4.61 kg,5龄50 kg产茧量3.75 kg,分别比对照湖32号提高10.37%、10.43%、8.32%。秋叶硬化迟。新品种适合在四川省的平坝、丘陵、特别是容易发生干旱的蚕区栽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叶细脉中伴胞的超微结构,采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叶细脉中伴胞进行观察,着重伴胞与相邻细胞界面上胞间连丝发生频率.结果表明,(1)伴胞含丰富细胞器,细胞壁光滑,无壁内突;(2)伴胞细胞壁上具有大量胞间连丝,胞间连丝通常聚集,并常发生分枝;(3)伴胞与不同类型细胞界面上的胞间连丝发生频率有差异,伴胞-维管束鞘细胞界面上发生频率为25.12±1.83个/μm2,伴胞-伴胞界面上20.18±1.7个2/μm2,伴胞-维管薄壁细胞界面上5.42±0.6个/μm2.基于上述观察,认为叶细脉中的伴胞属于1-2a型,韧皮部装载途径属于共质体类型.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我市开展的"举市三年大造林、加快治理荒漠化"生态工程提供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产业化前景好的优良造林树种,加快生态建设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对我市生态产业进行了现状调查和综合评价,并对今后生态产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同时也为东北地区及干寒地区生态产业发展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从健康树茎中分离筛选对断枝烂叶病菌具显著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为该病生物防治奠定研究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分离树内生菌,抑菌圈法和平板对峙法筛选抑菌活性稳定的内生拮抗菌;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检测和基于16SrDNA、gyrA和gyrB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拮抗菌进行菌种鉴定;利用抑菌圈法测定拮抗菌株活性发酵液热稳定性,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活性发酵液抑菌谱;并通过观察拮抗菌对断枝烂叶病菌BoeremiaexiguaGXH1菌株生长及菌丝形态的影响,扩增抑菌活性物质合成关键基因,以及采用酸沉淀法提取拮抗菌株脂肽类化合物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LC-MS),初步探究可能的抑菌机制。【结果】从健康树茎中共分离获得17株树内生细菌,并从中筛选获得一株对断枝烂叶病菌B.exiguaGXH1有稳定拮抗作用的树内生细菌NPJ13菌株。该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与芽孢杆菌属一致,基于16SrDNA、gyrA和gyrB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的亲缘关系最近,且处于系统发育树的最小分枝,故将NPJ13菌株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命名为B. velezensis NPJ13。NPJ13菌株对灰霉病菌SWU5、核地杖菌SXSG-5、核盘菌PZ-2及烟草疫霉SWU20等12种病原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活性发酵液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NPJ13菌株会导致断枝烂叶病菌GXH1菌丝发生扭曲、膨大、透明度增加、断裂等畸变现象;基因检测结果显示NPJ13菌株基因组中具有PKSI、NRPS、Sfp、ItuD、Srfc等5种抑菌活性物质合成关键基因,LC-MS检测结果表明菌株NPJ13脂肽类粗提物中含有表面活性素和伊枯草菌素。【结论】本研究分离筛选获得一株对断枝烂叶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树内生细菌B. velezensis NPJ13菌株,为断枝烂叶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