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持续皮下输注赖脯胰岛素与常规注射预混赖脯胰岛素对老年非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观察组用赖脯胰岛素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对照组用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25注射液,2次/d,常规皮下注射。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及适量运动,共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持续皮下输注赖脯胰岛素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是控制老年非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较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吴志邦  龚林 《四川动物》2005,24(1):97-97
利用肠系膜铺片制作间皮,传统的方法取材于大白鼠或蛙的肠系膜,用硝酸银染色后显示出细胞界线,但由于肠系膜为双层结构,细胞界线出现重影,影响观察。曾有人改用蟾蜍腹膜壁层制作间皮铺片,均由于间皮不典型,并有大量色素细胞沉着,其结果不理想。我们对犬、猫、兔几种动物的肠系膜制作间皮进行比较,发现兔的肠系膜结构为单层,染色出现的细胞界线清晰,无色素沉着的影响,为较理想的制作间皮的组织材料  相似文献   
3.
杨杰  侯先光  董渭 《古生物学报》2008,47(1):115-122
昆明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乌龙箐段所产的节肢动物Guangweicaris Luo,Fu et Hu,2007,为研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后节肢动物辐射特征提供了重要资料。罗惠麟等(2007)在报道该节肢动物时,因标本不完整,对其头部和尾部特征均作了错误鉴别和描述。笔者根据完整且保存有软体附肢的标本,对Guangweicaris Luo,Fu et Hu,2007作了重新研究和复原,据此讨论了该节肢动物的分类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4.
匍匐茎草本蛇莓克隆构型对不同海拔的可塑性反应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克隆植物构垢可塑性可使它在不同海拔的环境中通过克隆生长,调整其对不同海拔的资源获取对策,因而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在一海拔高度实验中,铺匐茎草本蛇莓(Duchesnea indica)经历了不同海拔(400、800、1200和1600m)处理,以研究不同海拔对蛇莓克隆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增加,间隔子长度,分株密度,分枝角度和分枝强度呈二次曲线变化,在不同海拔生境中,蛇莓克隆构型相关特征的可塑性变化可用动态Logistic模型进行了模拟和预测,拟合效果良好,结合植物对环境异质性的利用对策,对所揭示的蛇莓克隆构型可塑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茹继宗 《人类学学报》1988,7(2):182-182
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在江陵枣林铺发掘了一座西汉古墓。墓中死者遗体被丝织品包裹,经清理,所有软组织已全部腐烂,仅存一付较完整的骨骼,出土的遗物中,未发现有关墓主人姓氏和生卒年代的记录,这就使判别该例个体的年龄与性别的鉴定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陕南早寒武世早期Quadrapyrgites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序幕阶段的梅树村期,生物类群大规模辐射,身体构型快速革新,与前寒武纪生物群面貌明显不同.最近在陕南宁强宽川铺地区梅树村期地层中发现了大量五辐射Punctatus及部分四辐射四方塔形壳属Quadrapyrgites,其中包括1个新种Quadrnpyrgites undulatuscostalis sp.nov..在此基础上对Quadrapyrgites进行了属征补充.双胚层腔肠动物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生命史的真后生动物演化开端,在生物起源演化历程上占据着关键的位置.本文为研究真后生动物起源演化、生物辐射、体型构建提供了重要实证.  相似文献   
7.
早寒武世最早期梅树村期处于“寒武纪大爆发”序幕阶段。在这一时期,生物类群发生了大规模辐射演化及其身体构型的快速革新,形成与前寒武纪生物群明显不同的生物组合面貌。最近在陕南宽川铺地区早寒武世早期灯影组宽川铺段地层中发现了数十枚呈三维立体精美保存的磷酸盐化奇异星状生物化石标本,通过形态功能分析及与其共生的Punctatus的口盘类比表明,该奇异星状生物很可能属于腔肠动物Punctatus的口盘,星状体的中心为该生物的口部。而腔肠动物的出现标志着真后生动物的开始,在生物起源演化历程上占据着极其关键的位置。本文报道的奇异星状生物可能代表了初具原始触手的腔肠动物早期演化类型,为研究真后生动物起源演化、功能进化提供了新的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8.
陕南寒武纪早期宽川铺组微体球状化石类型多样,如何正确辨别这些球状化石的生物属性是当前早期生命演化古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在宽川铺组中发现了一类为数众多,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不规则的帽状隆起结构以及翻边帽沿的帽状化石。研究表明这些帽状化石均为不完整的个体,其完整形态呈不规则的凹球形。根据帽球状化石帽身的数量和相对位置,这类化石可划分为"单帽型"、"双帽型"和"复帽型"三种类型。这些凹球状化石呈双层壳壁,内壁光滑,外壁粗糙。因为凹球状化石形态及其表面小孔与微体藻类、后生动物的胚胎以及壳体化石差异都非常显著,所以推测这类化石可能与带壳原生动物亲缘关系最为紧密。  相似文献   
9.
以宽川铺生物群中获取的磷酸盐化立体保存的胚胎化石为研究材料,对胚胎化石表面超微结构和内部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并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胚胎化石表面被一单层光滑卵膜结构所包裹,卵膜之下胚胎形态多样;刺状结构位于卵膜之下,为原生质胚胎分泌而成的保护层,出现在不同大小和不同类型的胚胎中。结果表明:1)单一依靠胚胎大小或者表面结构不能作为胚胎的分类依据;2)与现生海葵等动物胚胎表面微绒毛相似,Olivooides表面刺状结构可能具有保护胚胎和生态扩散的功能;3)带刺Olivooides很可能发育成为动物演化早期最简单的带刺幼虫形式,是动物间接发育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陕南寒武系底部宽川铺组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小壳化石,还以磷酸盐化的方式立体保存了多种软躯体动物的胚胎和成体化石,为研究早期动物矿化模式、个体发育方式以及动物躯体构型的早期辐射过程提供了非常关键的信息。然而宽川铺生物群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化石系统分类及亲缘关系探索,对生物群的沉积背景、埋藏过程和保存模式的分析甚少。本文以宽川铺生物群的核心产出层位——陕西省西乡县大河镇宽川铺组下部磷质碎屑灰岩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一类管状化石圆管螺及其围岩进行了显微结构学和显微谱学综合分析,获得了化石显微结构和关键结构对应的元素、矿物成分等信息,讨论了管状化石圆管螺的埋藏过程和保存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该研究对理解宽川铺生物群的埋藏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