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生物技术世界》2008,(2):91-91
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在藻类体内发现了6个生物钟基因,这项成果可能有助于科学家研究生物钟的进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生代轮藻类的新发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3.
第四纪沟鞭藻类在海南岛砂质白云岩中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该文所研究的样品采自海南省儋县排浦乡,为一套珊瑚岸礁海蚀坪潮间带的更新世砂质白云岩。作者对其中两块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获得沟鞭藻类囊孢4属10种,其中包括1新种2未定种。文中除了对这些属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以外,还讨论了它们所反映的古环境,认为含有这些化石的砂质白云岩是暖温带浅海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该文记述了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所在地,湖北宜昌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中发现的小刺球藻类化石Micrhystridium regulare,regulare,讨论了它们的产出层位及其归属,并对小刺球藻类化石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分布作了简要的归纳,最后提出了小刺球藻类化石在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的划分和大区域地层对比中重要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评价了六种选矿药剂对藻类的毒性效应,它们对斜生栅藻的毒性大小排列顺序是:二号油>Fu>0145>Yx>MPA>S-808,96h-EC_(50)值分别为41.2,50.1,82.0,177.8,198.2和900ppm。六种选矿药剂对藻类毒性最大的是二号油,毒性最小的是S-808。对藻类细胞形态的观察结果表明,0145对藻类的细胞形态有轻度的致畸效应,在其它五种药剂的培养物中,均未发现畸变细胞。在室温下存放10d后MPA,0145和二号油,毒性明显下降,其下降速率的顺序是:MPA>0145>二号油。藻类对S-808具有净化脱色作用,100ppm浓度的S-808溶液经藻类作用32d后,其色度可减少48%,作用62d和93d,色度分别降低54%和58%。0145抑制藻类的光合放氧,经50,100和200ppm浓度的0145处理4h后,与对照相比,藻类的光合放氧速率分别下降15、34和36%。  相似文献   
6.
钟石兰 《古生物学报》1989,28(1):109-116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巴什布拉克组的时代归属长期以来说法不一(表Ⅰ),争论的实质是如何确定始新统和渐新统的界线问题。笔者曾于1980年,1982年两次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新疆塔里木盆地晚白垩世及早第三纪海相地层古生物专题研究队”赴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南部实地考察白垩纪和早第三纪地  相似文献   
7.
对渤海藻类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对渤海藻类的新认识。主要指明其为由顶和前间系组成的( 3Ia 或 3I)联合古口的性质,腰凸的数量(2—4个)和分布(2个位腹面,0—2个位背面)及腰褶的次生性质。据此,讨论了该类在多甲藻亚目中的系统位置。除修订本亚科所属的老属、种外,本文还描述了该亚科的2个新种和3个新形态型。并在回顾世界上非海相沟鞭藻的历史、阐述渤海藻亚科在地层中的产出及共生分子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地质、古生物证据,探讨了本亚科的古生态及它为多甲藻亚目中一支向淡水环境迁侈的先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绥滨地区晚侏罗世东荣组的沟鞭藻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黑龙江绥滨86-11孔的沟鞭藻类进行了初步研究,共描述化石10属16种(包括2新种,6未定种);其中不少是在我国首次描述的。这些化石分成两个组合,其优势分子分别为Gonyaulacysta jurassica和Amphorula delicata。根据组合内各分子的时代分布,两化石组合的时代分别为Late Oxfordian—Early Kimmeridgian和Portlandian期,并对其产出层位东荣组的时代作了讨论,认为属于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就对种类繁多的藻类植物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并企图建立一个科学的自然系统。由于藻类植物多数个体小,缺乏易于区分的外部形态特征,给研究工作造成一定困难。现代藻类分类系统的建立,主要依据化学资料和解剖学资料。近年来由于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特别是电子显微镜的运用,解决了许多藻类分类学中的疑点,有力地推动了藻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裸藻类植物的分支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了裸藻类的33个属级分类单位,以及它们的35个性状,利用分支系统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性状的演化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性状间的极性关系进行了和谐性分析,使性状间极性关系处在较为合理的状态,然后建立了分支分析的数据矩阵。应用徐克学建立的“演化极端结合法”进行微机运算.得简约系数远小于1(o.2159)的分支谱系图。根据分支诺系图对裸藻类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探讨,井与已有的关于裸藻类分类系统和演化假设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按照裸藻类的亲缘关系及单系原则,对裸藻类的分类等级进行了划分,初步提出了建立1门1纲5目的分类系统。按照在分支谱系中的演化地位,认为裸藻属的5个亚属,明显地都应是独立的属。同时对裸藻类的共生起源与演化的关系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