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鼠血液和脑组织中胆碱酯酶的昼夜节律童建(苏州医学院预防医学系苏州215007)研究生理功能的节律现象及其发生机理的科学称之为时间生理学。通过多年来的工作,在生命活动的各个层次上都发现了周期各异的生理节律,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昼夜节律。对于昼夜节律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记述中国西北地区东鳖甲属2新种:巴丹东鳖甲A.badainica Ba,Ren&Liu sp.nov.和古尔班东鳖甲A.gurbantunggutica Ba&Ren sp.nov.,提供了主要鉴别特征和形态图,并简要讨论了其昼夜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3.
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s (PDIs) are known t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folding of nascent proteins and in the formation of disulfide bonds. Recently, we identified a PDI from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CrPDI2) by a mass spectrometry approach that is specifically enriched by heparin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in samples taken during the night phase. Here, we show that the recombinant CrPDI2 is a redox-active protein. It is reduced by thioredoxin reductase and catalyzes itself the reduction of insulin chains and the oxidative refolding of scrambled RNase A. By immunoblots, we confirm a high-amplitude change in abundance of the heparin-bound CrPDI2 during subjective night. Interestingly, we find that CrPDI2 is present in protein complexes of different sizes at both day and night. Among three identified interac- tion partners, one (a 2-cys peroxiredoxin) is present only during the night phase. To study a potential function of CrPDI2 within the circadian system, we have overexpressed its gene. Two transgenic line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rhythm of phototaxis~ In the transgenic strains, a change in the acrophase was observed. This indicates that CrPDI2 is involved in the circadian signaling pathway and, together with the night phase-specific interaction of CrPDI2 and a peroxiredoxi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a close coupling of redox processes and the circadian clock in C. reinhardtii.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植入式遥测技术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在清醒无束缚状态下血压昼夜波动变化。方法取8只SPF级3月龄雄性SHR大鼠,进行C50-PXT植入子植入手术,恢复7 d后,用遥测系统进行24 h连续清醒无束缚的血压监测,并用EMKA分析软件对动态血压心率均值、24 h血压心率趋势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3月龄的SHR大鼠血压和心律呈昼夜节律性变化,白昼阶段血压明显低于夜间阶段(P<0.01),血压在1∶30~2∶30和20∶30~21∶30时出现两个高峰期,14∶00~14∶30时出现一低谷期。其中夜间阶段平均收缩压为166.02 mmHg,两个收缩压峰值分别为172.13 mmHg和171.38 mmHg;白昼平均收缩压是162.73 mmHg,收缩压谷底值为155.73mmHg。而心率两个高峰期出现在1∶30~2∶00和20∶00~21∶00,高峰值分别为375.00次/分和373.26次/分;心率低谷出现在11∶00左右,谷底值为310.91次/分,白昼和夜间的平均心率分别为328.85次/分和346.05次/分。结论 3月龄的SHR大鼠血压和心律呈昼夜节律性变化,血压和心率在夜间出现两个高峰,白昼出现一个低谷,且夜间的平均血压和心率要高于白昼,SHR大鼠的血压和心率的节律变化与其活动有关。植入式遥测技术可准确反映SHR大鼠血压昼夜的节律性变化,有助于正确评价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和高血压的生理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5.
松果体昼夜节律生物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GQ  Tong J 《生理科学进展》2004,35(3):210-214
在各种非哺乳类脊椎动物中 ,松果体起着中枢昼夜节律振荡器的作用。近来 ,在鸟类松果体中相继发现了几种钟基因 ,如Per、Cry、Clock和Bmal等 ,其表达的时间变化规律与哺乳类视交叉上核 (SCN)的非常相似。钟的振荡由其自身调控反馈环路的转录和翻译组成 ,鸟类松果体和哺乳类SCN似乎具有共同的钟振荡基本分子构架 ;若干钟基因产物作为正向或负向调节子影响钟的振荡 ;昼夜性的控时机制同时也需要翻译后事件的参与。这些过程对钟振荡器的稳定性和 /或钟导引的光输入通路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褪黑素对睡眠的调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Rao Y  Ku BS 《生理科学进展》1998,29(4):342-344
褪黑素独特的昼夜分泌节律有固定的相位关系。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在日行性运行,生理性的褪黑素浓度升高是睡眠的促发因子。外源性慢性给予褪黑素以调节睡眠节律为主;而急性给药,又 可观察到直接的催眠效果。褪黑素影响睡眠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它可通过对各种神经内分泌系统、神经递质及其受体、视交叉上核、体温以及神经免疫免疫的作用来参与睡眠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宽叶吊兰叶绿素生物合成的昼夜节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被子植物中,从谷氨酰-tRNA到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是由许多酶催化的级联反应,其中间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光反应活性和细胞毒性,因此这一过程在细胞内受到严格的调控。本研究通过检测宽叶吊兰叶片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的14种中间产物含量随昼夜节律的变化,探讨昼夜节律对宽叶吊兰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产物ALA(δ-氨基乙酰丙酸)、PBG(胆色素原)、ProtoⅨ(原卟啉Ⅸ)、Heme(血红素)、Mg-ProtoⅨ(镁原卟啉Ⅸ)、Chlide a(叶绿素酸酯a)、Chlide b(叶绿素酸酯b)、Chl a(叶绿素a)、Chl b(叶绿素b)受光诱导,而UrogenⅢ(尿卟啉Ⅲ)、CoprogenⅢ(粪卟啉Ⅲ)和Pchlide(原叶绿素酸脂)受黑暗诱导,尤其是Pchlide在黑暗中的积累量显著增加;Mpe(镁原卟啉Ⅸ单甲酯)和Mpde(镁原卟啉Ⅸ二酯)具有2个积累峰值,分别出现在中午12∶00和夜间24∶00。说明叶绿素生物合成受昼夜节律的调控,但其中间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规律与昼夜节律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初发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方法:将186例初发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24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A、B两组:A组为杓形组,共71例;B组为非杓形组,共115例,分别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B组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A组[(6.97±13.17)mg/L与(2.34±1.49)mg/L(P<0.01)],B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A组[(21.08±3.97)μg/mL与(11.14±3.32)μg/mL,P<0.01](P<0.01).结论:初发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炎症反应、尿微量白蛋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通过10% PEG-6000短期处理水培7~8 d的玉米(Zea mays L.)幼苗以及水分胁迫处理48 h后短期复水两个过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水分胁迫及复水处理数小时后成熟根段和幼嫩根段中4种主要玉米质膜水通道蛋白(ZmPIPs)的mRNA相对含量变化,以研究环境水分条件变化对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结果显示:正常水分条件与胁迫48 h后根成熟区和幼根区段的4种ZmPIPs的mRNA含量变化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周期规律,成熟根段中ZmPIPs的mRNA相对含量峰值出现在白天中午,而幼嫩根段中则在中午左右最低.水分胁迫后数小时内根中ZmPIP2;5明显下调而其他ZmPIPs变化不大;复水后幼根区段4种ZmPIPs的mRNA相对含量均大幅上调,而根成熟区的ZmPIP1;2和ZmPIP2;5却下调.研究发现,玉米植株对环境水分条件适应后,根成熟区段和幼嫩区段中4种PIPs转录调节的昼夜日变化规律相反;短期水分胁迫及复水时其根不同区段中ZmPIPs也进行着差异性转录调节;推测玉米根不同区段的结构和功能差异可能是这些差异的形成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亚磁场引起小鼠昼夜节律改变和热痛觉敏感增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外空间的亚磁场环境是影响宇航员健康的一种潜在风险因素.动物和人体实验表明,亚磁场显著影响个体行为和神经系统功能.但是,目前尚缺乏亚磁场对动物行为和生理等多方面影响的系统检测数据.本文构建了一个适用于动物饲养的亚磁场环境(< 500 nT),并系统检测了30天亚磁场处理对成年雄鼠(C57BL/6,4~6周龄,(20 ± 2) g)的昼夜周期、痛觉、情绪及激素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比地磁场中饲喂对照组,亚磁场中小鼠的昼夜饮水节律改变、热敏痛觉耐受能力和整体活动水平降低,但是没有发生焦虑或抑郁情绪.亚磁场处理后,小鼠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下降. 这些结果说明一个月连续亚磁场处理扰乱动物的昼夜活动节律和内分泌,随后可能导致其感知觉能力的变化和运动机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