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6篇
  免费   620篇
  国内免费   95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351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十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了细菌对很多药物的抗药性.为了克服细菌的抗药性问题,需要用新的思路去发掘新的抗生素,包括发掘细菌细胞中存在的抗生素作用的新靶点.蛋白质的分泌过程对于细菌是生死攸关的,它可能成为新药物的适合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和方法:用微血管口径直接测量技术,评介挥发性麻醉气体Isoflurane,KATP通道开放剂cromakalirn和非特异笥血管扩张剂sodium nitroprusside对精冠状动脉和细小分支直径的作用,并研究了KATP通道阻glibenelanide对血管口径的影响。结果:Cdibenclamide显著 Isonurane和cromalkalim的血管扩张作用,而sodiumnitrop  相似文献   
3.
4.
陈久亮 《蛇志》1997,9(3):33-33
蕲蛇酶对25例周围血管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陈久亮福建省长乐市陈修园医院350200笔者自1991年以来运用蕲蛇酶治疗周围血管疾病25例,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的观察,现小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观察病例25例,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最...  相似文献   
5.
给乌拉坦麻醉大鼠侧脑室注射P物质(SP)10μg 引起的升压效应,可被脑室注射纳洺酮15μg 部分阻断。将抗β-内啡肽抗血清、抗甲啡肽抗血清及抗亮啡肽抗血清各10μl 分别注入侧脑室预处理60min 后,再注入 SP,其升压效应明显减弱;而抗强啡肽抗血清则对其无影响。上述结果提示:大鼠脑室注射 SP 引起的升压效应,可能是通过释放β-内啡肽和脑啡肽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促胰液素对血管灌流大鼠离体胃运动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吕  王立东 《生理学报》1990,42(5):460-468
本工作采用血管灌流大鼠离体胃制备,探讨促胰液素对胃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促胰液素能明显抑制胃窦自发和五肽胃泌素兴奋的胃运动;(2)抗促胰液素血清可完全取消促胰液素的抑制胃窦运动作用;(3)抗生长抑素血清和消炎痛都能阻断促胰液素的抑制胃窦运动作用。上述结果提示,促胰液素的抑制作用除通过直接作用于促胰液素受体外,还可能部分通过胃窦局部生长抑素和前列腺素介导来抑制胃的运动。  相似文献   
7.
涂强  张卿西 《生理学报》1990,42(4):363-367
本文应用血小板生成液体培养体系,检测了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PO)对巨核细胞成熟及血小板生成的影响。r-EPO 能在1U 至6~U/ml 浓度范围内增加体系血小板数,r-EPO剂量与血小板数之间呈线性关系。r-EPO 还能促进巨核细胞 DNA 合成,并使 Ⅱ、Ⅳ 期巨核细胞比例增加,Ⅰ、Ⅱ 期巨核细胞比例减少。结果表明:r-EPO 可以促进巨核细胞成熟,并作为一种主要刺激因子,以增加血小板数的方式促进血小板生成。  相似文献   
8.
心房钠尿因子对麻醉家兔局部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工  何瑞荣 《生理学报》1990,42(1):37-44
在42只麻醉家兔,观察了静脉注射心房肽Ⅱ(AtriopeptinⅡ,APⅡ)对局部血流量以及动脉内注射 AP Ⅱ 对局部血管阻力的影响。结果如下:(1)静脉注射 APⅡ(30μg/kg)5min后,平均动脉压(MAP)降低11.0±1.5mmHg(n=8,M±SE,下同),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相似文献   
9.
血管平滑肌细胞外的Ca~(2+)通过多种通道进入细胞内。Ca~(2+)通道的本质是镶嵌在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糖蛋白,神经介质和药物可影响Ca~(2+)通道的功能。靠近胞膜的肌质网和胞膜内侧面的高亲和性Ca~(2+)结合位点是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储存和释放Ca~(2+)的主要部位。胞浆[Ca~(2+)]增高后在钙调蛋白的介导下引起血管收缩。高血压等血管性疾病的发生与其平滑肌细胞的钙动力学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0.
赵国民  朱培闳 《生理学报》1988,40(4):315-325
用河豚毒素(TTX)慢性阻断大鼠坐骨神经的冲动传导,使后肢不活动,经过不同时间(最长7d)后离体观察了快肌伸趾长肌(EDL)和慢肌比目鱼肌(SOL)肌纤维终板区的诱发动作电位。我们发现在不活动期间动作电位超射和上升速率逐步下降,并从第4天起部分肌纤维能在含有1×10~(-7)g/ml TTX的溶液中被诱发产生动作电位(称抗TTX动作电位),待至第7天时全部SOL肌纤维和90%的EDL肌纤维都能被诱发出抗TTX动作电位。与去神经肌纤维相比,不仅抗TTX动作电位出现较晚,并且其超射和上升速率较低。在去掉TTX阻断使肌肉恢复活动后,动作电位超射和上升速率渐趋恢复,抗TTX动作电位逐渐消失。无论是动作电位的恢复还是抗TTX动作电位的消失,EDL肌纤维均快于SOL肌纤维。本文还讨论了不活动化使肌纤维动作电位变化以及快、慢肌差别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