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水稻迁飞性害虫猖獗成因及其治理对策建议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7  
本文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阐述我国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ath))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近10—20年来的发生和危害状况后,分析认为,我国水稻迁飞性害虫的猖獗力害,与初始主源、生产水平和作物坏境及气候异常有很密切的关系。本文还对未来若干年内的发生趋势作了浅析,同时从宏观治理的高度提出一些建没性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
周俊 《化石》1996,(1):8-10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周俊一、地震与地震致灾地震即地下长期积蓄起来的巨大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几分钟或不足1分钟)内突然爆发,引起大地震动,所产生的振动波以震源为中心向四周传播,远在数千公里以外的地震台站的精密仪器都能测到。全球每年由仪器记录到的地震大约有1...  相似文献   
3.
“化石燃料”是化石形成的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俊 《化石》1997,(1):8-11
所谓“化石燃料”即我们常说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天然有机燃料矿产,本文主要针对天然油气的成因作些讨论。关于天然油气成因的两种观点──有机论与无机论之争前两篇文章《石油,来自何方?》、《同源说与石油成因》已作过一些介绍,尤其是以“同源”的观点对“无机论”作了分析和推论。本文是在前两文的基础上对两大成油学说的现有证据材料加以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特别是就有机成油机制作些探讨和推论,提出“二源成油说”及其例证分析。一、事实究竟说明了什么1.综合两大学说的证据材料,特别是模拟实验材料,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构成…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自治区二连盆地、海拉尔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煤层气产区,其中生物成因煤层气是煤层气的重要来源,但复杂物质转化产甲烷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尚不清楚。【目的】研究煤层水中的微生物代谢挥发性脂肪酸产甲烷的生理特征及群落特征。【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二连盆地和海拉尔盆地的四口煤层气井水作为接种物,分别添加乙酸钠、丙酸钠和丁酸钠厌氧培养;定期监测挥发性脂肪酸降解过程中甲烷和底物的变化趋势,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原始煤层气井水及稳定期产甲烷菌液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除海拉尔盆地H303煤层气井微生物不能代谢丙酸外,其他样品均具备代谢乙酸、丙酸和丁酸产生甲烷的能力,其生理生态参数存在显著差异,产甲烷延滞期依次是乙酸丁酸丙酸;最大比产甲烷速率和底物转化效率依次是丙酸乙酸丁酸。富集培养后,古菌群落结构与煤层气井水的来源显著相关,二连盆地优势古菌为氢营养型产甲烷古菌Methanocalculus (相对丰度13.5%–63.4%)和复合营养型产甲烷古菌Methanosarcina (7.9%–51.3%),海拉尔盆地的优势古菌为氢营养型产甲烷古菌Methanobacterium(24.3%–57.4%)和复合营养型产甲烷古菌Methanosarcina(29.6%–66.5%);细菌群落则与底物类型显著相关,硫酸盐还原菌Desulfovibrio(12.0%–41.0%)、互营丙酸氧化菌Syntrophobacter(39.6%–75.5%)和互营丁酸菌Syntrophomonas(8.5%–21.9%)分别在乙酸钠、丙酸钠和丁酸钠处理组显著富集。【结论】煤层气井水微生物可降解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并具有产甲烷潜力;乙酸可能被古菌直接代谢产甲烷,而丙酸和丁酸通过互营细菌和产甲烷古菌代谢产甲烷。Desulfovibrio、Syntrophobacter和Syntrophomonas分别在乙酸、丙酸和丁酸代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结果为煤层气生物强化开采提供了一定的微生物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自然选择和性选择角度分析,同性性行为的存在是一个进化悖论,其成因和意义是当今进化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综述了昆虫同性性行为的发生、进化意义和遗传基础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昆虫同性性行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希望本文能引起更多科学工作者关注昆虫同性性行为,并积极投身到此项研究中来,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蝗虫灾害的特点、成因和生态学治理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介绍了蝗虫灾害发生的特点与发生动态,分析了蝗虫害害形成和再猖獗的主要原因。探讨了黄河流域和广大特区蝗虫灾害特点,提出了蝗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研究建议与生态学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疆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荒漠化土地分布现状1.1 分 布北倚阿尔泰山南麓,南亘昆仑山北麓,东至甘、新和中蒙边界,西达哈萨克斯坦荒漠。新疆荒漠化土地地理垂直分布相差悬殊,准噶尔盆地海拔179~1000m,塔里木盆地海拔780~1500m,昆仑山、阿尔金山、天山南坡海拔1500~3100m,阿尔金山库木库里盆地海拔3900~5000m,而吐鲁番盆地为-154m。在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北坡、天山南北坡、阿尔泰山南坡的山前洪积平原上分布着大面积卵砾粗岩片碎石戈壁。在罗布泊、乌尔禾谷地、吐鲁番盆地、英吉沙、库车、莎车等县的洪积细土平原和湖积平原高台地上,分布着风蚀残丘(雅丹地…  相似文献   
8.
《生物磁学》2010,(13):I0004-I0004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男性酗酒会增加罹患胰腺癌风险。研究成果5月19日刊登在《癌症成因和控制》(Cancer Causes & Control)杂志的网络版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我国实施临床路径的医院的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方法 文献研究法,即分析以“临床路径”为关键词,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搜索到的1 051篇相关文献,同时结合查阅互联网上的相关信息以及电话回访核对信息的方法。结果 我国实施临床路径的医院有162家,占全国医院总数的0.82%;162家医院在全国的分布情况为:华东、华中、华北、华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分别占37.7%、17.9%、14.8%、13.0%、7.4%、4.9%和4.3%;实施临床路径的医院在级别和隶属关系上存在不同,三级医院实施的数量要多于其他级别的医院;82.7%的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数量少于10个,4.8%的医院实施的病种数量在50个以上;临床路径实施的持续时间平均为2.02年。结论 我国实施临床路径的医院数量少,区域分布不平衡,进入临床路径的病种数量相对较少,病种较单一;临床路径实施的持续时间较短。我国临床路径的实施与推广,需要政府政策、医院、患者多方面的努力,为临床路径的实施与推广奠定更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Osteoporosis is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for old people. Genetic factors are considered to be major contributors to the pathogenesis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The vitamin D receptor (VDR) gene is a prominent candidate gene for the regulation of postmenopausal bone mass; however, despite extensive studies, controversy remains regarding its association with postmenopausal body mineral density (BMD) variation.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260 healthy postmenopausal Chinese women were genotyped at the VDR ApaI locus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Raw hip BMD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VDR ApaI polymorphism with and without adjusting for age (P=0.015 and 0.040, respectively). This genetic effect can explain 3.32% of hip BMD variation. However, the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vanished after correcting for both age and body mass index (BMI) (P=0.169). In addition, we observed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VDR ApaI polymorphism with unadjusted BMI(P=0.042) or BMI adjusted for age (P=0.049). The raw hip BMD was also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BMI (r=0.517, P=0.0001), with BMI explaining 26.35% of the variation of hip BMD. All of these facts prompt us to conclude that the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VDR ApaI genotype and hip BMD may be modified by BMI in postmenopausal Chinese women. Our findings may partially explain the earlier inconsistent association results concerning the VDR gene and BMD, and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incorporating covariates such as BMI into osteoporosis associat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