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源说与石油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俊 《化石》1997,(4):25-27
同源说与石油成因周俊关于石油(包括天然气)的成因曾在“石油,来自何方?”一文(见化石95-3期)中谈了一些看法,但这还远远不够,尤其是缺乏全面的分析。本文试就“有机说”与“无机说”的一些“事实证据”着手作些综合分析讨论,并将生命有机物起源与非生命有机...  相似文献   

2.
石油、天然气的成因,是石油地质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对此有各种不同的学说,归纳起来不外于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两大派别。解决这个问题,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随着石油勘探资料的不断丰富和油、气田开发的实践,人们发现绝大部分油气田都分布于沉积岩中。更...  相似文献   

3.
同号文 《化石》2003,(3):25-27
生物进化的两个最根本问题是 :最初生物的起源及不同物种的起源。关于最初生物的起源 ,主要有两种理论 ,一种是流传已久的神创论 ;另一种是近现代科学的推论。神创论在西方国家较为盛行 ,它起源于基督教的《圣经》 ,其主要思想是 :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神创造的 ,并且是在 6天内完成的。这种论调早已经被自然科学的发现和进步所唾弃。因为它掩盖了自然界演化发展的真正规律 ,过分简化了生物界起源与进化的这样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然而 ,近来西方的一些神创论的鼓吹者又别出心裁地提出 ,圣经中所说的“天” ,并非我们通常所指的 2 4小时…  相似文献   

4.
化石记载了地球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生物的生活和演化。因此,化石是古生物工作者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化石,可以确定生物群的面貌,研究生物进化的不同环节,为生物进化论提供证据;可以确定化石产出层位的地质时代,进行不同区域的地层对比,为寻找矿藏服务。化石代表着当时生活在地球表面的生物体,是生物圈的主要成员。同时化石又埋藏在不同时期的沉积物中,是岩石圈的组成分子。可见,化石是地球历史上古环境的当然“见证人”。化石本身就可以成矿,石油和煤都是不折不扣的化石。当今,以化石为原料雕刻的化石工艺品又以新的姿态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5.
肖继燕 《化石》1992,(2):17-17
由自贡恐龙博物馆和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二分厂共同承担的四川省重点科研项目“自贡市大山铺恐龙化石保护技术研究”已通过了省级鉴定。承担此项目的符安福、付乾明等同志经过四年多的努力,研制出一种以有机硅树脂为主体材料,配以适当增韧剂、耐光剂、催化剂、稀释剂等助剂的化石保护材料——GSB-5保护材料。有机硅树脂是氯硅烷经醇解、水解,缩聚而成的低聚物。它的主链由硅氧链组成,与石英相同,侧链是有  相似文献   

6.
金帆  邓建农 《化石》2004,(2):22-26
我国古代的先哲们很早就意识到沧海桑田的变迁,并把化石作为沧桑巨变的见证。晋代的道教祖师葛洪(公元2 84—36 4)在《神仙传·麻姑传》中,记载了麻姑与五方平的对话:“自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唐代的大书法家颜真卿(公元70 9—785年)在《麻姑仙坛记》中,根据他在今江西省南城县麻姑山顶一座古坛附近发现的化石推论:“高山中犹有螺蚌壳,或以为桑田所变”。北宋时期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公元10 31—10 95 )在他的传世之作《梦溪笔谈》中,更为科学地依据化石推断了河北太行山的海陆变迁与华北大平原的成因:“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  相似文献   

7.
贾程凯 《化石》2005,(3):8-10
客观的说,在上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有关恐龙的科学没有出现富有意义的进展。多数的时间都被用来分析研究在“恐龙热潮”中所发现的恐龙化石。在此期间仍不断有新的发现。例如,1902年在蒙大拿发现了赫赫有名的霸王龙。在1900年到1945年之间无论有怎样的新观点提出,都要归功于两次大规模的古生物考察活动。  相似文献   

8.
“古盗鸟”是一件从中国走私到美国的人为拼接的化石标本 ,被拼接的化石材料均来自于辽西朝阳近郊的早白垩世九佛堂组。 1 999年 1 1月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Sloan ,NationalGeographic ,1 999,1 96:98~ 1 0 7)将其命名为“辽宁古盗鸟” (“Archaeoraptorliaoningensis”) ,作为一种特征介于恐龙和鸟类之间的新类型而进行了报道。 1 999年 1 2月 ,徐星博士在研究采自辽西的兽脚类恐龙化石时 ,发现确凿证据表明“辽宁古盗鸟”标本是由不同动物骨骼拼凑而成 ,是一个人为的“物种”。 2 …  相似文献   

9.
建于1905年的我国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是包含植物园、动物园在内的综合性博物馆。创办人张謇,是清末状元,有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事业家。他把博物馆的物品分为天然、历史、美术三部,天然列于三部之首。他在论博物馆的文章中说:“凡动、植、矿物皆天然之属”,博物馆必须“搜集中外动、植、矿工之物”,以“资我学子,察识物理”;又说:“论天演之进化,天产之中有历史。”由于他有这样的认识,因此南通博物苑重视化石的收集和陈列。 1906年,苑中建了一座博物楼,楼下专门陈列自然标本,其中就有一些化石。1914年,又建了一座北馆,楼上收藏美术品,楼下陈列一具长达12米的长须鲸骨架,这是在黄海之滨吕四涣港附近出土的。同时把原在南馆陈列的各种化石一并移到北馆,陈列在一张特制的亭子式的四面大玻璃橱内。此  相似文献   

10.
李玉林 《古生物学报》1990,29(6):745-754
一、前言分子化石又称化学化石或生物标志化合物,它是表示地质体中检测到的、与天然生物体中某些已知化合物的结构有着广泛成因联系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如果说传统的古生物化石是反映古生物体骨骼结构及其形态特征的话,那么分子化石则是表示这些生物体内部某些标志性物质的化学结构类型,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生物群演化的最特征的“指纹”,可以从总体上反映古生物群的性质及其有机体内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蕴含着丰富的地层学信息。因此,分子化石同样具有重要的地层学意义和广阔的地层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曹颖 《化石》1997,(1):31-32
尽管有大量证据,但现代人类的起源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目前通常归之为“非洲起源论”和“多源论”两种观点。“多源论”是第一个综合性的现代人类进化理论。它解释了现代人类自更新世的起源及随后出现的地区多样性。“多源论”的首创者魏敦瑞认为亚洲和澳洲人形态的差异源于相对独立进化的中国猿人(Sina—nthroPus)和猿人(Plthocanthropus)。最近沃尔波夫(Wolpoff)等提出了一种早期多源说的修正版,认为“基因流”(geneflow)从中起了主导作用。“非洲起源论”要更新一些,它是基于在非洲和其他地区发…  相似文献   

12.
高渭清 《化石》2007,(2):13-16
时至今日,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已有147年了,1859年当他第一次提到“自然选择”这一进化观点时,化石能够为其提供的佐证微乎其微,从而使他在《物种起源》一书中不得不投入完整的两个章节,对不完整的地质记录进行详细阐述。1861年,人们首次发现始祖鸟(Archaeopteryx)化石时,只比达尔  相似文献   

13.
“活化能”与“能荷”是两个无关的概念,分别讨论。一、活化能在相当多的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教科书中介绍了活化能概念,特别是讲酶与活化能的关系时。但在有的书中对活化能概念有误解,另外的书中在讨论酶与活化能的关系时没有明确地把化学热力学的观点与化学动力学的观点区分开来。今就几个例子作些讨论。 (一)“应用加热、照射等方法,可以提高反应分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学者在化石起源问题上是有过重要贡献的。最早发表这样意见并且提出历史证据的人是章鸿钊。他在1936年著成的“中国地质学发展小史”中举出唐朝颜真卿,宋朝朱熹对螺蚌殼化石的理论作为证据来说明我国古代对化石起源很早就有了正确的认识。后来,1952年,方宗熙在他编的高中课本“达尔文主义基础”,1953,1955年本文著者在生物学通报中发表的两篇短文里,又举出了沈括关于螺蚌壳的正确理论。本文著者在收集生物学史资料时,经常注意这方面的古人贡献,并且积累了一些新的资料是以前没有被人作为我国宝贵文化遗产认识的。现在我把这些新的资料连同过去已知的资  相似文献   

15.
模拟酸雨-土壤酸化-杉木、木荷根系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引言酸雨是当今世界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引起各国政府及人们的极大关注。酸性降水对林木生长的影响目前有两种观点,即“由顶而下论”和“由底而上论”。持前一观点者认为,酸性降水淋洗树木叶子中的镁,伤害了树木的光合作用器官,影响树木的生长,导致森林的衰败。以西德学者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的文献中对“哈士蟆油”存在着完全不同的解释,主要有三种观点:哈士蟆油是“哈士蟆的脂肪”,“雌性哈士蟆的卵巢和输卵管外的脂肪”,“雌性哈士蟆的输卵管”。本研究通过对哈士蟆油干品形态结构的观察、显微切片的观察和化学成分的分析,否定了上述的前两种解释。形态结构、组织化学和成分分析的结果均表明:哈士蟆油是雌性哈士蟆(中国桂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或黑龙江林蛙R.am  相似文献   

17.
河南平顶山煤田植物化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篇暂定名为“平顶山植物化石的初步研究”,因采集者盛金章同志曾答应继续采集大量材料以供研究。作者拟待此继续采集材料寄到时,再作较详细的报告。对於采集和研究河南中部二叠纪植物的愿望,在过去的十五年中曾不断地盘旋於作者的脑中。在这一带地区,潘钟祥同志曾在1937年描述过两种很有科学意义的植物化石,定名为Pseudorhipidopsis brevicaulis 及P.baieroides。这两种化石发表以后,曾引起古植物学家的注意。德国Gothan 教授在1938年的论文第385页中曾特别指出:“就是在华夏植物群中,也含有若干特别令人惊异的东西,我们可从潘钟祥1937年的论文看出来,他描述了几种从前曾被川崎繁太郎定名为“Rhipidopsis”brevicaulis 等化石。这些化石有一中轴,两旁着生分裂成手指形的  相似文献   

18.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具有优异的纳米尺度显微成像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超微结构研究领域。文中根据应用TEM技术研究大孢子化石壁超微结构的实践体会,系统归纳和总结了大孢子化石TEM样品制备的前处理过程,主要步骤包括:材料选取、梯度脱水、包埋剂配比、梯度渗透、包埋、聚合、超薄切片和染色。运用上述TEM实验技术,文中以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龙华山剖面中泥盆统吉维特阶上双河组分散拟网龙华山大孢(Longhuashanispora reticuloides Lu and Ouyang, 1978)的壁层超微结构为研究案例,揭示了这类孢子壁主要由三层薄壁组成,包括内部基底层、中部疏松层和外部致密层,其射线唇基底层下部具有近平行排列的多细纹带结构。此类大孢子的多细纹带结构与从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下泥盆统埃姆斯阶Campbellton组同孢植物化石Leclercqia complexa Banks et al., 1972中发现的原位小孢子射线唇基底层下部的多细纹带结构特征非常相似。此外,两者都具有相似的完全弓形脊和远极表面刺瘤状二型纹饰。因此综合外壁超微结构和纹饰形态特征,文中认为Longhuashanispora reticuloides的母体植物可能属于同孢植物向异孢植物演化过程中的过渡类型植物,并与Leclercqia complexa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当前研究表明TEM技术在孢粉化石壁超微结构研究领域中具有独特优势,可为深入研究大孢子形态分类和揭示其与母体植物的亲缘关系提供新的线索,也可以被推广和应用到其他微体有机壁类化石的超微结构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02年3月,山东省日照市在修筑同三高速公路时,于东港区日照街道黄家河大桥工地挖掘出1枚象臼齿化石。这是首次在日照市范围发现象化石。该象臼齿齿冠面轮廓近长圆形,保留齿板9个,咀嚼面9个,后边若干齿板未保存。齿板频率6。从咀嚼面上看,前4个齿板已磨蚀呈长条形,第5、6两个齿板已磨蚀呈“·—·”形,第7、8、9三个齿板呈“……”形。釉质层2mm,后边具强烈褶皱,第2、3、4三个齿板中央后面有中尖突。咀嚼面中部微凹,约比两边下陷1·5mm。保留齿板长155mm,宽79mm(第3脊),重2900g。在挖掘现场,还有3片散落的齿板,尚难断定是否来自上述臼齿。现…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生命科学:活力论的复兴?吴家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  从古至今,在对生命现象的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活力论”,认为生命世界不同于非生命的无机世界,有其特有的性质,难以甚至不能从一般的物理和化学角度进行认识和解释。另一种是“还原论”,认为生命现象虽然很复杂,但同样遵循着基本的物理、化学规律,可以通过对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的研究来揭示生命的活动规律。(1)20世纪的“还原论”:分子生物学在20世纪的生命科学研究中,还原论占据着主导地位。生命有两个主要的特征,新陈代谢和自我繁殖。科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