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在高职开设"营养学"的重要作用,并对高职"营养学"教学方案改革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高职"营养学"教学改革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物科学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科学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的研究朱正威(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00052)在贯彻“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今天,应把落实素质教育的研究放在突出的地位,从而推动生物科学教育的改善和发展,也促进整个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本文拟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供同行们参考。1提...  相似文献   
3.
临时制片在植物教学中的应用汪矛,郑相如,张志农,王丽(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100094)近几年我们在植物学实验课的教学中,在使用植物水久制片的同时,还广泛采用了临时制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实验课的教学中采用临时制片,有如下好处:(1)真实性强,并可...  相似文献   
4.
张祥沛 《生物学通报》1996,31(12):27-28
突出生物学科特点 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张祥沛(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273165)生物教学能否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将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这是当前生物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值得深入研究和努力探索的课题。1生物教学要把握生物科学的本质,体现生命性特点生物...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基础生物学教育的功能慕晓茹(辽宁教育学院生物系,沈阳110032)随着全国高考取消生物学科以来,基础生物学教育几乎滑到最低谷。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忽视生物学教育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迟迟得不到解决呢?我认为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基础生物学教育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提高植物分类实习效果的几点做法卞勇,潘晓琳(黑龙江佳木斯农校,154007)植物分类实习是中等农校植物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遵循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农业学校专业教学特点,为提高植物分类教学实习效果进行了一些可行性探索,下面简要谈一...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生理学教学的几点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孝先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2):127-127,123
微生物生理学教学的几点心得赵孝先(山东大学微生物学系,济南250100)微生物生理学是高校微生物学专业的主课之一,提高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改进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微生物生理学无论在深度或广度上都有很大发展,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著作很多,而所...  相似文献   
8.
李刚  胡晓梅  胡启文 《生物工程学报》2020,36(11):2494-2500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至今已举办三届,赛事组织好、规模大、参与度高,对促进生命科学教育与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文中简述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的模式与现状,并基于前三届竞赛数据分地区分年度统计分析报名数据和竞赛成绩,同时结合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变化新认识进行展望,以更好地推动赛事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饮食文化是我国饮食的“根”,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中有诸多与“食育”教育理念相契合的观点。结合国外成功推行“食育”教育的经验,完善相关政策的制定颁布、家校联合构建“食育”教育氛围、重视传统饮食文化的研究和宣扬等均有助于“食育”教育在我国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俞佳俐  严力蛟  邓金阳  李健 《生态学报》2020,40(10):3338-3350
城市绿地是人工与自然耦合的城市景观之一,是改善居民居住环境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高居民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以杭州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GIS技术对城市绿地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得到杭州主城区绿地空间布局图,同时,以人口密度为阻力要素,基于交通路网的500m网络距离可达范围内绿地数量和面积作为分类标准。通过对45个高、中、低不同档次的居民区进行问卷调查得到665份居民感知数据并进行统计整理。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以绿地数量及游玩时间为标准的组间分析,区别不同组别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城市绿地数量、面积,居民认知、动机,绿地吸引力等与居民身心健康福祉及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城市绿地数量、居民游玩绿地次数时间等与居民福祉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居民对绿地作用的认知、去往绿地的动机进一步影响居民身心健康福祉;城市绿地的自身引力会激发居民去往绿地的积极性,从而增加去往绿地频次。另外,不同社会属性的个体对绿地需求不同,所产生的福祉效应及满意度也会有所差异。从增加居民区周围的街头绿地及邻里公园数量、提升绿地吸引力、提升居民对城市绿地作用的认知3个方面对城市绿地今后的发展规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