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二叠,三叠纪的菊石交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义刚 《古生物学报》1989,28(5):553-561
一、前言二叠-三叠系界线的讨论是当今国内外地层工作者瞩目的一大热门课题。长时期来,人们一直沿用以Otoceras带的底作为二叠-三叠系界线。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对此提出疑议。自笔者(王义刚,1984;王义刚等,1976)报道和对论了中国的Otoceras菊石群和二叠-三叠系界线定义后,殷鸿福等(1985,1988)、李子舜等(1984,1986)、饶荣标等(1985)也都不同程度地讨论了这个问题。从相继发表的文献和笔者所掌握的材料看,进一步阐明二叠-三叠纪菊石交替,将有助于二叠-三叠系界线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论小石柱珊瑚类(Lithostrotionelloid)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志根 《古生物学报》1989,28(4):522-545
一、前言在石炭、二叠纪地层中含有一类由多角柱状或圆柱状个体所组成的块状或丛状复体珊瑚,它们具有郎士德型鳞板带和轴部构造,过去人们常将它们鉴定为Lithostrotionella Yabe et Hayasaka,1915。实际上,这类珊瑚包括Stelechophyllum,Aulostylus,Acrocyathus,Petalaxis,Huanglongophyllum,Thysanophyllum,Actinocyathus,Lonsdaleia,Kleopatrina(Porfirievella)。在广西南丹晚石炭世早期Profusulinella带下部地层中盛产lithostrotionelloid珊瑚,经鉴定共有5属24种(及亚种),它们是Acrocya-  相似文献   
3.
二分抑或三分—关于二叠纪地质年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一、前言自从六十年代以来,由于齿菊石类化石在华南、苏联及伊朗各自的卓勒法地区、伊朗的阿巴德地区、日本北上山地、苏联远东地区及墨西哥考会拉地区的不断发现,致使在二叠系上部分出一个以含齿菊石类为特征的上统的意见日趋强烈。迄今,世界上尚未发现一条完整的,包  相似文献   
4.
湖北郧西范家坪早石炭世四射珊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贵阳西北郊探矿厂对面山坡上发现的早二叠世晚期茅口组双切尾虫亚科三叶虫的1新属——棘菲利普虫属(Acanthophillipsia),计4新种:Acanthophillipsia guiyangensis, A. abrota, A. abnormis和A.granurosa,丰富了我国二叠纪三叶虫动物群的资料,对研究二叠纪三叶虫的分类、演化和古生物地理分区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广西天等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含䗴地层及化石带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周建平 《古生物学报》1993,32(5):596-610
简要地介绍了广西天等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含Ting地层,对Ting类动物群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自下而上建立了7个化石带,分别为:1.Montiparus montiparus带;2.Triticites variabilis带;3.Pseudoschwagerina beedei带;4.Sphaeroschwagerina sphaerica带;5.Mccloudia ovata带;6.Schw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二叠纪古植物学研究简述刘照华李承森耿宝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ADVANCESOFPALAEOBOTANICALRESEARCHESOFPERMIANINCHINALiuZhao-huaLiCheng-senGengB...  相似文献   
7.
Pseudoschwagerina属的系统渊源、地质历程、分布范围均不同于Sphaeroschwagerina属,二者在地理分布上亦具差异。以它们命名的生物地层延限带顶、底界均不等同。  相似文献   
8.
9.
余汶  朱祥根 《古生物学报》1990,29(1):124-124
一、前言1982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新疆地层古生物研究队在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吉木萨尔地区考察时,笔者之一(朱祥根)曾在大龙口剖面小龙口组采到一批腹足类化石。1983年和1985年又进行了化石的补充采集和详细的地层工作,采获丰富的腹足类化石,计得2属、3种(包括1新属、2新种),它们是Xinjiangospira rotundata gen. et sp. nov., Xinjiangospira cf. gondwanica (Cox), Bernicia? jimsarensis sp. nov.。  相似文献   
10.
袁圣钊 《化石》2016,(1):58-60
说起古生物明星来,广大化石爱好者一定会对三叶虫津津乐道.三叶虫种类繁多,不同品种之间差别巨大,有小到几毫米的球接子三叶虫,有70厘米长的裂肋虫,还有仿如外星人的Asaphus……各种奇形怪状的虫子让人不得不叹服生命的神奇.遗憾的是这种奇特的生物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就已经灭绝了,现在我们只能在岩石里找到它的甲壳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