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在一种游仆虫无性生殖周期中,新口围带发育时老口围带的更新、新波动膜原基的发生、棘毛原基发生的最早形态和背触毛发生等在其他种游仆虫中未见报道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褐稻虱取食试验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用茚三酮法, 以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排泄的蜜露面积来测定其相对取食量.试验表明:取食量随虫期增大, 逐日取食分布各虫期呈现明显的峰期(图3);发育历期与累积取食量成幂函数关系: N(t)=0.0531t2.298式中N(t)=累积取食量, t=发育历期(天);褐稻虱各虫期取食率的变化;若以一龄若虫为1计算, 一一四龄若虫取食量比分别为1:1.66:2.10:3.16:10.26, 成虫为73.19;羽化后8天, 短翅型雌虫日均取食量比长翅型雄虫大6.33倍;按褐稻虱的取食行为, 化学防治适期以世代成虫初见期为宜.  相似文献   
4.
变形虫对细菌、藻类、某些原生动物和各种有机碎屑等食物的摄取,是以吞噬作用来实现的;对环境中的一些液体性质的食物则以胞饮作用进行获取。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相互协调,是受细胞本身调节的。在消化过程中,不同阶段食物泡的变化特征,与许多纤毛虫是一致的,但整个消化吸收过程较长,大约要2—3天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稻虱跗(虫扇)的个体发生研究:生活史和寄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秀慧  贝亚维 《昆虫学报》1990,33(2):174-181
稻虱跗蝙Elenchinus japonicus Esaki et Hashimoto属(捻翅目)跗蝙科,在稻田寄生于白背稻虱、褐稻虱和灰稻虱.稻虱跗蝙在母体血腔中发育、孵化产生三爪蚴,三爪蚴通过生殖沟、生殖孔、育道和育道开口离开母体.三爪蚴离开母体在稻株上活动.一旦靠近寄主,用足抓住寄主,爬在它们身上.它通过节间膜进入寄主,变成蛆状蚴,开始取食.幼虫在寄主体内继续发育,达到足够大小,它们羽化成虫.雌成虫留在寄主体内,仅露出“帽子”(即头胸部),雄虫离开寄主,自由飞翔、雄成虫寿命很短(<12小时),它们积极寻找雌虫,进行交配,发现交配位置在育道口,支配时间约1—2秒钟.雄成虫体长1.33mm;展翅约2.25mm;雌成虫体长1.6—2.6mm,宽0.88—1.35mm;头胸部长0.2mm;育道口宽0.15mm,卵在雌成虫体内形成,而卵母细胞在雌幼虫体内发育.卵长75μm×宽40μm.第1期幼虫(三爪蚴):体长0.2mm;尾须为体长1/3.第Ⅱ期幼虫(蛆伏蚴)足和附肢都退化;第Ⅱ期幼虫分成4个龄期,具口和消化道,蛹属围蛹.卵历期7—8天,而三爪蚴历期仅1天.蛆状蚴(2—5龄)历期10—11天,蛹历期约3—4天,雌成虫历期7—8天.在实验室,每世代历期约20—23天.稻虱跗蝙的寄生作用较低,由于三爪蚴找不到稻虱很快死亡.在浙江1983—1986年调查,稻虱跗蝙对白背稻虱成、若虫寄生率5—7%,灰稻虱的寄生率为2%,褐稻虱为1%.有时白背稻虱的寄生率可达20—40%.  相似文献   
6.
7.
胰多肽为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的直链多肽,是70年代后期发现的一种胃肠激素.本工作用荧光偏振法观察到,牛磺胆酸钠降低胰腺外分泌细胞膜的平均微粘度,而牛胰多肽能抑制牛磺胆酸钠的这一作用.结果提示,牛胰多肽有稳定胰腺外分泌细胞膜流动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山莨菪碱对处于不同脂双层的兔肾外髓质(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莨菪碱对(Na~++K~+)-ATP酶的抑制作用与该酶所处的脂环境密切相关,如对去脂后的酶活性无明显影响,而对重组于酸性磷脂脂质体的酶比对重组于中性磷脂脂质体的酶有更大的抑制作用。园二色性实验表明,山莨菪碱使带349个界面脂分子的(Na~++K~+)-ATP酶二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而对带189个界面脂分子的酶无明显作用。另外利用差示量热扫描研究表明山莨菪碱对酸性磷脂和中性磷脂脂质体或脂酶体相变行为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脂质过氧化对人红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研究枯稀过氧化氢/高铁血红素体系所产生的烷基过氧自由基对红细胞的损伤。测定了脂质过氧化的产物——丙二脂的生成,并证明阿魏酸钠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荧光偏振的结果指出,膜脂过氧化以后降低了膜脂的流动性。人红细胞用5DSA和16DSA标记并用ESR检测膜脂流动性,结果表明,序参数S几乎没有发生变化,旋转相关时间τ值的增加证明膜脂过氧化以后,疏水尾部的物理状态发生了改变。经脂质过氧化以后,红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防酸的减少,可能是降低膜脂流动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双小核草履虫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含有9种颗粒状细菌共生体,尾草履虫细胞核内含有3种全孢螺菌共生体,绿草履虫细胞质中含有小球藻共生体.双小核草屐虫中的某些细菌共生体能感染无共生体草履虫,具有感染能力的全孢螺菌和小球藻也能成功地进入到尾草履虫或绿草履虫细胞内,成为相应草履虫的内共生体.并报告了这几种草履虫中发生的互惠共生现象,以及绿草履虫中宿主与共生体间的"生态调节"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