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捻翅目昆虫是胎生的,胚胎发育和孵化均在母体血腔内进行。稻虱跗Elenchinus japonicus属捻翅目,跗科,寄生于白背稻虱、褐稻虱和灰稻虱。本文报道稻虱跗 卵的形成各阶段:1)雌虫体内无典型的卵巢,所有卵在母体体腔内同步发育和成熟。最早发现的原卵是包囊干细胞,在雌幼虫血腔内。2)每个包囊细胞内含256个姐妹细胞,其中有一个细胞分化成卵母细胞,其余的成为营养细胞。3)成熟卵为椭圆形,大小为75-100×40-50μm。其胚胎发育过程按顺序包括:卵裂、胎盘形成、胚带分节、附肢形成和胚胎背合等阶段。稻虱跗 行单胚生殖。  相似文献   
2.
<正> 我们在饲养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的过程中,曾几次发现复眼呈红色的白背飞虱,但其发生频率很低。一般来说,白背飞虱复眼呈褐色;日本曾有人提到过有红色复眼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存在,但关于白背飞虱眼色的问题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3.
棕榈蓟马在茄子上的种群增长、分布和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棕榈蓟马在茄子上的种群增长,用种群增长模型来分析,露地栽培的成虫、若虫种群增长率r分别为0.0630和0.0801,设施栽培分别为0.0983和0.1036。设施栽培的逻辑斯蒂曲线的K值为33.90,明显大于露地栽培的K值23.50。棕榈蓟马种群在茄子上空间分布调查结果,成、若虫的M^*-M回归式分别为M=0.6011+1.468M和M^*=7.2515+2.0640M。成虫+若虫的M-M回归式为  相似文献   
4.
褐稻虱再猖獗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近十几年来,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ál),大量杀虫剂用于褐稻虱的防治,用药不当往往造成褐稻虱的再猖獗,严重影响产量。本文报道了:(1)浙江稻田天敌的控制作用:缨小蜂对褐稻虱卵的寄生率约22%;褐稻虱的成、若虫被螯蜂、线虫等的寄生率在1984年为29.4%,在1983年为15.2%。黑肩绿盲蝽的功能反应为: N_a=N/(8.294+0.058N) (2)杀虫剂对害虫——天敌(蜘蛛)的影响,介绍了简单的杀虫剂内禀选择性测定方法: a)在室内,内禀选择性指数 P=天敌的L_(D50)/害虫的L_(D50)-1 b)在田间,某些杀虫剂对褐稻虱一蜘蛛的杀伤试验。 (3)某些杀虫剂对褐稻虱生育力的影响。 本文认为引起褐稻虱再猖獗的因素是复杂的,但是从害虫一天敌系统在种群动态,生态学上可分二类:一类是杀虫剂促进菜种害虫的种群增加:如刺激生育力,另一类是破坏了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如使用大量杀伤天敌的药剂、不适当的施药方式和施药时间等。  相似文献   
5.
稻虱跗蝙Elenchinus japonicus Esaki et Hashimoto属(捻翅目)跗蝙科,在稻田寄生于白背稻虱、褐稻虱和灰稻虱。稻虱跗蝙在母体血腔中发育、孵化产生三爪蚴,三爪蚴通过生殖沟、生殖孔、育道和育道开口离开母体。三爪蚴离开母体在稻株上活动。一旦靠近寄主,用足抓住寄主,爬在它们身上。它通过节间膜进入寄主,变成蛆状蚴,开始取食。幼虫在寄主体内继续发育,达到足够大小,它们羽化成虫。雌成虫留在寄主体内,仅露出“帽子”(即头胸部),雄虫离开寄主,自由飞翔、雄成虫寿命很短(<12小时),它们积极寻找雌虫,进行交配,发现交配位置在育道口,支配时间约1—2秒钟。雄成虫体长1.33mm;展翅约2.25mm;雌成虫体长1.6—2.6mm,宽0.88—1.35mm;头胸部长0.2mm;育道口宽0.15mm,卵在雌成虫体内形成,而卵母细胞在雌幼虫体内发育。卵长75μm×宽40μm。第1期幼虫(三爪蚴):体长0.2mm;尾须为体长1/3。第Ⅱ期幼虫(蛆伏蚴)足和附肢都退化;第Ⅱ期幼虫分成4个龄期,具口和消化道,蛹属围蛹。卵历期7—8天,而三爪蚴历期仅1天。蛆状蚴(2—5龄)历期10—11天,蛹历期约3—4天,雌成虫历期7—8天。在实验室,每世代历期约20—23天。稻虱跗蝙的寄生作用较低,由于三爪蚴找不到稻虱很快死亡。在浙江1983—1986年调查,稻虱跗蝙对白背稻虱成、若虫寄生  相似文献   
6.
序贯抽样技术——用于褐稻虱的防治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褐稻虱Nilaparavata lugens(stal)在亚洲造成广泛的灾害。近十余年来,我国南方稻区普遍遭受褐稻虱连年为害,不少稻田后期出现块状穿顶(hopper burn),甚至倒伏,严重影响粮食产量。 在水稻害虫综合防治中,当前仍主要依靠化学农药,划分防治对象田是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的重要手断之一。为了准确划清防治对象田,有效的抽样技  相似文献   
7.
褐稻虱取食试验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茚三酮法, 以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排泄的蜜露面积来测定其相对取食量.试验表明:取食量随虫期增大, 逐日取食分布各虫期呈现明显的峰期(图3);发育历期与累积取食量成幂函数关系: N(t)=0.0531t2.298式中N(t)=累积取食量, t=发育历期(天);褐稻虱各虫期取食率的变化;若以一龄若虫为1计算, 一一四龄若虫取食量比分别为1:1.66:2.10:3.16:10.26, 成虫为73.19;羽化后8天, 短翅型雌虫日均取食量比长翅型雄虫大6.33倍;按褐稻虱的取食行为, 化学防治适期以世代成虫初见期为宜.  相似文献   
8.
用凹玻片饲养棕榈蓟马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 2 5.4 mm× 76.2 mm,凹面直径为 18mm的两片凹玻片 ,相对合在一起 ,使凹面相对合而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组成小型的饲养器 ,内放 10 mm× 10 mm新鲜的茄子叶片 ,供虫子取食并保湿。应用凹玻片饲养棕榈蓟马技术 ,具有装置简单、不易逃逸、操作方便以及便于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等特点。在2 0 ,2 5,2 8,30和 32℃下 ,用凹玻片饲养 ,棕榈蓟马从初孵若虫到羽化成虫阶段的成活率分别为 77.78% ,65.96% ,82 .61% ,66.67%和 56.52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