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度对拟小食螨瓢虫捕食皮氏叶螨成螨功能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个温度(16℃、20℃、24℃、28℃和32℃)条件下,测定了拟小食螨瓢虫雌成虫对皮氏叶螨成螨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各温度下的功能反应均能用Holling圆盘方程(Ⅱ型)拟合,但各温度间功能反应的参数存在差异。以瞬时攻击率和捕食处理时间为评价指标,在16℃~28℃,拟小食螨瓢虫雌成虫对皮氏叶螨成螨的捕食效能随温度的上升而提高,28℃时达到最高,此时的瞬时攻击率和捕食处理时间分别为0.5899和0.0169d。温度上升至32℃时,捕食效能略为下降,此时的瞬时攻击率和捕食处理时间分别为0.5740和0.0184d,与28℃时的瞬时攻击率和捕食处理时间差异不显著。表明较高温度有利于拟小食螨瓢虫发挥对皮氏叶螨成螨的控制作用。在试验的密度和温度范围内,以三次多项方程描述了在不同猎物密度和温度组合下拟小食螨瓢虫雌成虫对皮氏叶螨成螨的捕食作用,以软件Surfer8.0生成了皮氏叶螨成螨密度和温度组合下的拟小食螨瓢虫雌成虫捕食量模拟值等值线图。同时,还对拟小食螨瓢虫在热带作物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的寄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是寄生椰子织蛾蛹期的本土天敌。研究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的功能反应,能为该蜂室内扩繁和室外控害利用提供基础。【方法】在室内观察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行为基础上,研究了营养(10%蜂蜜)、寄主蛹(初、中、晚)期对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镜下观察1头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可寄生多头椰子织蛾蛹,寄生量随寄主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当寄主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增长率随寄主密度的增大逐渐减缓,属于HollingⅡ功能反应。在无营养条件下,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初、中、晚期蛹的理论最大寄生量分别为1.5、1.4、1.2头·d~(-1);在10%蜂蜜饲喂条件下,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初、中、晚期蛹的理论最大寄生量分别为1.8、1.7、1.3头·d~(-1)。【结论】HollingⅡ型拟合结果表明,椰子织蛾初期蛹是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的最佳时期,补充营养能够提高椰子织蛾的寄生力。  相似文献   
3.
垫跗螋Chelisoches morio (Fabricius)是入侵害虫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的一种本地天敌.为了了解垫跗螋的生物学习性和控害潜能,本文对垫跗螋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重要生物学习性以及对椰心叶甲的捕食选择性和捕食量进行了观察研究.垫跗螋雌成虫将产的卵堆积在一起,抱孵在体下,且不时用口器翻动重排卵,受到惊扰时会吃掉卵,甚至初孵的若虫.在室温条件下(20±2)℃,以椰心叶甲2龄幼虫为食料,垫跗螋从卵至成虫的平均发育历期为(107.9±15.2)d;平均每头雌虫产卵量为(138.7±59.5)粒;垫跗螋成虫对椰心叶甲2龄幼虫的日平均捕食量为(6.7±1.1)头.寄主龄期选择性实验表明,垫跗螋成虫和4龄若虫喜欢取食椰心叶甲的2龄幼虫;3龄和2龄若虫喜欢取食椰心叶甲的1龄幼虫.  相似文献   
4.
近30年来,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在亚太椰子产区扩散蔓延,成为棕榈植物上主要害虫。2002年,该害虫入侵我国海南并暴发成灾。化学防除是控制椰心叶甲危害的首要措施,其中包括挂药包等农药缓释技术,而生物防治是控制该虫扩散蔓延的经济有效措施。从感病椰心叶甲虫体上分离的微生物杀虫剂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被我国和其他多个国家应用。椰心叶甲天敌寄生蜂的引进利用是可持续控制该害虫发生的重要措施。幼虫寄生蜂椰甲截脉姬小蜂Asecodes hispinarum和蛹寄生蜂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是椰心叶甲的两种重要天敌。2004年,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心叶甲啮小蜂被引入到我国,经扩繁释放后,取得了良好的控害效果,其中有些地区的椰甲截脉姬小蜂寄生率可达90%,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率可达100%。连续放蜂,且椰心叶甲种群有合适虫龄被寄生蜂寄生是控害效果的关键。气候等生态因子也可能是影响寄生蜂控制靶标害虫效果的因素,应进一步加强研究。论文最后提出了未来椰心叶甲防控的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温度和光周期对斑翅食蚧蚜小蜂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翅食蚧蚜小蜂是橡副珠蜡蚧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之一。研究了温度和光周期对斑翅食蚧蚜小蜂发育、寄生及繁殖等方面的生态学特性。研究表明:温度和光周期对斑翅食蚧蚜小蜂种群增长影响明显。在32℃下不能完成世代发育,在温度为18-27℃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发育加快,18℃发育历期最长(54.0d),27℃最短(22.8d);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76℃和307.62日度。高温和低温均不利于斑翅食蚧蚜小蜂寄生,21℃时寄生率最高为(36.0%),30℃时寄生率最低(4.5%)。结合发育历期、体长、产卵、抱卵、寄生率等参数,该蜂发育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1-27℃度范围内,30℃以上不利于小蜂的发育及存活。斑翅食蚧蚜小蜂对长光的刺激比较敏感,随光照时间增长,发育加快、产卵量明显增加,长日照条件(LD16∶8h)的发育历期最短(24.8d),短日照条件(LD10∶14h)的最长(27.8d),产卵量在长日照条件(LD16∶8h)时最多(119.6粒),短日照条件(LD10∶14h)时最少(86.2粒)。结合发育、产卵、寄生等参数,长日照条件(LD14∶10-LD16∶8h)有利于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6.
分析昆虫被寄生蜂寄生后血淋巴蛋白质组分及组分含量变化,从蛋白质水平分析寄生蜂寄生引起寄主昆虫的生理变化,有利于探索寄生蜂调控寄主的机理。以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和椰扁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为研究材料,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及图像分析技术分析了椰心叶甲蛹被椰扁甲啮小蜂寄生后不同时期血淋巴蛋白质图谱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寄生后0.5, 1, 2, 3和4 d,被寄生蛹血淋巴共检测到的蛋白斑点数分别为982, 926, 712, 636和680个,其中特异性蛋白斑点的数量分别为650, 400, 336, 229和150个;同期未被寄生蛹血淋巴共检测到的到的蛋白斑点数分别为645, 817, 640, 873和940个,其中特异性蛋白斑点的数量分别为313, 291, 264, 466和410个;被寄生蛹和同期未被寄生蛹能匹配的蛋白斑点分别为332, 526, 376, 407和530对。被寄生蛹血淋巴蛋白斑点数量的异常变化表明寄主的生理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莲草直胸跳甲生殖系统与繁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磊  蔡笃程  陈青  唐超  冯岗  彭正强  金启安  温海波 《昆虫学报》2009,52(11):1255-1260
为了解与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繁殖密切相关的结构与行为特性, 结合显微解剖和室内观察, 对该跳甲雌雄成虫的生殖系统构造、雌成虫卵巢发育进度以及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莲草直胸跳甲雌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及其附腺, 左右卵巢一般不对称, 单侧有12~16根卵巢管, 受精囊豆芽状, 卵巢管为端滋式; 雄性生殖系统由睾丸、侧输精管及附腺、射精管和阳茎及附属器官组成, 阳基叉式。根据相关形态特征, 卵巢发育进度可分为发育初期(Ⅰ级)、卵黄沉积前期(Ⅱ级)、成熟待产期(Ⅲ级)、产卵盛期(Ⅳ级)和产卵末期(Ⅴ级)5个级别, 各等级在卵巢分区长度(原卵区、生长区和成熟区)及怀卵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成虫羽化2 d后即可进行交配, 16:00-18:00时为交配高峰期, 雌成虫产卵高峰期12:00-16:00时, 且偏好在寄主植株中部偏上叶片背部产卵; 22~32℃时, 雌性成虫的寿命和产卵总量随温度的上升而逐渐下降, 25~30℃间差异不显著, 但32℃时产卵前期延长至7.2 d, 寿命和产卵量显著下降, 表明32℃不利于莲草直胸跳甲繁殖。因此, 推测32℃及以上持续高温造成的子代卵量急剧减少, 可能是该跳甲夏季田间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椰心叶甲寄生蜂——椰甲截脉姬小蜂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椰甲截脉姬小蜂Asecodes hispinarum Boucek是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幼虫的重要内寄生蜂,2004年3月从越南引进到海南省。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形态、发育、繁殖、寄生潜能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椰甲截脉姬小蜂在24℃±2℃,RH 75%±10%条件下,卵期平均为2.8天,幼虫期6.7天,蛹期(含预蛹期)7.5天;成蜂在没有营养补充的情况下,平均存活2.5天。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寿命受温度和补充营养的影响,雌蜂寿命长于雄蜂寿命。雌蜂平均怀卵量为43粒,产卵高峰期在交配后的12 h内。椰甲截脉姬小蜂对椰心叶甲4龄幼虫的功能反应属 HollingⅡ型,随自身密度的增加其寄生效果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斑翅食蚧蚜小蜂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翅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ceroplastae是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的重要内寄生蜂。对斑翅食蚧蚜小蜂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斑翅食蚧蚜小蜂的行为、发育、存活、繁殖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斑翅食蚧蚜小蜂幼虫分3龄,完成一个世代需21-26d。卵巢左右成对,各由3条卵巢管组成,为发育成熟型,成虫期补充营养和发育时间对抱卵量的影响不明显。羽化后即可进行交配,交配时间2-3s,雄蜂有竞争交配行为,交配对雌蜂产卵有显著刺激作用。产卵行为有寻找、寄主检查、产卵器刺探、产卵、产卵针拔出等步骤,存在过寄生现象。羽化主要是在08:00-10:00,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对其羽化节律均有影响,温度升高羽化提前,且相对集中;相对湿度在20%-90%范围内,随湿度的升高成虫羽化高蜂延后;而光照时间过长或过短均可使斑翅食蚧蚜小蜂的羽化相对分散。随着温度的升高,雌成蜂的寿命逐渐缩短;补充营养能延长成虫寿命,取食10%蔗糖的寿命最长,清水和无补充营养寿命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补充营养对周氏啮小蜂海南本土地理种群和北京地理种群的生物学参数是否有差异。【方法】设置不同的营养(10%蜂蜜、10%蔗糖、10%葡萄糖、水、空白)分别饲喂周氏啮小蜂,统计2个地理种群的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寿命。【结果】2个地理种群的周氏啮小蜂羽化后不久即可进行交配,补充10%蜂蜜、10%蔗糖、10%葡萄糖能显著提高2个地理种群的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雌雄蜂寿命,补充不同的营养对两个地理种群的雌雄比、发育历期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饲喂10%蜂蜜的海南地理种群寄生率最高(84.60%),饲喂10%葡萄糖的海南地理种群羽化率最高(97.47%),饲喂10%葡萄糖的海南地理种群出蜂量最高(60.03头),饲喂10%葡萄糖的海南地理种群雌、雄蜂的寿命均为最高,分别为9.13和8.53d。营养和地理种群的交互作用对周氏啮小蜂雄蜂的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雌雄比、雌雄蜂寿命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周氏啮小蜂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结论】补充营养可不同程度促进周氏啮小蜂生殖力、寿命及寄生率,对寄生蜂繁育和利用其进行生物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