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SO_2熏气9h过程中,小麦叶片中乙烯先上升,约6h达高峰,后下降;ACC含量则随熏气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停止熏气,乙烯继续下降,ACC含量也明显降低。MACC含量从熏气3h后不断上升,脱离接触后仍继续增加。6-BA预处理对SO_2引起的乙烯和ACC上升有促进作用,但对MACC含量无明显影响。SO_2熏气提高了乙烯形成酶活性。6-BA预处理对SO_2伤害有保护作用。对逆境乙烯的产生与调节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接触二氧化硫后小麦叶片中逆境乙烯的生物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VG和AOA强烈抑制二氧化硫处理小麦叶片中乙烯产生和ACC合成,对MACC的形成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oGl_2明显抑制乙烯产生,而ACC大量积累,MACC含量则未因ACC增加而相应增加。DNP和CCCP也抑制乙烯产生,但前者引起ACC大量积累,后者引起ACC含量下降。CHI对乙烯产生和ACC形成均显示强烈的抑制作用,同时也明显抑制MACC形成。这表明小麦叶片接触SO_2引起的逆境乙烯也是循蛋氨酸→SAM→ACC→乙烯途径。  相似文献   
3.
质膜透性的改变和二氧化硫伤害密切相关。当二氧化硫浓度超过伤害阈值时,叶组织的离子渗漏大量增加。渗漏越多,以后出现的可见伤害症状亦趋严重。如二氧化硫浓度在阈值之下,则膜透性基本不变。质膜受损表现为伤害的前奏,膜透性增加引起离子平衡的破坏可能是二氧化硫伤害的一个原因。接触二氧化硫时透性的变化可作为不同种和品种抗性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著名植物生态生理学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人工气候室主任T.T.Kozlowsky应植物生理所邀请来华讲学。于5月7—8日在北京作了林木的生长特性和大气污染对树木的影响等二个报告。13—15日在上海作了树木的水分生理,大气污染对树木的影响和人工气候室的使用与管理等三个报告。在上海时,并与植生所环境生理组全体工作人员以及来自各  相似文献   
5.
葡萄糖母液对拟康氏木霉1096,木_3,EA_3-867和N_2-78的洗涤菌丝体的纤维素酶形成,有强力的诱导效应。用活性炭层析分离和纸谱分离证实,葡萄糖母液对纤维素酶的诱导效应主要是由于其中含有的槐糖杂质的缘故。龙胆二糖是葡萄糖母液中另一含量较高的杂质,但它对纤维素酶的诱导能力较槐糖低得多。槐豆荚提取液同样具有诱导木霉纤维素酶形成的作用。本文讨论了如何利用木霉纤维素酶形成的调节控制原理来加速和增加纤维素酶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在槐豆荚提取液中分离到白色针状的槐糖结晶,该糖对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Rafai) EA3-867的纤维素酶(C1和Cx)有强力的诱导作用。在纤维素酶活力,尤其是产酶速度上明显超过纤维素的诱导作用。槐糖的诱导作用与添加槐糖的时间和菌种有关,并受甘油强烈阻遏。在以纤维二糖(0.5%)为碳源培养时,木霉EA3-867也能较迅速地形成纤维素酶,但在EA3-867的甘油培养物中加入纤维二糖(5×10-3M)并不能诱导Cx酶。槐糖和纤维素对纤维素酶的诱导作用,无论在诱导胞外和胞内纤维素酶的成分上或从凝肢电泳图上,都十分相似。作者认为木霉EA,一867的纤维素酶形成同时受诱导一阻遏机制调节,并对组成型和诱导型的纤维素酶的作用,以及固体纤维素对纤维素酶可能的诱导机制作了推测。  相似文献   
7.
植物整株或叶片接触SO_2气体或HSO_3~-溶液,在发生伤害的情况下,引起叶内能与硫代巴比妥酸(TBA)起作用的物质(TBA-RS)增生,伤害程度与TBA-RS增加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相关。TBA-RS的增生,和乙烷产生一样,进一步说明SO_2伤害与膜脂过氧化有关,由HSO_3~-引起的TBA-RS增加,和乙烷产生以及K~+外渗类似,也随pH而变化,即在酸性环境中增加多,接近中性时降低;但TBA-RS与pH的关系曲线高峰值在pH5左近,与依赖于pH的乙烷、K~+外渗的曲线高峰值在pH3~4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物很少单一存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污染物同时存在时,它们对植物的作用比单一存在时复杂。例如二氧化硫和臭氧的复合污染对植物的伤害表现增效作用(Menser和Heggested 1966,Heck 1968)。二氧化硫的污染源比较普遍,它和乙烯同是某些石油化工企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这二种气体的复合污染对植物的作用如何,尚未见诸报导。已知植物受二氧化硫伤害时,植物内源乙烯的产生显著增加(马场等1976,Peiser等1978,Bressan等1979,Wilson等1978,李振国等1980)。有一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只要接触二氧化硫,即使在不出现可见伤害的情况下,也有应激乙烯产生(李振国 1980)。因此无论从外部的复合影响或从内部的相互关系来看,这一问题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槐糖对拟康氏木酶(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Rifai)EA_3—867洗涤菌丝体的纤维素酶形成有强力的诱导作用,经过3小时左右的延迟期,24小时后,纤维素酶便达到高峰。各种木霉菌种和EA_3—867不同菌令的菌丝体都能被槐糖诱导形成纤维素酶,c_1、c_x酶主要分布在胞外,纤维二糖酶分布在胞内。菌丝体诱导形成纤维素酶需要诱导剂;无机盐(氮、磷、铁、锰盐);适宜的温度、pH和通气;以及菌丝体细胞活跃的代谢。槐糖的最适浓度是10~(-3)~10~(-5)M,诱导的最适温度为30℃,适宜的pH范围3~6,最适pH为5。O_2能刺激纤维素酶的形成,而呼吸抑制剂碘乙酸、氟化钠、丙二酸、迭氮化钠和3,5-二硝基苯酚能强烈抑制菌丝产酶。槐糖对菌丝体纤维素酶的诱导形成能不同程度地被核酸代谢抑制剂如放线菌酮、5-氟尿嘧啶、6-氮杂尿嘧啶和放线菌素D抑制。葡萄糖、甘油、各种糖类、糖磷酸酯、有机酸、辅酶NAD、NADP及ATP~(**)均能阻遏槐糖对菌丝体纤维素酶的诱导作用。葡萄糖对纤维素酶形成的阻遏作用不能被c—AMP介除。  相似文献   
10.
两种喜温程度不同的植物组织对高温的反应不同,35℃开始抑制小麦叶片乙烯产生,而黄豆下胚轴在35~40℃乙烯仍增加,45℃才受到抑制。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两个主要步骤对高温的反应也不一样,ACC合成在40℃下还受到促进,ACC转化为乙烯这一步,则是高温钝化的主要位点。小麦叶片经短期40℃处理后回到常温下,经过滞后期出现乙烯剧增现象,表示高温下暂时受损的乙烯形成系统在常温下恢复功能后,可使积存的ACC转化为乙烯。MACC含量在高温逆境下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