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odal cuttings of white yam were induced to produce microtubers on a MS-revised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sucrose, 20 mgl–1 L-cysteine, 0.5 mgl–1 kinetin and 0.7% agar. The frequency of tuberization was affected by the daylength, which is optimal at 12 and 16 h of light depending on the sucrose concentration. The microtubers were planted in a seed bed and grown to maturity. The importance of in vitro tuberization of yam as a means of international germplasm distribution or exchange as well as for the propagation of planting material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
3.
Abstract A 1.5-kb XbaI-SacII fragment containing the upstream region of the Trichoderma reesei cellobiohydrolase I gene ( cbh1 ) has been sequenced. The 1.5-kb fragment contains eight 6-bp sites having an identical or similar sequence to the consensus sequence for binding a catabolite repressor, Aspergillus nidulans CreA. Results of binding assays with the maltose-binding protein: :Cre1(10–131) fusion protein (Cre1 is a catabolite repressor of T. reesei ) and the cbhI upstream region revealed that a 504-bp XbaI-NspV fragment (nucleotide position − 1496 to − 993) bearing three 6-bp sites, Al, A2, and A3, and a 356-bp NspV-MunI fragment (nucleotide position −994 to −639) bearing three 6-bp sites, B1, B2, and B3, were shifted in the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DNase I footprinting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6-bp sites A2, B1, B2, and B3 were protected from DNase I digestion.  相似文献   
4.
从嗜热蓝藻优雅粘囊藻(Myxosarcina concinna Printz.)中分离到具有放氧活性的藻胆体-类囊体膜复合物。它的吸收峰位于680、628、490、438和420 nm ,在低离子强度(0.1~0.4 m ol/L)磷酸缓冲液中的664 nm 荧光发射峰随离子强度的降低而升高,718 nm 荧光发射峰与此相反(77 。K,Ex= 580 nm )。当把游离的藻胆体和已解离去藻胆体的类囊体膜在蔗糖磷酸缓冲液中重组时,随时间延长(0~60 m in),718 nm 荧光发射峰逐渐升高,685 nm 荧光发射峰逐渐下降(77 。K,Ex = 580 nm ),表明藻胆体与类囊体之间的解离和结合对光能传递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APC基因是1991年被发现的一类肿瘤抑制基因,它被定位于人第5号染色体5q21处。APC基因如发生缺失或突变,则易患直肠肿瘤,并伴有部分先天痴呆的病例。本工作在孟帆已获得的APC基因在豚鼠中的同源cDNA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它的亚克隆,并利用原位杂交和RNA酶保护分析的方法,对它在脑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APCmRNA主要在海马、大脑和小脑中表达;嗅球中杂交信号稍弱,脑干中最弱。海马中阳性细胞主要是锥体细胞,小脑中则主要是内层颗粒细胞。在一个月大的豚鼠胚胎的脑中也观察到相似的表达型式。进一步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神经发育和先天痴呆发生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野生大豆种子蛋白含量差异的生理及结构基础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子显微镜、蛋白及酰脲含量测定等技术,对高蛋白含量(50.7% )的50359 和低蛋白含量(40.8% )的50305 两个野生大豆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贮藏蛋白积累的速率、蛋白组分合成的起始时间、蛋白体发育的进程以及幼茎的酰脲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大豆50359的高蛋白含量是与其种子发育过程中较高的植株酰脲含量、较早较快的贮藏蛋白合成及积累速率,液泡中高效的蛋白贮藏方式以及蛋白体在子叶细胞中占有较大体积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7.
以移动的正弦光栅作为刺激,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以冰冻法毁损皮层17、18、19区和外侧上雪氏回(LS)区后的猫外膝体的单细胞反应,测定了了579个细胞的方位调谐特性.另外还在视觉剥夺猫外膝体测定了344个细胞的方位调谐特性.与正常猫相似,去视皮层猫和视觉剥夺猫外膝体的少数细胞(约占10%)具有非寻常的方位调谐特性,包括具蝴蝶形调谐曲线的方位调谐特性、双调谐(Bimodal)的方位调谐特性和最优方位随刺激空间频率的不同而变化的方位调谐特性。结果表明,外膝体的非寻常的方位调谐特性并非主要由皮层下行投射所致,而是主要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用克隆的HCMV AD169株DNA片段,制备了生物素标记的DNA探针,建立了检测临床脐带血、尿标本中HCMV DNA的核酸探针杂交方法。该探针可测出100pg同源DNA,不与人胚肺细胞、Hep-2细胞DNA以及其他疱疹病毒的DNA发生反应。用核酸杂交方法检测了30份脐带血标本,有11例阳性,阳性率为33%。10例孕妇尿标本中,3例阳性,阳性率为30%。检测结果表明:我们建立的生物素标记的HCMV DNA探针的点杂交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比分离病毒法更迅速,可用于HCMV感染的临床标本的病毒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9.
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是维持口腔健康的关键因素。益生元是一类具有选择性、能够促进体内有益菌代谢增殖从而改善宿主健康的有机物质,主要通过调节口腔微生物生长代谢、抑制口腔菌斑生物膜形成、调节宿主免疫反应、参与硝酸盐-亚硝酸盐-一氧化氮代谢循环通路、调节氧化应激反应等途径调控口腔微生态,从而对口腔常见疾病,如龋齿、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就近年来益生元在口腔健康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背景】垫状点地梅作为青藏高原最具代表性的垫状植物,其叶际和内生微生物对适应极端环境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资源。【目的】探究垫状点地梅叶际和叶内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以及不同生存状态个体之间的微生物差异。【方法】采用纯培养方法分离和纯化3个不同地区垫状点地梅叶际和叶内的细菌、酵母菌和丝状真菌,并用16S rRNA基因和ITS区域序列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最终得到叶际微生物350株,鉴定为22属49种,优势种为Penicillium sajarovii;内生微生物274株,鉴定为19属45种,优势种为Bacillusmycoides;两者的优势属均为Penicillium。垫状点地梅叶际和叶内之间及不同生存状态个体之间微生物的α多样性大多无显著差异,各群落间的成员也有重叠,但物种组成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结论】垫状点地梅叶际和叶内有着丰富的可培养微生物资源,来源于不同生存状态的个体或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物种组成差别较大,微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选择偏好形成了不同的群落模式。但这些不同来源的微生物群落之间同样存在高比例的共有菌株,这些共有菌株的异养方式和生态位并不固定,可兼共生和腐生生存,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