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利用红外热扫描成像(thermal texture maps,TTM)系统探讨归胃经寒性中药对胃热证大鼠全身不同部位热效应的影响。方法:用干姜水煎剂连续灌胃大鼠(5 g.kg-1.d-1)15天,造成胃热证模型,再分别予以黄连、蒲公英、石斛、枳实4味寒性中药水煎剂分大、小剂量治疗10天,采用TTM仪测定造模及治疗前后大鼠全身各部位的热效应变化情况。结果:与造模前比较,胃热证大鼠的中腹、上腹部温度有非常显著的升高(P<0.01),头、颈、左腋下、胸、温度有显著的升高(P<0.05)。治疗10天后,与胃热证模型组比较,黄连大小剂量组的头、左腋下、胸部及大剂量组的颈部温度显著降低(P<0.05),中腹和上腹部温度非常显著降低(P<0.01);蒲公英大小剂量组的左腋下、胸、中腹、上腹部在治疗后的温度显著降低(P<0.05),而大剂量组的头、颈部在治疗后的温度亦显著降低(P<0.05);石斛大剂量组的左腋下、中腹、上腹部及小剂量组的中腹、上腹部温度在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枳实组中,仅大剂量组的左腋下、上腹部温度在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鼠灌胃干姜煎剂造成胃热证模型后,全身多部位温度明显升高,但经黄连、蒲公英、石斛、枳实这4味寒性中药治疗后,各部位温度又降低。大鼠体温降低的程度因药物而异,药物寒性越强,温度降低的部位多且程度大;药物寒性弱,则温度降低的部位少、程度低,且对大鼠全身各部位热效应的影响以上腹部及中腹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