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赵华  邵广达  高文鑫  顾彪 《植物学报》2020,55(2):182-191
基因瞬时表达是植物中研究目标基因功能的常用手段。在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 相比原生质体和农杆菌介导的基因异源表达技术, 利用粒子轰击进行基因瞬时表达一直鲜有报道。其主要原因是拟南芥叶型相对较小、基因枪操作相对烦琐以及基因表达效率差异较大。该研究通过优化双管基因枪系统, 在营养生长旺盛的拟南芥莲座叶中实现GFPGUS基因高效表达。同时, 通过GUS报告基因明确了坏死诱导因子BAX、Avh238和ATR13/Rpp13激发拟南芥细胞坏死的表型。但在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中明显诱导细胞坏死的Avrblb1/RB基因对, 在拟南芥中却丧失了诱导细胞坏死的活性。由于双管基因枪系统每次轰击时设置平行对照, 可有效降低转化实验中的样本变异度, 为拟南芥及其突变体研究中准确评价基因功能和高通量筛选目标基因提供新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人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理.用不同强度的HIFU处理人膀胱癌细胞T24,用台盼蓝排斥法染色、细胞增殖试验(MTT法)研究HIFU对癌细胞的杀伤和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癌细胞周期、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HIFU处理后,癌细胞死亡率升高,增殖活性降低,G0/G1期细胞数增加,S期细胞数减少,凋亡指数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53、BCL-2和FAS表达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HIFU强度为600 W/cm^2时,HSP70表达阳性细胞数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IFU对人膀胱癌细胞T24具有明显的杀伤及抑制作用,其机理与抑制DNA合成有关;HIFU具有诱导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诱导凋亡作用可能与P53、BCL-2和FAS无关.  相似文献   
4.
Cr6+胁迫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及DNA损伤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研究了Cr6+胁迫对3 d和10 d龄小麦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及DNA损伤效应.结果表明(1)>5 mg/L的Cr6+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幼苗根长、根数及根系鲜重、干重,3 d龄幼苗根系生长比10 d龄幼苗对Cr6+胁迫更敏感;(2)所试浓度Cr6+均降低两苗龄幼苗根系DNA含量;5~20 mg/L Cr6+浓度范围内,3 d龄幼苗根系DNA含量下降幅度大于10 d龄幼苗,Cr6+浓度>20 mg/L时,3 d龄幼苗根系DNA含量低于10 d龄幼苗;(3)Cr6+对两苗龄幼苗根系DNA增色效应的影响均呈现随浓度增大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 d龄幼苗根系DNA增色效应在5~60 mg/L Cr6+浓度范围内大于对照,Cr6+浓度>60 mg/L时则小于对照;在所试Cr6+浓度范围内,10 d龄幼苗根系DNA增色效应均大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112种消杀型纳米催化剂吸附与灭活病毒的功效,为开发新型抗病毒纳米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将各种纳米催化剂与副流感病毒、人疱疹病毒Ⅰ型、腺病毒1型及5型作用一定时间后,分别以血凝试验及观察CPE变化的方法判断纳米材料对各种病毒的吸附与灭活作用,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纳米材料对病毒的吸附情况。结果在所检测的112种纳米催化剂中,用血凝试验分别筛选出强吸附力催化剂 29 种、中吸附力催化剂 36 种、弱吸附力催化剂47种。其中,13 种强吸附力催化剂对副流感病毒的吸附率在 87.5%~93.75%之间,并以 AB 24的抗病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高文  谢从华 《西北植物学报》2013,33(12):2558-2566
Rab蛋白是小G蛋白超级家族中的成员之一。通过Rab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植物Rab家族又可分为8个亚家族,分别为RabA、RabB、RabC、RabD、RabE、RabF、RabG和RabH。Rab蛋白一般位于胞内特异膜系统的胞质面,它们是小泡运输的关键调节因子。Rab蛋白有非常保守的结构域,同时又具有功能多样性,它们在细胞分化、顶端优势、花粉管发育、根瘤形成以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反应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Rab蛋白的结构特点及其多样性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稀有放线菌是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从样品预处理,抑制剂的选择,噬菌体的使用,碳源的选择及培养基的设计等各个方面介绍了稀有放线菌分离方法及作者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对肺癌的分类提出了气道播散(spread through air spaces,STAS)的概念,作为肺腺癌侵袭的新模式。STAS指的是肺癌细胞在肺实质内经气道播散到肿瘤主灶边缘以外。近年来,随着对STAS研究的深入,研究结果表明STAS作为一种侵袭方式与其他侵袭行为和转移有关。STAS与肺癌的预后存在密切联系,并且与复发的风险独立相关。而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STAS阳性患者的预后大不相同。在影像学方面,STAS有着其特殊的影像学特征,这些影像学特征可以作为STAS可能性估计的工具。因此能否通过影像学等方法判断出是否有STAS存在对选择手术方式和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这篇综述将重点阐述近年来STAS在与不同类型肺癌的联系、影像学、基因突变等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9.
以灰色链霉菌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试验,优化灰色链霉菌产纤维素酶活性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灰色链霉菌产纤维素酶活性的最适发酵条件:碳源为CMC-Na,氮源为明胶,温度为28℃,pH为7.0,转速为130 r/min。响应面法试验优化灰色链霉菌产纤维素酶活性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7.7℃,pH值6.9,转数130.3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灰色链霉菌产纤维素平均酶活性为6.103 U/mL(n=3),与模型的预测值(6.217 U/mL)比较接近,误差为1.83%,证明了该响应面模型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以疏叶骆驼刺为研究对象,设定3个水分梯度正常水分(土壤相对含水量(70±5)%)、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20±5)%)和复水处理(干旱胁迫60天后恢复至正常水分)与四组接种处理(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单接种根瘤菌、双接种AMF+根瘤菌和不接种),分析不同水分条件下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疏叶骆驼刺的生长以及供、受体疏叶骆驼刺之间氮素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水分处理时,双接种疏叶骆驼刺的AMF侵染率、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氮含量均要高于单接种处理;根瘤数量、最大荧光(Fm)、初始荧光(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与单接种处理之间无差异;在遭遇干旱胁迫时,双接种疏叶骆驼刺的AMF侵染率、总生物量、Fv/Fm均小于单接种处理;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瘤数、FmFo以及氮含量与单接种之间无差异。复水后,双接种疏叶骆驼刺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根瘤数均优于单接种;AMF侵染率、氮含量低于单接种;FmFoFv/Fm均与单接种之间无差异。在氮素转移方面,正常水分时,双接种与单接种的氮素转移率无差异,在遭遇干旱胁迫时,双接种疏叶骆驼刺的氮素转移率显著降低,即使复水后,仍得不到恢复。可见,与单接种AMF或单接种根瘤菌相比,双接种AMF和根瘤菌在正常水分时更具有优势,干旱胁迫会导致AMF和根瘤菌协同促生优势的减弱,复水后双接种疏叶骆驼刺能及早的对水分变化做出响应,对其生长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但仍不能抵消干旱胁迫所带来的损伤。丛枝菌根网络促进氮素转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疏叶骆驼刺幼苗耐旱性,但是在干旱条件下双接种疏叶骆驼刺的氮素转移率要低于单接种AMF,复水后仍得不到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