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估不同DNA聚合酶是否会对以16SrRNA全长为测序靶点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方法用美国太平洋公司的三代测序仪(PacBio single molecule real-time sequencing technology)对3份分别采用KAPA HiFiTM HotStart DNA聚合酶和PCRBIO HotStart DNA聚合酶扩增的军犬粪便样品进行精确至"种"水平的测序分析。结果经配对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不同DNA聚合酶扩增的同一样品在门、属和种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某些相对含量较少的操作分类单元(OTU)上,其扩增效率存在差异。经基于非加权UniFrac距离的非加权组平均法聚类分析和基于加权UniFrac距离的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发现不同DNA聚合酶扩增的同一样品其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APA HiFiTM HotStart DNA聚合酶和PCRBIO HotStart DNA聚合酶虽对模板DNA扩增存在一定的偏好性,但该偏好性不影响PacBio SMRT测序结果。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发生并不只是由肿瘤细胞本身恶化引起的,肿瘤基质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肿瘤发生是肿瘤细胞和围绕它的肿瘤基质相互作用的产物。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激活与其相邻的间质,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生、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免疫细胞浸润和血管生成,这种现象被称为结缔组织生成。结缔组织生成形成了一个支持肿瘤发展的微环境,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针对结缔组织生成进行肿瘤治疗可以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人体肠道中数量可观、种类丰富的微生物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对肝硬化及其并发症有重要影响。当机体内外环境改变时会引起肠道微生物的变化,影响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而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也会引起肠道微生物的紊乱,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通过对肠道微生物的检测和调节有助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本文就肠道微生物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关系的研究现状,以肠道微生物为靶标的诊断治疗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策略以及现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性神经酰胺酶(NCDase)在胰岛β细胞脂毒性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0.5 mM棕榈酸作用INS-1细胞不同时间,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内分别建立NCDase基因过表达和干扰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棕榈酸刺激细胞24 h,HPLC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CDase活性和蛋白表达;重组质粒pEGFP-C3-NCDase过表达NCDase基因和NCDase siRNA干扰NCDase基因分别建立后,棕榈酸刺激24 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棕榈酸刺激24 h时细胞抑制率显著降低(52±3.2)%(P0.01);与BSA对照相比,棕榈酸刺激24 h NCDase活性显著被抑制(P0.01),NCDase蛋白水平也被显著下调(P0.001);与BSA对照组相比,过表达NCDase显著促进细胞的增殖,然而NCDase干扰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P0.05);与p EGFP-C3+棕榈酸组相比,pEGFP-C3-NCDase显著缓解棕榈酸诱导的细胞凋亡(P0.01);与con.siRNA+棕榈酸组相比,NCDase siRNA显著促进了棕榈酸诱导的细胞凋亡(P0.01)。结论:棕榈酸刺激后抑制β细胞NCDase活性和蛋白表达,NCDase过表达促进β细胞增殖并且在β细胞脂毒性中起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调查苏州地区0~14岁儿童听力障碍流行病学情况,并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本地区46个街道和51个镇中,抽取调查样本1478例。采用《WHO耳疾与听力障碍调查方案》进行现场调查,用AA222听力计对0~14岁儿童进行纯音测听,听力阈值≥26dB提示存在听力障碍。调查苏州地区0~14岁儿童听力障碍流行病学情况,并分析听力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0~14岁研究对象1478例,资料齐全者1459例,回收率98.71%。根据是否发生听力障碍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听力障碍组(n=42)和无听力障碍组(n=1417)。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2.88%,其中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8~14岁的患病率高于0~7岁,城镇患病率高于农村。听力障碍发病与曾用过耳毒性药物、阳性耳聋家族史、母围产期感染、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母孕期合并疾病、母孕期不良生活习惯、母孕期不良社会环境因素、性别、年龄有关(P<0.05),而与头颈部畸形、细菌性脑膜炎、婴幼儿期有既往疾病史、居住地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14岁、曾用过耳毒性药物、有母围产期感染、有高胆红素血症、有母孕期合并疾病、有母孕期不良生活习惯、有母孕期不良社会环境因素、有阳性耳聋家族史、有新生儿窒息是听力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苏州地区0~14岁儿童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2.88%,8~14岁的居多,发病受到曾用过耳毒性药物、母围产期感染、高胆红素血症、母孕期合并疾病、母孕期不良生活习惯、母孕期不良社会环境因素、阳性耳聋家族史、新生儿窒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电针对小鼠肝脏血流灌注量影响的激光散斑成像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连续监测电针过程小鼠肝脏表面血流灌注图像,研究电针不同穴位对肝脏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探讨激光散斑技术在针灸效应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oor.FLPI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分别对足三里组、曲泉组、非经非穴组正常小鼠电针30min以及不电针对照组连续观察30min过程中肝脏表面血流灌注量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电针不同穴位、各个时点肝脏血流变化的规律。结果:(1)肝脏激光散斑图显示电针后各电针组肝脏表面整体血流灌注均增加,肝门附近区域灌注量增加幅度大于肝脏边缘区域;(2)电针各时点各电针组肝脏血流灌注量均出现增加,电针0~20min灌注量增加率为足三里组〉曲泉组〉非经非穴组;电针25~30min为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曲泉组。结论: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能够精确记录显示电针过程肝脏表面的微循环变化情况,电针可以增强正常小鼠肝脏血流灌注量,电针增加肝脏血流灌注的效应存在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肿瘤的发生并不只是由肿瘤细胞本身恶化引起的,肿瘤基质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肿瘤发生是肿瘤细胞和围绕它的肿瘤基质相互作用的产物。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激活与其相邻的间质,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生、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免疫细胞浸润和血管生成,这种现象被称为结缔组织生成。结缔组织生成形成了一个支持肿瘤发展的微环境,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针对结缔组织生成进行肿瘤治疗可以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