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了解我国农田捕食性昆虫资源与应用研究态势。【方法】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全部年代的我国农田捕食性昆虫的中文文献。【结果】提取到544篇与农田捕食性昆虫相关文献及包含在这些文献中的1 747条关键信息词,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农田节肢动物群落与捕食性优势种;农田重要捕食者;捕食作用、食物网关系与生态服务价值评价;人工繁育、人工饲料与天敌释放应用;主要农作物的重要害虫种群及其综合管理。水稻与棉花生态系统及其中的捕食昆虫与害虫被重点关注。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七星瓢虫Coccinellaseptempunctata、龟纹瓢虫Propyleajaponica、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lividipennis、青翅蚁形隐翅虫Paederusfuscipes、稻红瓢虫Micraspisdiscolor、尖钩宽黾蝽Microveliahorvathi等是农田中的优势性捕食性昆虫。【结论】在我国主要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丰富的捕食性昆虫资源,它们扮演着农作物害虫天敌的角色,实现对农作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或自然控制。建议加强对重要害虫种群发生机制研究,促进有利于天敌生存、保存的条件与方法研究,提高天敌的生态防控效能。  相似文献   
2.
红基盘瓢虫和红星盘瓢虫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组建了红基盘瓢虫和红星盘瓢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并应用Morris模式探讨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计算了两瓢虫的内禀增长率(r_m)及其它有关的生态学统计量。在实验室条件(平均温度29.5±1.5℃和相对湿度70.0±4.9%)下,红基盘瓢虫和红基盘瓢虫的内禀增长率(r_m)、周限增长率(γ)均相近,而两者的种群趋势指数(I)、净繁殖率(R_0)和世代平均历期(T)差异较大。红基盘瓢虫的内禀增长率r_m=0.0841,种群数量以每8.2天增长一倍的速率发展;红星盘瓢虫的内禀增长率r_m=0.0887,种群以每7.8天增长一倍的速率发展。生殖力减退是影响两瓢虫实验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在盛夏进行两瓢虫的大量繁殖并应用于橄榄星室木虱的防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装载于不同分子量的PLGA中的5-氟尿嘧啶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体外条件下的缓释行为。方法:以水包油包固复乳法将5-氟尿嘧啶包裹在高分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中,形成缓释微球,考察其大小,外观,包封率等理化性质,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为检测方法研究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制备的微球形态完整,大小较均匀。具有一定得包封率和载药量,体外释放研究表明其处方1和处方2的缓释时间为8天和23天。结论:以水包油包固复乳法制备的PLGA 5-氟尿嘧啶微球能够达到缓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装载于不同分子量的PLGA中的5-氟尿嘧啶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体外条件下的缓释行为。方法:以水包油包固复乳法将5-氟尿嘧啶包裹在高分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中,形成缓释微球,考察其大小,外观,包封率等理化性质,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为检测方法研究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制备的微球形态完整,大小较均匀。具有一定得包封率和载药量,体外释放研究表明其处方1和处方2的缓释时间为8天和23天。结论:以水包油包固复乳法制备的PLGA 5-氟尿嘧啶微球能够达到缓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红基盘瓢虫生活习性和捕食效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于30.1±0.8℃及70.1±4.5%R 1的平均温湿度下,红基盘瓢虫世代平均历期为26.06天,其中卵期1.99±0.12,幼虫期第一龄至第四龄周期依次为1.28±0.45、1.45±0.57、1.33±0.47、4.33±0.53天,蛹期2.31±0.52天,雌虫产卵前期平均达13.37±4.02天,产卵期为12.11±7.17天,一生产卵82.37±38.02粒,日平均产卵量为8.17±3.09粒。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26.92±14.26、20.60±14.50天,雌雄性比为1.60:1。各龄幼虫对橄榄星室术虱若虫(2-4龄)的平均捕食量依次为96.2±72.4、125.9±78.0、169.2±91.8、427.3±91.3头,成虫则为420.0±11.9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