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1.
我国对少足动物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近10年才渐有起色。目前,国际上对少足动物的研究仍集中于形态分类学,不过,随着物种描述和系统分类研究成果的积累,也陆续有区域性少足动物区系和分布的报道。本实验室自2006年起开展少足动物形态分类学研究,已报道少足动物1新属、19个新种和16个中国新纪录种。迄今,已记录和描述分布于我国的少足动物共计36种(包括3个未定名种),隶属于1目4科11属,即四少足目(Tetramerocerata),少足科(Pauropodidae)、广少足科(Eurypauropodidae)、短少足科(Brachypauropodidae)和球少足科(Sphaeropauropodidae),少足属(Pauropus)、别少足属(Allopauropus)、十别少足属(Decapauropus)、东泽络少足属(Donzelotauropus)、针少足属(Stylopauropus)、宋氏少足属(Songius)、广少足属(Eurypauropus)、三宝垄少足属(Samarangopus)、婆罗洲少足属(Borneopauropus)、短少足属(Brachypauropus)以及球少足属(Sphaeropauropus)。本文对我国现有少足动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分布进行了综述,以期促进我国少足动物新种和新类群的发现,普及我国少足纲的系统分类学知识。  相似文献   
2.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